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萌芽》2013年5月號,總第594期。)
↑《易經》「家人」卦象。 |
//
幾千年前,先民透過《易經》揭示陰陽萬物運行之道,其「家人」卦更具體生動地透露親子和諧、倫理秩序的重要。《象傳》認為「家人」是「風自火出」之象,家庭的運行就像火一樣,旺盛卻複雜,在圓滿之時如風一樣向外吹拂感染大環境,化成美域。但理想通常是腦中幻影,好似不斷重演的歷史悲劇,並非每個家庭都能有美麗幸福的發展。《易經.家人》九三爻辭道:「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有些嚴父以高壓手段治理家庭,雖然大方向正確但難免帶有悔恨、危害,有些慈母攜孺看似歡樂,卻可能終究招致憾惜。這些複雜又矛盾的過程與結果,自古有之,但又如何?家人相處可不是靠理性思考能解決的事,而這當中,就是由於父母、子女多方面的不曾理解、不願理解,或不正確理解,使得諸多家醜,難免外揚。
記得剛結束交換學生的身份、返回母校寫論文時,學期初與同學聚餐便聽到一則新奇的故事。說有一位本科一年級的學弟小王,在前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作弊被逮,記了一支大過,雖說作弊不是什麼光采事,但在學風漸下的當今,也並不少見。稀罕的是據兩位同學轉述,小王到處宣稱自己本來已應父母要求考上國防大學,但自己「不屑」就讀,心繫中國文學,才入我校系註冊,而自己入學考試成績極高、天資聰穎,只是不願意「浪費時間」在死板課本裡,才「出此下策」帶小抄應試。
我聽到這兒,已經起疑,提問:「軍校有特別的招生管道,不是隨便考、隨便不讀的。再者說,哪有公立大學不念、跑來私立大學讀的道理?那麼想考中文系,也可以考臺大啊?」
同學說:「我哪知!他就這麼說啊!」聽到此話,總不免蔑笑兩聲,一位剛入研究所的學弟也有同感。但就是我這兩位與小王熟識的同學,堅信人性本善,還袒護著他、同情著他。同情什麼呢?據傳小王在放棄國防大學後,惹來雙親不快,其父親斷絕資金支持,任其自生自滅,若想受家裡贊助,就只能從父之命投筆從戎、邁入軍校。兩位同學因與小王是系籃球隊的學長弟關係,交情較深,聽其片面之詞便感不忍,於是其中一位家裡在學校附近投資出租套房的同學,讓出一小間房給小王住,租金自然便宜一些,且還不必按時繳納,有錢再付即可。另外小王也必須打好幾份工,才能賺點生活費花用,於是遲到、早退、逃課、少到籃球隊練習,大伙兒也不好太責備他。
但有一天咱們系主任可不高興了,那時已是期中考,小王又被監試人員活逮作弊,且上報到教務處。在這之前,小王還在前院長的課堂上行為不檢,吃著湯麵還用筆記本玩網遊,被老師念了幾句竟然反嗆回去,這種以下犯上的行徑可真是令人咋舌,畢竟還沒有人敢對滿頭白髮、斯文氣質的老老師敬以粗口,這說什麼也不能大事化小了。主任找來小王,表明此事要通報父母,以示懲誡,但小王臉色一變,像龜孫似呼天喊地的求饒,望請主任再給一次機會,絕不再犯,且嚴守上課規範,還得成績進步……我們這些旁觀者看得可笑,這哪是大學生啊?這是小屁孩最後的掙扎吧!
小王乖巧地上了幾天課,幾週後故態萌發,甚至惹出不少人品問題。他不是打很多工嗎?其中一個工作在加油站當工讀生,由於客人消費後都有點數集入電子卡中,但小王總趁客人不注意時,偷偷插入自己的職員證,將本應是客人的點數佔為己有,最後被一位眼尖的客人發覺,向主管投訴,惹來是非。小王失去了工作,增加悲劇資本,便開始到處跟人借錢,從幾百幾千的借,後來竟然連上萬元都開得了口,當然啦,借是一回事、有沒有還又是另一回事了!
越來越多的雜音傳到系辦公室,正巧期末考也到了,果不其然老毛病沒改,這時系主任可沉不住氣,撥通電話到他位於彰化的老家。王母用極溫柔、客氣且帶有一絲害羞的嗓音傳來回音,揭開諸般神祕:
「啊……沒有啊!他沒考上什麼國防大學,本來就考到你們系呀!……不不!……我們都有按時給他零用錢啊!一個月……大概一萬五左右……對啊!而且他說,要幫著系上執行學術計畫,搞政府的專案,得買一套三萬元的工具書,我們也有匯錢耶!不會吧!我們家小孩很乖耶,會不會是交了壞朋友?……不可能啊!」
原來小王所說的一切,全都是雲山霧罩,沒一字是真的。我那當初替他作保的兩位同學,也被主任奚落一番,瞧他們什麼眼力,竟然還為這種人說好話、獻同情……等會兒!小王一個月拿到的零花錢,是一個普通大學生的二到三倍,他不但兼差打工,又四處跟人借錢,那他的鈔票到底是灑去哪裡了?唉,我那位出租套房的同學已經好久沒收到賃金了,這下不是虧大了嗎?
忽有一天,那兩位保人同學告訴大家,小王的父母要來臺中「收拾殘局」,準備活逮現行犯!我們這些好事者,聽聞有八卦,豈能放過,於是紛紛前往……原來所謂「收拾殘局」,就是王父準備了一沓鈔票,問說到底兒子欠了誰錢,來個銀貨兩訖,僅解決金錢上與他人的瓜葛。我趕到現場時,見親子三人在全家便利店前,上演以往只會在電視劇才會看到的灑狗血戲碼:小王站著三七步,一臉白菜樣,不以為然地往地上瞧;王母心急如焚地試圖紓緩眾人情緒,並且向小王講些安撫的話,陣陣軟綿綿的語句似乎表述沒有人犯錯,即便如此小王也毫不領情,《易》曰慈母如此態度「終吝」,真是一語成讖;王父則側身單手插腰,惜語如金,擺明不想多談,一切管教責任讓母親處理,另一手還拿著行動電話,似乎有什麼工作業務還未談妥……
王父、王母、小王三人,正是燃得猛烈的火勢,卻燒得不漂亮。王父不管事,表現一副嚴厲相貌但是不作為,正如經典裡所說「悔厲」,卻缺少吉兆,牢牢抓緊能掙錢財的電話,放鬆的是本應該有的家庭和樂,解決問題的方法僅止於花錢消災,不知道有許多問題已是用錢無法擺平,於是辛苦勞碌了這麼些年,終沒看到一個家庭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王母很想管事,但相愿的態度只讓事情更糟,雖說心肝寶貝有如身上肉,割不得、少不能,但一味偏袒愛護則使孩子成長偏差,如溫室裡的花朵,放諸四海總活不長,看樣子,王母的愛子心切,表面看似付出甚鉅,殊不知熱臉貼冷屁股,總有負心者拿著這些資源去幹爛事。至於小王衣食無缺,但因心理不全便靠著幻想建構出另一個家庭樣貌,耍著幼稚行徑妄圖成為眾人焦點,以求填補空虛寂寞的靈魂,但就在此時,那食髓之味的過程讓他忘記父母在另一方面的付出與關照,使得三人言談舉止,總兜不在一起,更難使這家庭和諧運行了。
想來有趣!一家三口,自以為理解彼此需求,卻誰也沒滿足誰;自以為有所付出,卻誰也沒幫到誰。他們在不滿於家庭現況的同時,選擇拙劣荒謬的方法力求改善一切,實際是破壞了這一切;在一切快被破壞光時,又是靠彼此那茍延殘喘氣息逐步收拾。他們誰也離不開誰、誰也不會放棄誰,因為這微妙的親子關係,使著他們在糾結中求生存、在眾人笑話的目光繼續燃燒。不管如何,風自火出,偶爾燒出個狂風、龍捲風,也是因果循環、怨不得人。
這小屁孩玩很大….
所以他已經被退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