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史研究,必然離不了音樂作品本體,不僅僅是文字與樂譜的閱讀,倘若沒利用聽覺感官聆賞,勢必無法體察其中妙趣。七月,我草擬了〈雕琢「劍聲」的歷程──陳田鶴抗戰歌曲、軍樂及室內樂作品選粹錄音計畫〉,希望能夠集結一些資源,將陳田鶴尚未流傳或發表的作品,以最節約成本、取得略好效果的方式,留存音響資料,至少能作為樂譜文獻的對照之用。況且,陳田鶴身為黃自四大弟子之一,在上海音樂院、福建音專都任職過,可謂現今臺灣音樂界甚至全中國音樂界大老們的前輩(臺灣的音樂教育人才,大多自上音、福建音專二校引入,尤以後者為多),同時也是中國音樂教育體系的領軍人物,明年就是他的逝世六十週年紀念,若能趁此機會留下些什麼,想必也是功德一件。
↑錄製齊唱曲目。
但計畫寫出了,不能全仰賴讓別人來吧!況且我想若不是親力親為,恐怕不大有人會理會此事。於是,我琢摩著有哪些項目,是自己能力所及,可以拋磚引玉,先行試驗。
後來想想,其中有八首抗戰獨唱、齊唱歌曲,是比較有可能錄音的。原因很簡單:只要找幾個人練同一聲部,沒有分部走音的問題,然後試圖將抗戰時用力的氣勢表現出來,也不用像抒情歌那樣過於追求細膩精緻,情緒比較單純,再配上鋼琴伴奏即可。而獨唱曲,自己負擔一些,再想找位女同學唱催眠曲般地〈好寶寶〉即可!於是,我聯繫系上參加校內道德重整合唱團的學妹,請她代勞問問是否有人願意協助此事兒,沒想到在很短的時間內,八字便有了一撇,湊足了五人,達到門檻。
倒是〈好寶寶〉一曲,因人員調配問題,學妹問能不能讓另一位聲線較柔合的學弟唱,原本我一愣,這問題我還從未想過……但試聽之後,發現別有風味,加上學弟使用通俗唱法也能體現這首歌曲的另一種情感,於是也就這麼辦了!
另外一方面,我和高中同學為言也在商量,是否能湊足人馬,將一首特別的〈少年兒童文學廣播雜誌開始曲〉,納入錄音計畫時程?這首曲子輕快短小,但也需要一些樂手支援,並不是常規的室內樂編制(如單純的XX三重奏、五重奏)。幸好為言神通廣大,把能用的人情都動光了,找來五位朋友準備錄製此曲,還另外為原本就在準備的齊唱、獨唱曲目,臨時找了一位鋼琴伴奏支援。
接下來就是想著怎麼壓縮錄製成本了:做這檔事是一定得花錢的,但我沒辦法砸大筆錢投資,除非中了威力彩或統一發票……(可惜我偏財運一向不好。)由於只是要做資料存檔,為將來的紀念專輯所收錄,不是娛樂用的高級發燒碟,所以自然就不特別考究錄音的器材了,我利用 2010 年在北京中關村買的一些電容麥克風、錄音介面,加上今年暑假到上海寶山路補貨一組雙電容麥克風組,算是在有限的情況下充實錄音的所需設備。電源線、譜架、麥克風架、攝影機,則分別從系上及學弟妹的社團借用。錄音時間很短,配合場地關係,故只有四個小時,一口氣得全部錄畢,所以大家分頭練習,最後趁試 MIC 的時候走一次練習。
至於人力成本呢,十分感謝協助幫忙的學弟妹及友校樂手,願意讓我以餐代薪。
↑調整器材。
場地的問題很讓我頭疼。原本敲定錄音規畫時,就在想到哪兒錄音比較好,而這個場地最少能達到兩個要求:(一)安靜;(二)有鋼琴。原本想去北屯一間教堂,但檔期無法配合,且太遠,也考慮到清水某間音樂教室,但路程就更是問題了。想來想去,不如借用學校的啟垣廳吧!只有那裡有逢甲較好的鋼琴,且通識中心多次在哪兒舉辦音樂會,應該能成。雖然,仍得付一些場租,但省去交通、時間等麻煩因素,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不得不抱怨,學校總不能老是丈著地小人多,就什麼場地什麼用途都收費吧!我只想用安靜的場地及鋼琴,不用開聚光燈也不用開冷氣,費用不能跟正式活動相提並論才是。)
在錄音的前一週,由資管中心承辦人協助下,我勘察場地,卻發現到之前從未留意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在廳內不開冷氣的情況下,舞臺左側竟然傳來很厚實的冷氣壓縮機運轉聲!而且那幾臺壓縮機,是影響整幢人言大樓的,換言之,絕不能關閉。(可是,為什麼這兩天博士班研究室的冷氣不會吹冷風呢?)俗話說得好,狗急會跳牆,在不能換場地也沒場地可換的情況下,我想了一招,試圖降低壓縮機運轉聲對錄音工作的危害,就是把鋼琴挪到舞臺另一側,並來個 360 度大翻轉,使 MIC 背對噪音,直面鋼琴,然後把大幕拉起,阻隔錄音區與噪音源,也希望大幕能吸走一些低頻。雖然,整個空間壓縮不少, 400 席位的演講廳頓時間顯得很狹小,但這是最不得已的辦法了。
萬萬沒想到,後來聽錄音檔案,這個方法竟然是有用的!雖然不能完全阻隔噪音,但冷氣壓縮機的問題並沒有「過份」干擾錄音品質。
可又萬萬沒想到!管理員以為我們借場那天需要使用冷氣,於是把場內冷氣打開。而啟垣廳的冷氣很妙,轟鳴就算了,輕鋼架還會發出微微的共震聲。結果撥打了好多分機,無人能解決,說管理員不在位子上……後來硬著頭皮把抗戰歌曲錄完,管理員出現,我才請他把冷氣關了,這才使得最後錄製的室內樂,聲音顯得更好一些。而前面的歌曲怎麼辦呢?經試驗,幸好還能透過電腦軟體的減噪處理,消掉一些,問題還算可以解決。
↑錄製齊唱曲目。
↑錄製獨唱曲目。
說到這邊,不得不再次抱怨,在逢甲裡,竟然找一處安靜且有鋼琴的場地是那麼困難,即便那座場地有如此「潛力」,也會有各種因素把它搞壞。而我也真好奇,駐校藝術家、通識中心怎能受得了在那裡辦音樂會?說到底,學校還是應該要有一間適當的(不用太好,也不用太貴)表演空間,或音樂教室、排練室,這才符合逢甲這幾年宣揚的,推動學生具備人文藝術素養呀!現在大家都太著重視覺的製作(平面或影片),忽略聲音的錄製存檔,也是需要良好條件配合的。萬幸,啟垣廳內的 KAWAI 鋼琴,雖然我沒有另外花錢找人調音,但狀況還是不錯的,不像其它學校禮堂的鋼琴,有著破破地啞嗓。
因為有噪音,以及空間、座席與其它技術問題,勢必需要動用電腦,作為後製手段了。幸好,這年頭不是只有圖像可以 PS ,聲音也可以使用科技調整。雖然我錄製的初衷不是為了發燒鑑賞,只是用於留存檔案、紀念名家,並供研究佐證,但若能調得好聽一點,何樂而不為?而上面遇到的噪音、擺位及設備侷限問題,還是可以用電腦修正處理的,這會使得原本不那麼理想的母檔,提昇些檔次。
↑錄製室內樂曲目。
↑錄製室內樂曲目。
目前錄的這些檔案,計畫在 2015 年 9 月,紀念陳田鶴逝世六十週年系列活動,隨其它抗戰歌曲一併成輯,製作成一批音像光碟,是為亮點。但我想明年再推出,距今尚久,於是便考慮在近期就將檔案後製完成,並搭配側拍的影片,製作成單曲視頻,分別放置在 Youtube 及優酷(或其它大陸視頻網)上,先用網絡的資源,讓這些作品重見日光。我希望十月能全部處理好,大約是一週三首的進度上傳,且部份作品會依主題節日推出。
再次感謝參與錄製的學弟妹、友校樂手們,您們的付出是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也謝謝碩士班柏誠學弟臨時被我拉來當苦工,但正是他了不起的收拾功夫,使得場地善後工作格外有效率,讓我不會被管理員孫先生碎念。
也希望計畫中其它列舉的待錄音作品,能早日完成錄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