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響合唱《八百壯士》聽後小記

【演出資訊】
表演團體:上海歌劇院
演出節目:大型交響合唱《八百壯士》
指  揮:林友聲
獨  唱:楊小勇(男中音)、遲立明(男高音)、徐曉英(女高音)、謝榭(女高音)
童聲合唱:上海好小囡少兒合唱團
本文依據:公元2015年5月29日下午7時15分於上海大劇院

【小記】

一、首先,還是要感謝上音劉同學的贈票!(雖然她叫我低調一點……)在演出前一日,看到朋友圈裡有這則節目的推廣,但想時間匆忙,又未事先買票,便沒計畫觀演。直到演出日傍晚時分,劉同學跟我說多了兩張票,問我有無興趣,才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從五角場穿越城市到達靜安,取得票券。這也證明,上海相較於北京,是很宜居的!如果傍晚五點,告訴我晚上七點十五有演出,要先拿票再奔赴劇場,甲點在朝陽、乙點在海淀,我一定會打消念頭!

二、題材很有趣!「八百壯士」在臺灣,很長一段時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林青霞飾演的女童軍楊惠敏,背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鬼子的武力包圍下,還能泳渡蘇州河,將國旗交給由柯俊雄飾演的謝晉元,隨著號角升旗的場景,感動了父母一輩(及我)。這樣的情節,在事情的原生地上海重新被提起,的確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記得去年底來滬開會,我跟朋友說要去四行倉庫逛一逛,友人卻不曉得這是處什麼地方,還訝異為啥我要去「逛倉庫」。

三、演出由林友聲指揮,讓我倍感親切。上一次在同濟交流的尾聲,有幸認識林指揮一家,觀賞了在中山的演出。林指揮動作斯文,卻很能掌控局勢,情緒的帶動也頗佳。

四、音樂方面,由甘霖(本名王霖新)作曲,全曲除序曲外,由三個部分、尾聲及間奏曲共十四個樂章組成,使用了獨唱、重唱、童聲合唱、女聲合唱及混聲合唱多種形式,為上海歌劇院良身訂造。全作基本上順耳流暢,可是感覺作曲家把自己擅長的所有風格都灌入了作品當中,所以既有不和諧、也有通俗、也有民族、也有西洋……有些樂章還顯得比較拼貼。但總的來說,相較於《和平頌》明確引用《茉莉花》作為主題,《八百壯士》的原創性是很高的!既沒有用到《歌八百壯士》這首曲子,也不大引用其他現成抗戰歌曲。倒是在間奏曲第八樂章〈上海小調〉,徵引了〈玫瑰玫瑰我愛你〉,有些趣味。

五、歌詞方面,由亞濱創作。我不喜歡《八百壯士》的歌詞,全作太教條,大量運用現成辭彙,感覺就是用晚會文藝那一套在敘述國軍故事而已(這種東西,國防部示範樂隊也會做)……明明主題是「和平」,一直用「倭奴」或「倭寇」在稱呼日本關東軍。要知道,對抗戰的反思,應該是譴責破壞和平的軍閥,而不是將所指指向該國人民,若是我,寧可用「日軍」「敵人」一類辭彙代替。又某一樂章的歌詞,竟然出現了「中國的夢想」,可見,這根本是一篇「中國夢」的命題作文。

六、關於歌詞還有一點問題:就是基本上對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建構得並不充份,甚至附近一些貴賓老先生,也認為「不夠入戲」。理論上,對這類文藝作品淚點如此之低的我,見到八百壯士事跡應該是參潸然淚下,可是除了少數樂章用著刻版生硬的辭彙堆疊一點點相關情節以外,其他的冰冷修辭使作品與觀眾的距離感增強,我觀演全程冷冷靜靜,沒有被一絲打動。

七、值得留意的是,臺灣人對八百壯士情節,最著重楊惠敏送國旗、四行倉庫守軍升旗的場景,上半場〈童子軍贊〉〈抗戰童謠〉把焦點放在送物資給守軍,忽略國旗一事,但下半場〈為了心中的希望〉卻出現「中國戰旗飄揚」的敘述,令我精神大振!原來作詞者還是有點 SENCE 的!他除了命題作文,還是會把史實放進去的。可是比較奇怪的,是這一段的音樂,很小部分地徵引〈義勇軍進行曲〉,雖說該曲也是抗戰名作,但背後表達的意義是什麼,或許大家心裡有數。不過,能有如此表現已經很難得,總不能真的把〈國旗歌〉給演出來吧!萱萱是會不高興的。

八、觀眾有點鬧,一堆人在聊天,可是聽說我周圍坐的都是領導,又許多先生女士亮出歌劇院的邀請函,我就不便制止了。可是我心想:你們自己辦的、或好朋友辦的節目,都不願意安安靜靜地仔細聆賞,那怎麼希望一般觀眾好好對待呢?奇也怪哉。

九、總體來說,《八百壯士》雖然還有很多需要打磨的地方,但以創意及歷史價值來說,已經很可貴!至少,淞滬會戰在申城這麼經典的一幕,仍然能持續於這座城市留存,被後人記得。也希望透過這部作品,發揮原始初衷:毋忘歷史、維護和平!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