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大量內嵌Youtube影片,若您位於網路管制地區,請翻牆以求最佳閱讀效果。
現在說「神曲」,鮮少人會聯想但丁(Dante Alighieri)所著偉大史詩《神曲》(Divina Commedia),而是各種奇型怪貌、不斷入侵腦細胞,沒啥格調,聽一遍後腦海卻怎麼樣也揮之不去的各種曲調。欣賞各篇「神曲」之後,倒也似但丁史詩描述的地獄場景頗令人無限輪迴墮落,使自己陷身魔咒似地無法擺脫那沉重壓頂的陰影,更可能造成失眠、心悸、緊張、焦慮、神經質、幻聽幻想、耳鳴、頭暈心疼……的直接生理現象。
聽過神曲,常被那歪七扭八的音符及實際不成詞的所謂歌詞,逗得瞠目結舌、仰天長嘯,能把雙眼瞪大成童子軍野外識別標誌「我已回」(⊙)。一但好奇為什麼世界上有這些玩意兒出現時,卻求助無門,畢竟有誰能解釋這怪誕的一切呢?後來想想,神曲嘛,大概只有問神,才能有些靈通感應。說也巧合,抬頭一望,恰見璀璨之星(★)傳達著天神旨意。
⊙:神啊!為什麼會有神曲?
★:現在還沒辦法告訴你「為什麼有」,因為它太複雜了,你應該先要搞清楚,神曲究竟是什麼。
⊙:那……請祢告訴我神曲是什麼?
★:神曲其實跟神無關,把這樣的東西牽扯到我們身上,眾神也很困擾。在你們的語言裡,「神」是多面向的,除了指向我們這類高深莫測、掌管全局的神祇外,也可指逝去的先人靈魂。但要用來表現「神曲」,大概只能用奇異、特別、超乎想像來解釋「神」了,《易經.繫辭》不就說「陰陽不測之謂神」嗎?如果一首歌曲的發展是你們可以預想得到的,就不被稱作神曲,反之,越是你想不到的搞怪、胡來、亂作,才可能被稱為「神」。當然,聽神曲很費「精神」,大概也是用「神」來表現這玩意兒的原因之一。
⊙:祢說的很難懂……
★:我是神,所以說的話是「不測」的。
⊙:以前有好多厲害又好聽的音樂,它們的技巧也出神入化,為什麼不被稱為神曲?
★:你真以為神曲的音樂用了高超的創作技巧嗎?有一種修辭叫「反諷」,你懂吧?現在速食文化當道,眾人求快、求多、求大,說一首歌是神曲,並非贊美,而是就一堆速食文化產物中,找出幾件吸引人們眼球的趣味,明褒暗貶而已。被現代人稱為「古典音樂」的「經典音樂」(Classical Music),之所以好聽典雅且不流於俗氣,不全是炫技,而是經過兩三百年的篩選淬煉,剩下來都是陽春白雪,就跟《全唐詩》四萬多首選出「唐詩三百首」一樣,以長期嚴格的自然汰換,現代人當然會覺得唐朝人很會寫詩、文藝復興後的西歐作曲家很會寫交響樂了。
⊙:可是這些神曲的作者,也能侃侃而談他們的創作歷程,好像是很用心才作出的心血啊!
★:一些神曲,或不高明的通俗歌曲,作者並非不用心,可能試圖很努力地「創作」。但現在人們的創作技巧已經嚴重退化了!不只是音樂,諸事皆然。想想為什麼商朝人燒得出那麼漂亮的青銅器,而你們只能「仿造」?還不是高仿!當你們打開電腦,看到一個個多功能的編曲程式,便有可能失去宏觀全局的能力,因為透過那些編曲程式創作的大多是以四拍子兩小節(俗稱「一個八拍」)為單位去編寫的,再就同一素材不斷重覆,於是語彙變得破碎、零散、毫無生氣。寫再多首曲子,聽起來大概就是那個調調,即便是人去操作電腦、最終也會變成電腦的機械感影響人腦,使得所謂「作品」不過是機械反射而已。
⊙:音樂怎麼會語彙變得破碎、零散?寫曲子而已,又不是作文?
★:作曲、作文,概念是可以相通的,只是一個寫線譜、一個爬格子。以前那些大交響曲、小奏鳴曲何以流芳百世?除有一定格律曲式使作曲者有所依據外,還能將同一動機或主題往下延伸,使聽覺是不斷躍進的、有生命力的。而現在的編曲,大多是元素、材料的方塊堆疊,若能重覆引用,就不大修改,頂多升個調使唱起來很爽而已!你不覺得現代人的作文能力也變差嗎?平常聊MSN、QQ、發微博習慣了,都是短句短句送出,使人們喪失表達技巧,不再有掌握全文、宏觀分析的能力。
⊙:請舉幾個神曲例子吧?
★:韓國的〈江南Style〉就是零碎元素拼湊的典型。最近所謂的K-Pop電音舞曲,乃至於中國、日本類似的作品,都很零碎。在這當中只重覆聽到一樣東西,毫無變化,加上大段饒舌(Rap)缺乏旋律發展,只淪為鼓點節奏的刺激亢奮,其營養價值與嗎啡大麻是同一類的。韓國通俗交響樂團(Korea Pops Orchestra)曾經「演奏」過〈江南Style〉,沒有人唱、只有樂團聲音,那一大段只能用「空白傻眼」形容,因為只剩下同樣的節奏不停進行,亦無和聲變化,與僧人念經差不了多遠,所以若扣除鳥叔那樣的滑稽表現,〈江南Style〉在音樂上是乏善可陳的。
↑〈江南Style〉
↑韓國通俗交響樂團演奏〈江南Style〉
⊙:還有呢?
★:臺灣藝人郭采潔翻唱的〈卡通人生〉,也是編曲技術退步、但受聽眾歡迎的案例。全曲竟只有三個音軌,那便是人聲、鼓點與鋼琴單音點綴,這看似很有禪意的組合,實在反映現代人對於聽覺感官的退步,全曲只要用聽似很可愛的聲音輕嗔幾聲,大家就接受了。雖然這首歌滿輕巧、頗活潑,聽一遍就能記住,但營養價值也很有限。
↑〈卡通人生〉
⊙:對!有好多曲子聽一遍就能記住!像〈最炫民族風〉就是。
★:藥藥!切克鬧!聽一遍就能記住、甚至其曲調在腦中長期揮之不去、形成陰影,是神曲的主要特徵。它的形成原因有三個:第一是和前面說到的零碎語句有關,因為它短小、高速重覆,給人們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就和「密集物恐懼症」一樣,看到那種排列整齊、密度高、規模大的噁心玩意兒會反感是一樣的……
↑〈最炫民族風〉
⊙:別和我說密集物!忒噁心了!
★:神曲有時就是這麼噁心,只因為視覺上的密集物會和感染病聯想在一起,心理反感較強烈,聽覺上倒還可接受,所以反彈較小,甚至有人喜歡,畢竟它有一定規則。最近周杰倫弄了一首〈公公偏頭痛〉,其中「公公公公公公公」的唱,那不只是音形、連歌詞本身都成密集物了!就和以前大伙兒會唱的「就是好來就是好來,就是好」沒啥兩樣,技術含量有限。而周杰倫另一首〈比較大的大提琴〉,使用較少樂句組成一段,由幾位歌手重覆演唱同一段,也是集中密度的表現手法,所以聽起來也能使人感到很深印象,就像〈保衛黃河〉同一種旋律不斷被唱出是一樣的概念,只是後者用了更多形式的變奏、輪唱方法,而現今大多數的通俗歌曲都不願變化,只是次數上的堆疊。
↑〈公公偏頭痛〉
↑〈比較大的大提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保衛黃河〉
⊙:第二個原因呢?
★:像〈最炫民族風〉那樣的作品,曲調是來自於我們長年熟悉的傳統調式,加以發揮而成,所以聽起來雖說不上具體像哪首作品,但就是彷彿聽過。和京劇的西皮二黃一樣,雖每齣戲內容不同,但唱起來就是同一種調調,如果把西皮原板改得太多,老戲迷反而會說「沒戲味兒」。只是這樣的招式用到流行音樂上,顯得取巧,因為〈最炫民族風〉聽起來就像是集百家通俗為大成,加上它每一樂段中的樂句很少,也是零散、破碎的表現,但因節奏明確、鼓點強烈,與許多大媽舞蹈都能搭得起來,當然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就跟〈愛我中華〉唱起來像韓德爾的《彌塞亞》一樣嗎?
★:「愛我中華!哈雷路亞!」這段副歌「太一樣」了,讓人好奇作曲者是否提示聽眾熱愛祖國就應和熱愛神一樣,當然,它的主歌「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也是運用眾人熟悉的曲式曲調及節奏修編而成。
↑〈愛我中華〉
↑韓德爾《彌塞亞》著名唱段〈哈雷路亞〉
⊙:那神曲使人印象深刻的第三個原因是什麼?
★:歌詞的成套句式也會影響人的記憶程度,例如「三三七」句式是最好記的……
⊙:「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
↑〈老鼠愛大米〉
★:基本上不脫三、五、七句式,就連紅歌也不例外,因為太好記了!整齊成套的句式加上壓韻,樂感會很方正規整,使人可以預想到接下來如何發展,如「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急切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在臺灣,用類似方法作的通俗歌曲被稱作「口水歌」或「芭樂歌」,在沒有靈感寫出經典之作的情況下,通常如此「俗氣之感」,還是唱片公司掙錢的保險底線。
↑〈長征組歌:告別〉
↑〈我為祖國獻石油〉
⊙:那龔琳娜老師呢?她是神曲中的霸者啊!
★:〈忐忑〉說起來還是比較有嚴肅音樂的樣子,只是有點好笑,無非是龔琳娜演唱時使用了誇張的表情,但很多音樂家在演出時都誇張,像郎朗彈琴的表情也滿多變的。〈忐忑〉之所以成為神曲,也是跟大量重覆有關,至少你聽過一次,便不會忘記此曲存在。喔,當然啦,龔琳娜的聲音也有很多變化,所以會刻意營造一種特別的音色吸引觀眾,這就是多少人想學唱也學不來,只有原唱者才有辦法詮釋的魔力,當然也神了!
↑〈忐忑〉
⊙:但是她最近……
★:我知道,〈法海你不懂愛〉嘛!我更不懂的是,龔琳娜與老鑼夫妻倆有些不懂「見好就收」,同樣的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就有點可惜了。〈忐忑〉能被接受,除作曲技巧尚稱合宜外,因為沒有歌詞,所以可視為一種聲樂擬器樂表演。但〈法海你不懂愛〉的曲調並沒有太出色之處,且歌詞既不合轍、句式也不整齊,只不斷重覆著「法海你不懂愛、雷峰塔會掉下來……」這樣的大白話,一點美感都沒有!美,就是要隔一層、隱晦一些才會感覺得到,就算是樸實之美,也不等於是暴露之美。暴露只會使人感到衝擊、感到突兀,甚至可笑。但注意了嗎?電視轉播晚會時,觀眾跟著唱的也是一再重覆的副歌,元素不斷被運用,也是它成為神曲的原因。聽說她最近還唱了首〈金箍棒〉,說是引用戲曲的腔調唱法形成具有戲劇結構的歌曲,但Who Cares?光是那「棒幫啷棒幫啷……」的無窮盡密集堆疊,真的能展現什麼人物形象嗎?只不過是另一種吸引短淺目光的娛樂方式罷了!
↑〈法海你不懂愛〉
↑〈金箍棒〉
⊙:但觀眾跟著唱,好像很開心啊!
★:這問題就回到一開始,你問為什麼會有神曲?我們知道,這種通俗流行的玩意兒,就是大眾文化的表現。而什麼是大眾?就是烏合之眾啊!大眾的素質是很低的!
⊙:我也是大眾之一,我有文科碩士學歷,怎麼會素質低?
★:你只是大眾之一,不是大眾。如果所謂大眾有十人,依素質低到高從一到十排列,那平均值是五點五,在第五、六人之間。但我們能確切知道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有多少人嗎?那素質最差的,又應該怎麼量化呢?極品在精不在多,只要出現一個無限差的極品,那平均值就成了「無限差」,所以千萬別期望大眾文化所需要的,是多麼高明的東西,李宗盛曾用「餵豬」來形容現今通俗流行樂界的發展,但或許稱「倒垃圾」也不為過,你搞得再怪、再噁心,都會有人喜歡的。況且,音樂本來就不是大家追逐的重點。
⊙:咱們不就是為了聽音樂、聽歌嗎?
★:你看〈江南Style〉有很俗氣的舞蹈,拍了很怪異的MV,甚至有其他版本影片找來性感女星坦露酥胸助陣,這是為了音樂嗎?龔琳娜唱〈忐忑〉時翻滾眼球、唱〈法海你不懂愛〉搞那一身行頭,與老鑼跳著很滑稽的舞步,這著墨的也是視覺效果。臺灣網路出現一首神曲叫〈辣辣舞〉,通篇「辣辣辣辣辣」不知所云,僅影片華麗,而安心亞演出新歌〈呼呼〉,也是大量性挑逗暗示,擠乳擺臀,於是網友爭相點擊觀看,明顯是「眼球經濟」時代下的必然現象,人們只是追逐短暫、瞬間的視覺衝擊,而非值得長久流傳、雋永經典、回歸真實感官的菁華……
↑〈HOT 辣〉(辣辣舞)
↑〈呼呼〉
「神話」說畢,璀璨之星化作紫光消逝而去,這時雙眼似乎不再瞪那麼大了,心情平復。雖知道當前時代,可能會「無限差」,但我真心希望,自己不是那個拉低平均的人,而是可以偶爾笑笑看看、有時回頭反省的自由之身,至少,不要再被神曲諸作綁架勒索,更能珍惜天神賜給我的感官體驗,避免使它萎縮退化,能聞好聞的味、嚐好嚐的菜、看好看的景、聽好聽的曲。
老闆寫得真好~
不敢當!
美,就是要隔一层、隐晦一些才会感觉得到,就算是朴实之美,也不等于是暴露之美。暴露只会使人感到冲击、感到突兀,甚至可笑。
我想问下版主,你个人对于美的概念是什么?我想每个人理解美的概念的是不一样的,你是文学系,在文学的熏陶下其审美观高雅,不喜欢直接的暴露之美,可是却不能否定其他人对于审美的理解。
我想现在的文化发展为大众文化以及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一大特性便是商业化。其本身便是有商业性质,这算是经济与文化交融而形成的结果,有其单调,平淡的性质。我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是共同发展的,为何版主却要不断的抨击大众文化?
当艺术作为消费品从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圈走了出来, 成为供大众消遣的手段时, 往往以大众性、娱乐性、上座率、收视率、畅销性而不是以独创性、超越性、批判性来评价其价值。我想两种文化的评价方式是不同的。而版主为何要混为一谈?
你的問題範圍太大,恕我不能三言兩語解釋清楚。但我想大眾文化也是文化批評的一個領域,又我只是就音樂本身的一些現象做些雜談,這也是為什麼我將它寫成一篇很隨性的對話體雜文,而不是正經八百的論文。至於評價方式,我想有不同、也有相同之處,畢竟藝術體裁有其共通處,我就能用特定的技藝標準去評斷它。要不然,若明明感覺很差的東西,只因為他是「大眾」的就說它好,這不是很違背良心嗎?
歡迎多交流!我也在學習。
我想,并不是说因为“大众”就说他是好,或者说他是壊。在你看来,对于大众文化的感觉很差,是因为他少有艺术元素,因而不像一些永传于世的经典文学之作。但就个人而言,我并不排斥这种大众文化,同时也不会觉得它是如何的高雅亦或是如何的低俗。因为大众文化提供给人的是一种直白的人性的展现,而非传统文化那样隐于一些元素之中,从而产生的所谓的朦胧之美。
因此在我看来,所谓的“倒退”我理解成“复古”。就像有人喜欢一些不再生产的上海手表一样,有些人对此情有独钟,有些人则热衷与现代的炫彩潮流型手表。
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表达的是现在经受批判的一些大众文化是否因为其触及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美的表达方式而遭到了质疑,就像有人以狂野作为浪漫,一些以温柔作为浪漫一样。
我也非常高兴能够与版主交流!
其實我寫關於「神曲」的文章,主要是希望透過一些音樂技術,去剖析一些現象,總要為他們的身世來由找到一點線鎖。至於他好或不好,我個人其實沒有太多偏好,就像有些大眾作品我也是很喜歡的,甚至現在被歸類為嚴肅音樂的古典作,在當時也是大眾的,所以我認為藝文作品本身是有機的生命流動,切割得不必那麼明顯,畢竟在技術上都是說得通,我可以拿和聲、配器、對位及歌詞文學技法去檢視每一部作品。而且,就偏偏有時是最俗的反而最好,這種現象我也是很瞭解的!
你大概知道我喜歡上海錶吧!上海錶也是有機的流動,當代生產的在我眼中也是頗豔俗,又很貴,自然不如老錶喜歡了。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只是從一個角度寫,當然不可能把我的所有意識表達完整,它只作為一個現象的一點點整理,不是嚴謹的推演,可以輕鬆一點以對。
換言之,我也是試著用很大眾的方法介紹本來比較難的音樂知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