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春假,算上不上課的日期,以及學生期中考週,我竟然有十九天的空閒。呃,其實以我現在雜事那麼多的情況,加上還背負著博士論文(原來我還記得這件事),講「空閒」是有點過份的……但是,我也確實很「過份」地在廉航促銷的衝動之下,安排了一場五天四夜的日本名古屋、京都之行。行程中,於名古屋及京都,看了不同類型的音樂會各一,都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
—
#1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40th Anniversary 来生たかお Symphonic Concert ~夢のあとさき~(《全然夢境之虛實》來生孝夫四十週年交響音樂會)
表演團體:名古屋愛樂樂團
表演人員:来生たかお(來生孝夫,主唱)、渡辺俊幸(指揮)
本文依據:公元2016年4月9日下午17時於愛知縣藝術劇場音樂廳
【小記】
一、這是一場日本著名歌手的巡迴演唱會,流行風格。說是著名,但我此前並未聽說過,只在網上查到,他是張學友翻唱的《情已逝》原曲作者(原曲:Goodbye Day)。會來看這場演出,主要原因還是來觀摩一下名古屋愛樂的風彩(畢竟他們曾在HK錄製傳奇的林克昌版《長征交響曲》),而且時間、地點也都能與旅程配合。
二、但其實我買票頗不順利……好不容易在網上研究了半天,付款成功後,竟然才發現其7-11取票有「截止期限」,是在演出前三天、我抵達名古屋的前兩天,硬是錯開。後來,我用著極為破爛的、文盲程度的英文(之後還發現兩個單詞拼錯了),給票務公司寫了封電郵,請他們解決我的難題,想不到票務公司收到信後積極並謹慎處理(光是思考對策就想了一週),最後告知我可以直接到劇場櫃檯取票。
三、愛知縣藝術劇場是愛知較著名的表演場館,位於名古屋的重要商業區「榮町」,就在地鐵站旁,四通八達、繁華無比,附近食肆與百貨公司眾多,連著劇場,市民及遊人可以在那兒耗一整天。劇場內至少有一處劇院及一間音樂廳,還有美術館等展覽空間,屬大型綜合文娛場所,動靜皆宜。
四、愛知縣藝術劇場音樂廳採用環繞式觀眾席,音響比較混,殘聲偏高,聽起來給人一種很「滋潤」的樣子。我留意到,只要是坡度比較高的區域,觀眾座席背板都加高,以防後方觀眾不小心踢到前方的頭。音樂廳的場務並不是很多,在裡頭觀演滿自在舒服的。
五、觀眾並沒有坐滿全場,大概是七成多吧。但堂座三排中間有兩位女粉絲,不斷隨樂起舞,還在曲目中間喊了幾聲,引來場務關切。(但是曲目之間的喝彩不是好事嗎?可見日本人作風還是比較低調的……)
六、來生孝夫真是很有個人魅力。坐在特製的木椅,用著木譜架,望著歌詞本,旁邊茶几擺了兩杯水,就像是在家裡客廳對朋友展示一種情懷似的。有幾首曲目,他還在鋼琴前自彈自唱,並與樂團合作得很好。
七、雖然是流行演出,但名古屋愛樂的表現還是挺稱職的,綜合實力有中上水準,樂師表現投入並有默契,各聲部沒出什麼大錯,未來有機會一定要現場聽聽他們演藝術曲目。(唯獨爵士鼓手好像有一兩處有小瑕疵,幸好反應很快,一下就順過去了。)
八、燈光效果很有情調,與音樂的搭配相當緊密,而且不會喧賓奪主。
九、雖然,全場演出我完全聽不懂(加上來生孝夫有許多段的講話),但整體聽下來,還是滿舒服的!來生孝夫與交響樂團的合作,不是誰在幫誰,而是結合成一個整體,共同呈現一種類型的作品。當來生孝夫獨奏時,也很配合指揮的指示,並沒有說自己是主角就霹哩啪啦地秀,而且特地挑在結尾高潮前,再次禮貌介紹指揮、首席、樂團鋼琴獨奏及樂團,呈現出「尊重」的思維。不過,感覺來生孝夫的好多首歌,聽起來都滿雷同的……(但他也很適合這樣的調調吧!)
十、比較妙的,是演出竟然從下午五點開始,演完大概七點半,那時我是挺餓的了……如果早一小時開演,那麼結束吃晚餐則剛好呀!
—
#2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京都市交響楽団スプリング・コンサート(京都市交響樂團:春季音樂會)
表演團體:京都市交響樂團
表演人員:高関 健(指揮)、松田 華音(鋼琴獨奏)
本文依據:公元2016年4月10日下午14時於京都音樂廳
【小記】
一、其實,這一天本來是想留在名古屋,聽一場高職管樂團的演出。但三月初在上海認識的北京朋友張曉姍,推薦我到京都音樂廳,聽這場音樂會。原因是:畢竟這是職業樂團,節目質量應該高些。最後我被說服了,搭著新幹線(好貴)來到京都一日遊,逛完清水寺及八阪神社後,便搭乘市營公交車到達京都音樂廳。
二、在京都音樂廳買票就方便多了,線上刷卡付款後,可選擇到大廳入口取票。但是,日本沒有一個對外國人友善、集中的票務網站,還是有些麻煩的,畢竟每在一處地方買票就要註冊一種會員,實在是苦煞人也。
三、京都音樂廳位於京都府立大學旁,靠著地鐵站,但地段鬧中取靜,有些隱密,加上低調內斂的建築風格,若不留意,可能經過時都不知這裡有座音樂廳。但在京都音樂廳觀演,會留下很好的體驗。入口是一旋轉式爬坡,牆上掛著曾到訪京都音樂廳的名家名團照片,裝潢典雅脫俗。大堂有寬敞的咖啡吧,紀念品販售區也供應種類多樣且實用的品項(我就買了一副京都音樂廳出品的望遠鏡)。
四、原來京都音樂廳與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出自同一位建築師與音響設計事務所之手,但就聽覺感官來說,京都音樂廳的音色比較收殮,雖然略施美化,但不會像上交廳那樣濃妝豔抹,強行套用「美音秀秀」那樣。在演出前樂師試音時,我就聽到微弱低音提琴的聲音迴蕩在廳內,那種感覺會令人讚嘆「Amazing」的!(但話說,風衣效果就是另一回事了……別問是我怎麼知道的。)
五、京都音樂廳也是管理嚴格的場地,只要一踏入觀眾席,手機訊號全無,連在開演前、中場休息均如是,甚至非演出及謝幕時,在廳內也不能拍照(與臺北兩廳院規定一樣)。其實,讓大家拍拍照、打打卡,不也可以吸引更多人嘗試踏進劇場音樂廳嗎?
六、這種正式的、藝術性質的音樂會,在日本也有家長帶小孩來看,但幼童一定身著整齊,甚至會穿上相當正式的小襯衫、小洋裝,藉由認識「準備要參加一場很盛重的活動」觀念,並且父母會嚴格教育小孩觀演禮儀,這點真是值得華人效法。不過,普遍望去,來聽交響樂的觀眾,年齡都偏高,尤其是(目測)五十至七十歲的觀眾群為多,也看得出來,他們都是有觀演、聽交響樂習慣的「老」觀眾。
七、京都市交響樂團水準很高呀!一開始的歌劇《盧斯蘭與魯蜜拉》序曲就點亮全場。接著全部曲目聽下來,幾乎沒有哪裡是出大錯的,穩定度很高。銅管音色不錯,也不會有強硬粗爆的感受。弦樂力道控制佳,在《火鳥組曲》中一段,表現得空靈有生氣。
八、松田華音是位很年輕的小姑娘(1996年出生),雖然已在DG發片,但感覺舞臺經驗很青澀,上臺時與指揮握手的流程不大熟練,引來觀眾一笑,但感覺得出來,場內觀眾還是滿喜歡這位鋼琴美少女的。她演奏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前半段其實有點散,力道也不夠(可以看出她試圖用力但還是沒到位),直到後段抒情地高潮,才表現出一種很美麗的氣息。比較令人疑惑的,是觀眾強烈鼓掌,希望她再多演奏些片段,松田華音幾次的返場致意,臉色似乎有點不大好,最後沒加演、劇場就宣告中場休息了。不知是她當日身體狀態不好,還是自己發現演得不理想而情緒不佳呢?
九、指揮高関健手上也有料,沒有太多的動作就能把樂團帶上,而且除了協奏曲以外,其他曲目通通背譜演出,對作品熟悉且有信心。
十、返場曲目,加演德弗札克《斯拉夫舞曲》。其實我原本不知曲名,但京都音樂廳會在出口處擺放白板,在散場前寫上返場曲目,讓觀眾可以瞭解剛剛還演了什麼,相當負責且有教育意義。
十一、散場時,見許多人集結在票房,購買未來演出的票券,排隊人龍長長一條。可見,京都的文化風氣,也是根深柢固的。
—
按:日本的演出場地,都很早放觀眾入席就座。愛知縣藝術劇場是提早四十五分,京都音樂廳提早一小時,這對像我喜愛早早到場、感受劇場氣氛的人(其實是懶得只想坐下不動)來說,是一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