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
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之「回到現場:歷史音像裡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學術年會
2015.9.19\上海音樂學院
————————————————————
摘要
鋼琴協奏曲《黃河》,係出自大陸地區「文化大革命」時期,較出色的本土內容、西式器樂作品,即便在文革結束之後,仍於樂壇長演不衰,乃中國二十世紀音樂經典作品之一。由於作品誕生於特殊政治情境,沾染許多文革色彩,除編曲及配器技法問題以外,樂曲結尾銜接〈東方紅〉、〈國際歌〉備受爭議,故在一九八0年代末期,各種「修改」版本相繼問世,其中杜鳴心、石叔誠等人的方案替換作品結尾,試圖消減文革烙印,而馬文、劉文金等人編配的民族管弦樂伴奏,亦使作品厚植「民族風味」,不同旋律及配器的搭配,亦使鋼琴協奏曲《黃河》有著眾多演奏方案。本文企圖就鋼琴協奏曲《黃河》之版本嬗變現象,提供文化解讀,除官方版本、文革後修改本以外,亦涉獵個別演出詮釋情況,剖析不同版本下的作品面貌,呈現何種文化內涵。
關鍵字:冼星海、文化大革命、樣板、意識形態、中央樂團
————————————————————
註:文檔為未出版稿本,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