一、觀賞同濟大學「星空演藝團」十二週年專場演出,其中有許多搖滾曲目,並有旗下善藝同學(同時也是十大歌手)表演,綜藝效果十足。但一些搖滾表演顯得有些「吵」,節目風格太多差異,並不連貫,且顯然受時下演藝風氣影響太多,感覺失去學生的純真面目。
↑同濟大學「星空演藝團」十二週年專場演出。
二、參加上海第一財經浦江之聲廣播電臺「兩岸青年匯」線下論壇,於華東師範大學發表演說,題目是「慢下來,享受它——品味一方水土的人文風情」(http://blog.zty.cc/?p=1910),與大陸同學及幾位專家(映瑞光電董事長張汝京、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所長嚴安林),共同分享兩岸交流心得,活動很有意義也有趣,十分圓滿成功。
↑發表演說「慢下來,享受它——品味一方水土的人文風情」。
三、與同學觀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臺譯:《鐘樓怪人》),感受了外國「劇場工業」的成果,確實有值得學習借鏡的地方。一齣經典的成就是不容易的,尤其外國人玩這種技術劇場相當熟練,能把視聽效果發揮出來。不過我也感覺,有些臺灣劇場人士抱怨只能做「劇場手工業」,而不是像歐美的「劇場工業」,現今我反而認為「手工業」能保留比較多的「靈韻」,而定目劇的樣式又有點太制式化了,發揮的實力受到限制。而「上海文化廣場」也正如上音的同學所說,不是太好的場地,PA系統很破,音響渾渾濁濁的,建築好看、裝修氣派,但舞臺鏡框尺度太大,只適合湊熱鬧式的演出,要能細細品味,還是到大劇院或音樂廳適合些。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四、參加同濟大學人文學院「聖誕暨迎新年晚會」,會中還有「好導師」的頒獎活動,感受了該院融洽的師生關係,還見到朱大可老師彈奏鋼琴曲〈少女的祈禱〉,印象深刻。
↑朱大可老師彈奏鋼琴曲〈少女的祈禱〉。
五、前往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承該校圖書館賈國平館長及館員協助,我得以翻閱一批自中國音樂家協會留存的文獻資料,多是手搞藍曬本,包括李煥之於五零年代為《黃河大合唱》多次整理的搞本,及冼星海許多作品的整理稿,對我撰寫學位論文的幫助頗大。之後並與賈館長談話,討論未來開展相關工作項目的可能。
↑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藏、中國音樂家協會留存的文獻資料。
六、赴首都師範大學,拜訪文學院吳相洲、趙敏俐老師,二位老師曾來我校系客座,我上過二位老師開設之課程。吳老師設宴請大家吃飯,席間並聊許多逢甲現況、兩岸情勢及高等教育問題。當日手機差點遺失在出租車上,幸賴首都師範大學幾位學生的熱心幫忙,替我暫時保管,並得尋回失物,我相當感動。
七、獨自前往北京「七九八創意園區」參觀,此地原是工業廠區,後經市政府規劃為文化創意園區,有許多藝術家、設計工坊、高級畫廊或高檔餐飲入駐其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模範樣板,對藝術商業化有著很大的推力。園區內的確有不少富涵趣味及深遠意義的藝術品,但仍有不少奢侈小資情調的資本市場。
↑七九八創意園區。
八、至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萬人大禮堂」,欣賞「北京旅遊新年音樂會──江山如此多嬌」,中國三大男高音(戴玉強、魏松、莫華倫)的演出。由於是臨時發現此節目,並未購得票券,於是到國家大劇院附近找黃牛,一問之下才知票券不易取得,價格甚高,後來才商妥以人民幣四百元購得票面價六百八的票券。(但後來我又蹭到一千二百元價位的座位觀賞。)人民大會堂保安甚嚴,但建築氣派非凡,尤其能一睹著名的擺設、藝品及萬人大禮堂內部,甚為難得。不過這個場地只是看熱鬧,音質不好,擴音很雜又有迴音。北京交響樂團、指揮譚利華及北京軍區戰友合唱團表現不錯,三位歌手演出生動有趣,最後返場時,還送上兩首「不插電」演出,既顯示功力,又很具誠意。只是這其實是通俗音樂會,票價卻如此高昂,而大多又為贈票,顯示其中主辦方的「排場意識」太強。
↑「北京旅遊新年音樂會──江山如此多嬌」。
九、到潘家園淘寶,買了幾本舊書及一件八三年的軍用大衣。
十、拜訪北京好友張健輝及大嫂,一同吃飯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