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中華——上海民族樂團 國慶65週年音樂會」觀後感

【演出資訊】
表演團體:上海民族樂團
演出節目:「風雅頌中華」——上海民族樂團 國慶65週年音樂會
指揮:王甫建
演出人員:羅小慈(箏獨奏者)、遲立明(男高音獨唱)、黃北星(大提琴獨奏者)、湯曉風(琵琶獨奏者)、唐一雯(柳琴獨奏者)、宓嵩杰(古琴獨奏者)、王靜(女高音獨唱)、宋藝博(打擊)、王音睿(打擊)、蔣元卿(打擊)、新韻合唱團
本文依據:公元2014年9月20日(週五)下午7時30分於上海音樂廳

↑票券及節目冊。

【離滬前的小驚喜】

本來沒有打算在上海多聽音樂會的,純粹是因為帶一位到南京交換、剛好來上海遊覽的(愛用剪刀手拍照又是一名吃貨)學妹,在黃浦、靜安、徐匯區到處逛逛。就在行程跑到上海音樂廳時,才發現原來今晚有上海民族樂團宣傳甚多的演出,正是以慶祝國慶為名目的「風雅頌中華」音樂會。

在上海音樂廳欣賞音樂會,一直給我留下比較好的印象,其建築本身的美感,加上音樂內容的催化,往往使人沉醉其中。於是,我和學妹商量,乾脆把行程調整一下,在下午把該去的景點跑完,晚上一道進入廳內,欣賞上海甚至全國最好的國樂演出。

原先想試試有沒有機會買到折扣的黃牛票,可是下午在音樂廳逗留的時間太早了,打樁模子們還未上工,於是只好轉往正規票房,一問之下還有較低價區位的門票,為了保險,購入兩張次低票價,便匆匆趕往瀏覽市區,期待著晚上演出來臨。

【完整度及完成度皆高的一臺大戲】

這是我第二次欣賞上海民族樂團(SHCO)的演奏,相較於前幾年的體驗,發現如今 SHCO 的節目創新能力,走得實在頗為前端!從節目的構成與推廣看來, SHCO 似乎有意朝向「定目劇」的方式,執行演出,推廣品牌,而且舞臺景緻與燈光要求,以及人員著裝,也比一般的音樂會來得細緻,兼具聽覺與視覺的美感。

為了保持特殊樂器、獨奏的聲音平衡,雖然在上海音樂廳這麼優秀的場地演出,「風雅頌中華」音樂會仍使用了擴音設備輔助,但聽起來非常自然,沒有很惱人的剝離感,這肯定是經過多方試驗才能形成的良好表現,而在節目冊中列出音響負責人員姓名(顧昱、周仁鎖),也代表樂團在這方面的自信。

演出的曲目,也能顯現出樂團特質:為了建構這臺「風雅頌中華」音樂會, SHCO 特別委約諸多作曲家,量身打造新穎樂音,而整場演出的作品,大多使用半音階、不和諧音或具有部份當代特質的手法,又能夠兼顧民族音樂的傳統語彙,使得發出音響既有前衛的思路,但也不失民樂該有的典雅。唯一比較可惜的,是節目冊所載預計演出的二胡與樂隊曲《太陽祭》(特邀于紅梅演出),未說明原因就取消了,使得十首作品硬生缺了一篇,頗為遺憾。

若要說這一批量身打造作品有什麼缺點,或許就是曲式過於單一吧!大致都是慢快慢快結構,結尾都在快速的最強音,使得聽者很容易就能猜到每一首曲如何發展,喪失新鮮感。不過,至少這些作品聽起來仍是有新意的,而且在新與舊之間有所取捨平衡,對於樂團的發展絕對有幫助!比起某個樂團只會用西樂主奏、國樂團伴奏,美其名是中西跨界,實際上是推銷團長創作來說,更有意義,也更加踏實。目前看來, SHCO 的步伐已有成功的跡象。

上海民族樂團的演繹手法,那真是能感動人心的!無論是力量、動態、色彩及音樂語言,都表現得恰到好處。指揮王甫建肯定功不可沒,早在前幾年首次觀賞 SHCO 演出,我就對他的詮釋留下深刻印象,他能準確且輕鬆地控制好整個樂團的發展趨勢,氣質彬彬也發揮效果,音樂的層次清楚無比,展示出的情緒區域也頗為廣泛,整體演奏,至少我是被深深吸引著的,幾乎沒感到什麼冷場或無聊,但也不會僅剩亢奮浮誇,而是有來有往、對比互補。

順帶一提,本場演出販售的節目手冊,雖然僅售人民幣二元,並不貴,但不得不說其中問題不少:首先是曲目介紹的英文出現問題,連我這外文能力很差的人,都看得出將曲名及演奏形式用同一字體字級寫成同一行,會產生極高的誤導誤讀,為何不將曲名加上標點符號、改斜體,亦或以字體字級區分呢?另外手冊竟未記載樂師名錄,這可是 SHCO 主辦的音樂會啊!不像昨日聽《黃河》是因為主辦單位不同才疏忽。我坐在二樓,知道有些樂師因角度問題,隱藏在布幕之中(小軍鼓、雙面鈸),若我想認識瞭解,只能透過手冊,可惜本場演出的手冊並未能提供此項功能。總覺得這些細節,還可以做得更好!

↑演出情況。

【音樂廳配套還應該更好】

說到此次造訪上海音樂廳,是其獲贊助商「森海塞爾」(SENNHEISER,著名耳機製造商)冠名的第一次。其實我覺得冠名一事相當破壞上海音樂廳的美感,也打擊了上海音樂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而且,除了招牌加上冗贅且醜陋的字樣標誌以外,以及在二樓男廁旁增設耳機展售櫃位,究竟音樂廳改變了些什麼呢?

我覺得沒改變什麼,至少在普通話、英文、滬語的劇場規則廣播中,播報的仍是:「歡迎您來到上海音樂廳……」

可是音樂廳還是有些改善的空間:此次我才發現,矩形字幕機僅設於一樓兩側,二樓觀眾看不大到,或只能瞄到一角,所以當聲樂曲目需要播映字幕時,二樓觀眾只能瞎猜了!也怨我讀書不精,沒把李白的〈將進酒〉背誦起來。

另外,劇場的禮賓人員雖然很盡責地管理秩序,但不得不說,效果太有限了!有些屬於觀眾的問題留待後文再敘。但至少,非兒童節目限制兒童入場,是基本常識吧!記得前幾天在杭州大劇院,劇院人員是很盡責地利用度量工具把關,而且明確阻止過於幼小的兒童入場,維護節目演出品質。可我記得 2011 年於上海音樂廳觀演時,我的學姐問禮賓人員為何不管理,得到的回覆是:「因為他們有買票,要保證票房收入。」時隔數年,情況依舊,這難道是講究文化發展的上海大城,該有的情況嗎?

拿了贊助商那麼多錢,應該把音樂廳本身的品味再往上一層次提昇,而不要空有一流建築與音響,卻淪為二流戲院觀演品質。觀眾舉止失序,劇場應該多加教育,哪怕派一名活人在舞臺上宣導,取代生硬死板沒人聽的廣播也好!

↑空臺。

【安安靜靜聽音樂,很難嗎?】

不得不提,今晚在上海音樂廳的觀眾,實在太瘋狂了!

沒關手機的、刷微博與朋友圈的、窸窣聊天講話的、掏零食使塑料袋發出聲響的、節目進行時換位置且使原本位置發出噪音的、小孩哭鬧的、家長為安撫小孩所以講解說故事的、不斷製造怪聲的……一場音樂會有以上任一種行徑出現就已驚人,我還要接著舉例嗎?

現場大多是中年觀眾,或許對於民族音樂還停留在廟會鼓吹的印象,所以便把現場當廟會了。可是要瞭解,現代國樂已經大量融入西式嚴肅音樂的元素,觀眾不應再用吵鬧的態度面對,而是要安靜地,盡量認真仔細地聆聽其中所要表達的意象。如果觀眾不自覺,仍以為眼前的演奏只是市場喧鬧,那如此優秀的演奏與曲目,都是枉然徒勞。

說到這兒,恐怕有些人會心裡暗語:「你看強國人就是這樣!阿六仔就是這樣!」這話可不對。正如我以前曾提及:「沒文化,不分國界」,我在現場看到一批外國人,男的還穿正裝出席,貌似對待嚴肅音樂的最高禮遇(雖然突兀無比!穿著比臺上演員還嚴肅),可是這幫子老外,正也是現場窸窣聊天講話的頑劣份子!而在演出曲目出現人聲戲劇性質效果時,一外國男子還發出不以為然的蔑笑。

我心想,你們這些人竟然進入劇場,就應該試著認識、瞭解或親近演出內容吧!以那種帶有噁心的文化優越感的笑聲,是想表現什麼呢?覺得哪裡可笑呢?如果我去那位白人男子的國家,聽他們的傳統音樂卻不斷「嘖嘖嘖」的恥笑,他又將是何感想?

但更重要的,還是自己同胞的心態應該正確!如果自己都不能安靜的、仔細地品味咀嚼自己的文化成就,又要如何要求外人?更何況,在安靜的環境聽好音樂,不是基本常識嗎?只能說現代人類生活太浮燥,不甘於認真地做單獨一件事,所以耳朵雖然似聽非聽,變態的心裡總想找些其它什麼毫無意義的事情,強迫自己成為二百五。

另外不知是樂團還是劇場安排的攝影人員,也是演出的干擾源!快門聲我就不提了,那是必要之罪,可是攝影者身上的配件叮叮噹噹地響,充份暴露這位攝影者的無知啊!

希望未來再到上海音樂廳,可以有更好的體驗,就像臨近八號線大世界地鐵站上廣告所寫:「到上海音樂廳聽音樂!」那樣的輕鬆快樂愉悅。

↑觀眾席。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