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
「冼星海生平年譜詳編」項目編號:JC19239
《冼星海年譜》
A Chronology of the Life of Sinn Sing-hoi
…詳全文(共3176字)
分類: 秋風落葉的學術
從學界的「關公戰秦瓊」,回望一件震驚臺灣的學術不端案
(本文刊登於《音樂週報》,2019 年 11 月 20 日。刊登版略有刪節,此為原版全文。本文配圖來自網路檢索。)
//
近日見孫元昌教授鴻文〈最新發現我國最早二胡教材?〉,探討現今大陸部分學位論文出現「中國最早二胡教本係董榕森《南胡教本》」之謬論,並藉考證董氏生平駁斥如今學界「關公戰秦瓊」的現象,不經讓我想到當今某網紅的名言:「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
…詳全文(共2414字)
2009年臺灣音樂發展暨研究綜述
註一:本文刊登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2010中國音樂年鑑》,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17年。
註二:由於本文係為《2010中國音樂年鑑》供稿,故涉及臺灣地區公務機構名稱處,使用大陸規範詞彙,而非原名,特此說明。
…詳全文(共27330字)
談「人民音樂家」
※為何要談「人民音樂家」?
我是從校勘《黃河大合唱》的版本過程中,踏入中國近現代音樂學術領域的,由此擴及的冼星海相關問題研究,免不了看到海量的、用作形容冼星海的一個詞彙──「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不是唯一一位人民音樂家,而這五字頭銜直至今日也時常出現,但恕我讀書不力,翻來覆去總是找不到一個可靠文獻,確切說明究竟「人民音樂家」代表什麼意思。又關於「人民音樂家」,此一稱謂在何種情況下得以成立、或被確認?這一詞彙究竟有無專屬所指?在現時又是如何被使用?諸多謎團,開啟我的好奇心。於是,便想隨筆雜文,試著碰觸、分析這個眾人習以為常卻難以準確定義的言語吧。
…詳全文(共5051字)
來自寶島的樂聲,向全世界放送
今(2016)年春節過後,由我所撰稿錄製的電臺廣播專欄《來自寶島的樂聲》,經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南海之聲「音悅人生」節目,向全世界播音放送,介紹臺灣著名的音樂家及其作品,此專欄預計連載播音至五月中旬。
…詳全文(共1740字)
短篇論文:鋼琴協奏曲《黃河》版本嬗變之文化解讀
本文發表於:
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之「回到現場:歷史音像裡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學術年會
2015.9.19\上海音樂學院
————————————————————
…詳全文(共601字)
短篇論文:談《黃河大合唱》交響合唱版校訂及首演
本文發表於:
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主辦,廣東省文藝研究所、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承辦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10週年學術思想論壇」
2015.9.23\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詳全文(共780字)
《朋友,你聽過黃河嗎?──紀念冼星海誕辰110週暨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音樂會》觀後感(兼解釋一些問題)
【演出資訊】
表演團體:上海愛樂樂團、上海廣播電視(集團)合唱團、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臺灣新節慶合唱團
演出節目:《朋友,你聽過黃河嗎?──紀念冼星海誕辰110週暨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音樂會》
指 揮:張亮、朱振威、何劍平
…詳全文(共5970字)
十月四日錄音小記
音樂史研究,必然離不了音樂作品本體,不僅僅是文字與樂譜的閱讀,倘若沒利用聽覺感官聆賞,勢必無法體察其中妙趣。七月,我草擬了〈雕琢「劍聲」的歷程──陳田鶴抗戰歌曲、軍樂及室內樂作品選粹錄音計畫〉,希望能夠集結一些資源,將陳田鶴尚未流傳或發表的作品,以最節約成本、取得略好效果的方式,留存音響資料,至少能作為樂譜文獻的對照之用。況且,陳田鶴身為黃自四大弟子之一,在上海音樂院、福建音專都任職過,可謂現今臺灣音樂界甚至全中國音樂界大老們的前輩(臺灣的音樂教育人才,大多自上音、福建音專二校引入,尤以後者為多),同時也是中國音樂教育體系的領軍人物,明年就是他的逝世六十週年紀念,若能趁此機會留下些什麼,想必也是功德一件。
…詳全文(共28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