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復活:國臺交七十年》
指 揮:水藍
表演團體: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北愛樂合唱團、臺中室內合唱團、府城教師合唱團、MP混聲合唱團
獨 唱:Charlotte Hellekant(女中音)、林慈音(女高音)
本文依據:公元2015年11月27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中興堂
↑臺中中興堂。
【莫忘近鄰】
會想看這場演出,本質來說有點意外。其實,雖然我常年居住於臺中,但每天應付那些鳥人鳥事,深感疲勞,有點空閒時間,就一個人想靜靜。(靜靜是誰?)甚至,連唱片什麼的都不想聽。但就在本月初,發生了我「難忘的一天」,於是,開始自省為什麼要把日子過得這麼糟呢?為什麼不能像在上海生活的那樣,每週跑一到兩次劇場、吸取精神養份呢?我決定瀏覽兩廳院售票系統,尋覓節目,竟然發現 NTSO 將演出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天助我也,心情煩悶時,就應當要聽些大編制、大銅管什麼的來洗去苦惱。
想想,這幾年聽了外地好多的團,尤其以上海團為多,都快忘了島內的音樂是怎麼樣子的。雖然前幾年吐槽過 NTSO 的演奏及音色,但猜想,這麼多年了應該有些變化吧!遠水救不了近火,在亟需攀附解悶漂流木的時候,就別講究了,放鬆心情聆聽本地、尤其算是有主場優勢的樂團演奏吧!
↑大堂演出前導聆。
【真是「復活」】
NTSO 今年係成立七十週年。或許是長期未特別關注,總覺得今年的 NTSO 還真是有了朝氣,彷彿「復活」一般!正是本月初, NTSO 發佈了於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的「快閃」演出影片,雖然實際上是經過巧妙的剪輯後製才向公眾播映,但已可見得 NTSO 正努力擺脫過去給人的公務員印象。
↑NTSO 於桃園國際機場「快閃」演出,YOUTUBE影片,大陸地區讀者需翻牆觀看。
今晚演出,只有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一部作品,結束後亦無返場。在我印象所及,這樣的安排在臺灣似不常見,因為臺灣的節目策劃習慣追求「俗擱大碗」,不大會僅安排 90 分鐘單作品的展示。這次 NTSO 選擇專注、精緻路線,可見樂團致力於藝術水準的提昇精進。(也可能是我真好一陣子沒看臺灣樂團的演出了……)
作品一開頭的弦樂,便吸引我注意,甚至有點懷疑這難道是以前我吐槽的 NTSO 嗎?我也留意到,演出前首席帶領樂師們調音的步伐,比起過往沉穩得多,對細節較有留意。弦樂組聽來頗整齊,且見得樂師們演奏賣力投入,看得出來是下了心思在排練的。
(按:為因應作品編制,本演出特聘北市交、高市交及其他單位樂師協演。)
銅管或許是唯一美中不足,很有改進的空間,缺乏富麗堂皇的感覺,也沒有演奏馬勒時必要的「精確」,有時進入與結束都有些突兀,音準也不是很穩定。倒是有一段幕後的銅管合奏,氣氛好,音色頗靈動,將氣氛泫染得很成功。
水藍的指揮動作,有點像機器人,可再仔細觀察,發現他既保留許多「餘地」交由樂師們發揮,也能給出很多細緻的暗示調整音色。總而言之,水藍指揮的 NTSO ,「樂感」是挺足夠的。
↑團慶紀念鑰匙圈,限量發送,憑當日演出票券換取。
【聲樂動人】
Charlotte 的獨唱很吸引人,尤其是她唱完一段落,或間奏,以及最後音樂交由樂團及大合唱收尾時,都會露出很滿足的微笑,看得出來她享受在音樂裡面,所以也能打動觀眾。
林慈音的詮釋也頗亮眼,聲音內斂有底氣,聽起來也感覺舒服。
而臺北愛樂合唱團、臺中室內合唱團的加盟,更是錦上添花、大放光彩,從低聲的吟唱開始,我就覺得值回票價了!音色和諧、飽滿、有深度。
【場地是個坑】
只可惜,中興堂仍就不是個欣賞音樂的好地方。聲音偏高偏乾,空調噪聲仍能被察覺(或許是我太敏感,但空調也太強太冷了),我坐在第 17 排,感覺中弱音量時聽得有些吃力。另外,今天感到中興堂的大堂非常擠,動線混亂,且音樂會前導聆佔去了一部分疏散人潮的公共空間,並不大理想。
雖然屯區、港區藝術中心等地,音響就還不錯,但一間太小、一間太遠。又國家歌劇院以戲劇為主,聽說大廳的自然音響也不用太奢求了。「當局」者迷,就沒人想在市區蓋間適合聽音樂的場地,怎麼敢號稱「文化城」呢?
正因為場地的音響限制,使得馬勒之作沒有出現夠 HIGH 的爆點,頗可惜。但在全體演職員的努力表現下,尚能得到不錯的聆賞體驗。
【結語\小記】
返場時,新任(其實已經當了一年)團長亦上臺謝幕,感覺樂團領導的姿態好得多了!本來就是一體的嘛。
欣賞完《復活》,著實滿足,見節目手冊登載下週陳澄雄指揮 NTSO 演蕭士塔高維奇〈節日序曲〉、拉二鋼協、貝七及臺灣新作品等,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腦,把票買下了!希望幾天後還有這樣不錯的聆賞體驗。
但是,今晚竟然忘了按下風衣機的錄音鍵,實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