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深夜回家,在雨水沖洗及路燈照明下,驚覺平時步行回家的路面,沿途都已換上新的柏油,這才意識到,大選真的近了。
我其實已經很不喜歡公開講政治,因為講不清、講不透,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講,而不是吵、不是鬧、不是謅呢?這幾年,我見過號稱講民主的組織做事不民主,曾經前去立法院反黑箱的人、原來行事風格就是個大黑箱,中國人嘛,古老的文化基因還是存在的:嘴上說一套、身體做一套,在這樣的語境下,我盡量低調些,聽聽音樂、賺賺稿費,過得自在些。
然而,尋求自在卻將成為一種罪過。2012年大選,當時是我同濟交換行程最後一天,自然趕不回來投票;2014年地方首長大選時,我也興緻缺缺,充當好友婚禮的伴郎讓我有絕佳的理由不履行這項國民權利。到了2016年大選,行事曆上1月16日沒有任何活動,毫無藉口,我只好光明正大、確確實實地,準備當一名正式地「不投票」公民。
不投票的理由呢?很簡單,憑什麼要我從這些看不順眼的人或黨裡,「強制」「必須」地選出一個來呢?政治表態與否的前提,不就是要保障本人的心態與意願嗎?
更重要的,「不投票」,本就是一種政治表態了。
可現在很多人不那麼想。今天,看到一位素未謀面但早聽說政治狂熱偏執的某學長,在本系臉書頁面發佈了一篇長篇累牘,並配上「政客喜歡你閉上眼睛不關心政治,這樣他再爛再貪都可以當選」標語圖片……一見到,我心中突有惱火,因為這已是近期看到的第N篇對「不投票」族群抹黑潑髒水的爛文章!
有股言論認為,「不投票」就是愚昧、懶、不負責任、禍害、罪惡、元凶……似乎當今社會的爛,就是敵對陣營與不表態陣營造成的,而自己勇於表態、勇於選擇,擔當了臺灣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噁)
這位學長,雖然文章沒說要投誰,但個人臉書頁面的大頭照、封面照片與各色文章,都換了某位候選人的宣傳照片……這意圖還不明顯嗎?
我又想到文獻記載,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政治表態變成人人日常功課,最後也是檢驗忠誠的方式,如果不表態或騎牆派,下場恐怕不會好到哪裡去。大家都表態啦!都大快人心啦!都心向毛主席啦!可當時社會怎麼樣呢?我們會說那樣的社會體制是民主且負責任的嗎?(別忘了,民主不僅是選擇,重要的是負責且大家都遵守遊戲規則。)
再想起大一時,學校學生會投票率極低,教官在軍訓課上鼓吹大家應當多去投票,否則教育部將視本校「不民主」,欲減少相關經費補助……原來啊!一個社會民不民主,觀察投票率就知道了,那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可真很民主呢!
「不投票」本身代表什麼意義?或許,真有點懶吧,也著實不想負那麼大責,但當個體真的不想發聲時,何必強迫他發聲呢?這就跟打擊言論自由是一樣的殘忍與可怕,十足地法西斯思維。更何況,剛才提到,「不投票」並不是沒有表態,只是使用這樣的方式作為自己的選項而已,嚴格意義來說,即便「不投票」,也是參與了選舉。
此外,光從近期網路上,許多對「不投票」族群的岐視、打壓、嘲諷與譏笑,完全可知臺灣就不是一個很成熟的民主社會,這樣的所謂「民主」還是很脆弱甚至幼稚的表面形式。我如果投票了,投給那些嘲諷者敵對的陣營,難道他們就認為我負責、我使臺灣變好嗎?不,他們的目的無非就是拉票催票,滿足個人情感及政治利益,而不是真心想要臺灣實踐民主、讓社會進步。
其實,成熟的民主環境,政治表態應該是很隱晦、私人的事,不值得也不應該攤開來大書特書。你挺綠、他挺藍、某挺x,各自因其出身背景或理念期許產生對應群體,這不很正常嘛?老是拿政治表態做為「智力測驗」、「負不負責任」、「愛不愛臺灣」……無法想像,這麼弱智低級的邏輯,怎麼稱得上民主呢?
呼應那位學長寫的那篇爛文,我不放棄做自己主人的機會,所以別鼓吹我做啥做啥做啥……「不投票」者也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
呵,不投票就好比這樣
https://www.facebook.com/blog.mixflavor/photos/a.342577362510536/2209398629161724/?type=3&theater
不投票還嫌棄當然不厚道,但「不投票」始終是民主政治的一種正常表態方式,不能扣帽子貼標籤。另外你轉帖的這個漫畫明顯有問題,這種很差勁的投票結果,造就低的投票率,是制度設計問題,而不是「不投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