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無論它是「事件」、「起義」、「屠殺」、或者是「暴動」、「造反」,都已經淪為政治鬥爭的手段、胡作非為的遮羞布。而在此漩渦中,藝術界也沒閒著。
有些搖滾樂團辦了不正義的「正義無敵」演唱會,許多單位也隨風起舞搞了「紀念音樂會」,民進亂黨更在介壽路上搞了個「萬人大合唱」,究竟能起什麼作用呢?是要緬懷、追思,還是鬥爭、清算?
在報章上看到了篇文章,叫〈被遺忘的《一九四七序曲》〉,內容講述此作應該被發揚光大、被好好珍藏,因為此曲有極高的「愛國熱忱」,又是「藝術成就超越世界名曲的臺灣史詩鉅作」。
在我看來,活該《一九四七序曲》會被人遺忘!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了祖國,寫下了《一八一二序曲》,插了一些標籤樂段,足以追憶法俄戰爭,其中配器的廣大、音響的滂薄,的確是受到不少樂迷喜愛。而柴氏受民族樂派的思維,曲中也有不少屬於俄式作風的旋律,在曲首及曲末也加上了俄國教堂的聖歌及聖鐘聲,一定就可知道那是齣「俄羅斯音樂」。
西貝流士的《芬蘭頌》,我印象不深,但就文獻看來,它的存在對於音樂史上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同樣的,在素材上亦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至少人家不會懷疑它是別地方的曲子。
而《一九四七序曲》呢?其實不能全怪蕭泰然,臺灣的音樂教育向來是「崇洋媚外」的,很多科班生對西洋音樂史倒背如流,卻不知我國音樂史有什麼成就特色,搞的中不中、西不西、洋不洋、土不土;《一九四七序曲》的配器法、旋律性,根本沒有一項是「屬於自己」的,除了歌詞是閩南話唱出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冠上所有浪漫、國民樂派的作曲家名字。要是人家不明說,這齣作品還真看不出來,哪一點是屬於本土的音樂,何能為「臺灣史詩、世界鉅作」。
再談回歌詞。末段最出名的《臺灣翠青》一段,歌詞已經很挑明地把「共和國憲法」、「獨立」辭彙講明,這樣一來臺灣就至少有一半人不樂意唱,何況是其他地區的人呢?俄羅斯有樂團演奏過,那也只是花錢買單而已呀!(俄羅斯該樂團也演奏過著名的交響曲《長征》,夠刺激吧!)把歌詞寫得如此狹隘,完全沒有正確的歷史觀及價值觀,只能注定此曲滅亡的命運。
若單講「二二八」,最初這事件壓根與「臺獨」沒關係,既可視為「誤會」,也能說成「暴動」;有人強佔官署、進攻廣播電臺、見到外省人就打、砸、搶,這難道不是暴民的行為嗎?還是當今的總統府願意開放一個禮拜給我們砸呢?所謂成王敗寇,一事件的定位究竟如何是很難說的,但當初死了不少人是事實,如今卻用來製造悲情、化分族群,真是可笑!可恥!
《一九四七序曲》不但不能緩和情緒、化解誤會,更用悲情的旋律、挑撥的語調、不正確的歌詞定位,簡直就是作曲者糟踏自己音樂的才華!也是造成如今社會動蕩不安的「元兇」(這詞現在還挺流行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就曲論曲」,剖析真正藝術意義的《一九四七序曲》,而是用很粗淺地、很卑劣地看待呢?
耶黑,不來這邊看,原來我也遺忘了這個國家值得紀念的大事啦!
每年這個日子
從初始的感傷、悲情,甚至還帶點假日的雀躍
到煩悶、憤怒…
最後遺忘
二二八被刺殺了
被一群自以為是的腦殘殺掉了
一九四七序曲不是罪
模仿西洋曲調倒也不是不好
只是被那群腦殘拿來當工具
是仙桃我也覺得噁心…
當然《一九四七序曲》也沒那麼令人作嘔,
因為抄西洋曲的作品比比皆是,
不乏「名家」之作。
但是,當大家知道這齣曲子是基於悲情、仇恨來詮釋二二八及「外來政權」,
我就更不樂意聽這音了。
說意識形態…
你的意識型態才誇張吧…
妳最愛的”中華民國”國歌
難道裡面有二胡.曲笛.還是琵琶嘛??
有嗎??
三民主義 “吾黨”所忠
這不是意識型態?!
“有人強佔官署、進攻廣播電臺、見到外省人就打、砸、搶,這難道不是暴民的行為嗎?”
妳不知道”清鄉”這件事嗎…
妳不知道那時候有多少的台灣知識份子死在槍口下
妳不知道那是”陳儀”是如何欺騙台灣人說我們坐下來好好談
卻在之後翻臉不認帳 你翻國小課本都有寫…
為什麼你可以這麼視若無睹
為什麼你可以當作只是暴動
難道二二八以前對台灣人的態度是友善的嗎
難道在國軍接收台灣的時候大家不是歡欣鼓舞
妳為什麼可以如此狠心的說”這些都是他們鬼扯”
“1947序曲”http://blog.roodo.com/formosa_music/archives/4501217.html
我知道你不屑聽
但我要跟其他人講
“獨立今在出頭天”有錯嗎
難道你一直想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陰影下?!
“共和國憲法的基礎”很有趣
難道中華民國”不是”共和國??!!
“還是當今的總統府願意開放一個禮拜給我們砸呢?”
還是你要總統府派軍隊
開放一個禮拜的清鄉嗎?
請問,
您是活在什麼樣的「陽光」下?
或者說,
您也是另一種「黨化教育」的「優秀成品」?
版主的文章, 使我再度想起蘇軾與佛印的故事:
心中若是屎,見佛也只能見到屎.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