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資訊】
表演團體:上海飛雲民族樂團、南京民族樂團
演出節目:大型民族管弦樂《和平頌》
指 揮:夏飛雲
獨奏、唱:牛矾瓊(揚琴)、徐潤濤(男高音獨唱)、左翼偉(嗩吶)
本文依據:公元2015年5月1日下午7時30分於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
【小記】
一、能有幸聆聽這場音樂會,首先還是要感謝上海《外攤畫報》的「靠譜」公眾號!看到「靠譜」發出抽獎消息,立即拉了室友關注,並填資料、祈禱好運,沒想到竟然中獎,有機會獲得兩張《和平頌》票券。也正巧香港友人要指導合唱團,九月在港演出此作,於是來「品香」一下,瞭解這部作品有如何面貌。
二、票房並不很好,黃牛的價格大約是面值580元,以200及更低價拋售,且場內未坐滿。(順帶一提:今晚到東藝的,大多是家長帶小孩來看《植物大戰疆屍》互動劇……)而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特務團三營(即「南京路上好八連」所在單位),則有180名軍人到場「學習」,用了好多輛軍卡載送人員,場面浩大!可是想想,若沒有他們,場面就更空蕩了。
三、意外的是,《和平頌》作曲者趙季平先生,就坐我後面一排,再一瞧,竟然見到了朱踐耳、呂其明兩位著名作曲家!三位大師,一眼全見到,真是三生有幸啊!
↑朱踐耳、趙季平、呂其明三位作曲家。
四、挺意外的是上半場演揚琴協奏曲《黃河》!這對我來說有好多層的深刻意義。大約是十二年前,我讀高二時,夏飛雲來臺指揮高雄市國樂團演出,就演奏了此作。而今次我到上海,自然也是為了《黃河》一事,所以聽到熟悉的旋律,加上字幕板亮起了「冼星海」大名,於是聽到《黃河頌》的抒情旋律,便戳中我淚點了……(但揚琴加了揚聲,音色變得稍嫌突兀)兩首著名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及《延安頌》,也是挺流暢動人的,一直讓我情緒投入其中。
五、樂團因為是一半業餘(飛雲民樂團)、一半專業(南京民樂團),所以程度有些參差不齊了。彈撥聲部因場地關係,存在感很小,低音則反應不靈敏、時常走音。(但低音部都是老樂手,無法太苛求了,問題也不嚴重。)竹笛、擦弦聲部表現很好,尤其擦弦部層次、動態頗佳,音色柔美,可見功夫下得最深。打擊則具備民樂應有的水準,很有力量與動感。遺憾的是,樂團整體的默契並不理想,有些鬆散,節拍問題還有待打磨,但知道他們有許多團員來自社會,能有目前表現,也還值得嘉獎了。
六、東藝這場地,聽民樂還是可以的,殘響足夠,但前排(我坐八排)還是有點轟鳴。左翼偉的嗩吶演奏,去年底也有幸在嘉義欣賞,這次聽《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很有民族氣派,可是音量太大,把樂團甩開了。
七、關於《和平頌》,我覺得作者有心為抗戰主題增添新的鴻篇巨作,立意是好的,選用的南京大屠殺題材也比較深刻。又此作品就技術而言,配器很好,讓民樂合奏音色有著較為成熟(甚至西化)的表現,如其中擦弦聲部的對位就讓我有較深刻的印象,有那麼一丟丟巴赫的感覺。但從曲式架構來看,《和平頌》有些鬆散、不連慣,所以腦中不斷在適應音樂的走向,沒什麼旋律讓我深刻記下。作品大量引用《茉莉花》,或許是為了讓聽眾易懂,也可能是要表現江南風情,但這段旋律無論是引用變奏或整段演出,予人有過份的熟悉感,使效果四平八穩。曲末很短的合唱,原來只是人聲的「啊」,我覺得有點浪費混聲加上童聲合唱的大編制設計,好處是不必受歌詞侷限,可以令觀眾更多地回歸音樂本身,有更多聯想思考。(吾以為,同樣講南京大屠殺,《金陵祭》這部交響大合唱作品,寫得較成功。)
八、場控有點問題,合唱團位置竟然沒打燈?
九、觀眾秩序比起之前在上海聽的民樂演出,好很多了,可是我前方的兩位中年男子,還有右方的一對夫婦,一直聊天……左方有個小孩(似乎是職員的小孩)坐不住,一直跺腳玩椅子,也令我有點無言。
十、返場加演趙季平的《慶典序曲》,中規中矩,部分聲部節奏有點失常但無大礙,總而言之,是個表現得宜的音樂會。演出者很不容易,夏飛雲更不容易,八十歲了,還能一手辦起樂團、合奏獻演。潦草數筆,記十二年後再次看到夏教授,也為這場音樂會,做點簡單的見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