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麗的命題作文答卷──談龔天鵬《第五交響曲》世界首演

(本文刊登於《外攤畫報》旗下之「靠譜」微信公眾號2015年12月15日推送內容。)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龔天鵬《第五交響曲》世界首演
指  揮:張亮
表演團體:上海愛樂樂團、上海歌劇院合唱團
表演人員:龔天鵬(作曲兼鋼琴獨奏)、劉霄(小提琴獨奏)、朱亦兵(大提琴獨奏)、許蕾(女高音獨唱)、范競馬(男高音獨唱)
本文依據:公元2015年12月13日下午19時30分於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主文】

2015年,時值我國對日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每逢這類高度政治性的時間節點到來,全球華人便充滿官方授意或自發組織的文藝紀念活動,除各種《黃河》及抗戰歌曲聯唱節目轟炸聽覺神經以外,也有迎合主題的音樂新作問世:早前幾年譚盾的二胡協奏曲《火祭》、金湘的交響合唱《金陵祭》、趙季平的民族管弦樂《和平頌》,乃至近期的甘霖《八百壯士》、王西麟《第九交響曲》及龔天鵬《第五交響曲》等,不同紀代的作曲家,試圖在這命題作文裡,展現自己的實力。

此種「正確」文藝生產路線,對像上海愛樂樂團這樣辛苦經營的藝團尤為重要。去年,上愛駐團作曲家龔天鵬發表第四交響曲《復興》,今年委託葛甘孺創作《中國夢序曲》及龔天鵬《第五》等作,可見上愛在創演策略上靠攏主旋律,既盡可能爭取較多資源,又使作曲家們有些編創發表機會,使樂團練些新曲目,一舉三得。

唯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在那麼多主旋律的作文題目裡,怎麼樣做才具新意,而非重申八股。

與第四交響曲《復興》不同的,龔天鵬《第五交響曲》並沒有另取一個很具體的名稱,僅從宣傳文案裡知道這是一部紀念歷史事件的作品。這部「交響曲」,由序曲,小提琴、大提琴、鋼琴的奏鳴曲與協奏曲,女高音及男高音詠嘆調,與終曲大合唱,共十個樂章組成。

雖然現當代作曲家對「交響曲」定義已不再是傳統保守的四樂章式,但以龔天鵬《第五交響曲》來說,不具名稱,即「交響曲」或是最鮮明的標誌——大多數觀眾也搞不清楚「管弦樂團演奏的音樂」與「交響曲」的區別在哪,乾脆用這麼「高大上」的一種曲式名稱,作為這部宏大作品的代號,再肆意把玩各種音樂形式遊戲,把奏鳴曲、協奏曲這樣的體裁囊括其中(然其「協奏曲」係單樂章體,非傳統三樂章式)。

與老一輩作曲家的深刻體驗不同,年僅23歲的龔天鵬距史略遠,抗戰、反法西斯這樣的議題或許不是這年齡人的強項,於是《第五交響曲》裡徵集各種現成素材,在作曲家一貫擅長的年輕氣盛、華麗炫技下,拓樸成令人驚歎的盛宴拼盤。

作為「面向廣大群眾的音樂宣言」,作品序曲一連引用了〈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畢業歌〉、〈保衛黃河〉、〈游擊隊歌〉等旋律,先把大眾穩住(筆者見過太多沒聽到熟悉旋律就直呼「聽不懂」的觀眾),用倒敘、歷史追憶、音畫式的手法展開敘事。此外,筆者猜測這樣的設計,會不會是作曲家欲表現「在這些歌詠旋律之外,還有我這部《第五》」的自信呢?

序曲之後,接連小提琴奏鳴曲、協奏曲,共三章一氣喝成。序曲將盡,身兼鋼琴演奏者的龔天鵬,與小提琴演奏者劉霄,以緩慢、嚴肅地步伐,具表演感地踏入舞臺,氣氛凝重嚴肅,樂章過渡無縫接軌,甚是緊湊。

先奏鳴曲、再協奏曲的方式,強弱之間有所交替、對比立現。劉霄及大提琴演奏者朱亦兵,與身兼鋼琴演奏者龔天鵬帶來的三種器樂奏鳴、協奏曲,時而追思、時而控訴、時而緬懷,在和煦流暢的鍵音與兩位演奏家賣力的擦弦下,有時還煽些情。

下半場的聲樂套曲,無疑是作品最大亮點,其中又以女高音、男高音詠嘆調最為動人。聲樂段落的歌詞,選擇杜甫、文天祥等古代雅士,及郁達夫、趙禹登、張自忠、高志航等現代文人武將詩詞作品,揚聲朗鳴,相較近年許多主旋律新作歌詞通篇大白話的教條口號,以古人或歷史現場人物的文學作品做為素材,是相當保險又別出心裁的做法。

當歌詞被高歌讚頌,大刀隊長城保衛戰、筧橋英烈等事跡,便真實地向眾展示。許蕾的表演富戲劇性,音色動人,很是催淚;范競馬則氣勢壯烈、字句鏗鏘。唯二人的音量,似難與百人樂隊的強音匹敵,幾度掩沒在音浪之中。

終曲大合唱,作為全曲的高潮,也貼切眾人對這類作品的期待,更為作曲家的旺燄精力找到突破口。獨奏小提琴撥弦與擊樂表現的時間流逝,引來高志航、文天祥的詩句穿插頌唱,尾部完整引用由Shostakovich作曲、Harold J. Rome填詞的《聯合國進行曲》(United Nation on the March),做為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昂昂揚揚、盛盛大大,變奏、增速,用最強音劃下句點,恨不得把餛飩皮兒給掀了。令人玩味的,是《聯合國進行曲》第二次變奏,畫風突兀地抽換,變得像開一場派對,這種帶諧謔感的表達,在抗戰、反法西斯主題中略罕見,或許是90後年輕人的新潮表達吧。

於上交音樂廳首演此作的上海愛樂樂團,在青年指揮家張亮的詮釋下,有著非凡的表現,各聲部實力完整發揮,弦樂強勁有力、木管溫潤飽滿、銅管剛猛紮實,鍵盤與豎琴染奪睛色彩,打擊在這部作品亦功不可沒,表現穩定集中,在筆者今年度聆聽的上愛十場節目中,屬於演奏狀態最佳的一場。較可惜的是,售票推廣似未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現場許多看似持學校贈票的中學生,聆聽時秩序不佳,且沒聽幾首就散漫離場,又場務在音樂進行時擅自放人入場,使上半場一度有些混亂。

龔天鵬《第五》,有潛力作為樂團定目曲。當然,這樣的新曲子不會零缺點,情感太過奔放、過度炫技、引用片段偏高,或許是值得商榷的爭議點。但想想,這麼年輕的作曲家,在一片旗海之中,獨樹一幟,不管怎麼樣,尚值得鼓勵。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