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的大陸參訪行程結束了,或許有些人說這是「統戰行程」或「宣傳行程」,但我至少很舒服的住進了黨校賓館、吃盡了江南美食、搭乘了磁浮列車、遊覽了名山勝水,甚至某種程度出了鋒頭,結交許多善緣。
大陸的建設我們已不用多提,不如簡短提一提回家的滋味吧。
更名後的「桃園國際機場」,仍然是個缺乏笑容、沒有規畫的「怪異空間」。有人說臺灣的機場水準不過與平壤相當,我看還太抬舉了。臺灣的證照查驗官仍然是一付臭臉,好像國民欠錢沒給薪餉似的,連個問候都不會;反之,大陸的查驗官櫃檯前還有「評分表」,讓大家做出最直接的反映。
而桃園國際機場入境的證照查驗臺,少說也有十幾二十個閘口,但只有七個是給「持有中華民國護照者」使用的,其餘都是給「非持有中華民國護照者」使用;這可怪怪!難道回到自己的家,都不能受到一點禮遇嗎?一群國民排在所剩不多的通道上,可真顯「主權尊嚴」啊!在上海浦東機場,入境查驗大伙兒都排「中國公民」通道(廣義,指大陸、臺、港、澳居民),出境更妙,直接寫「中國邊防」,愛排哪兒就排哪兒,隨機應變視狀況而定。
再來就是機場動線了。上一回為一位大陸老師接機時,我就納悶,這入境大廳分成左右兩條通道,那我究竟是要站哪一邊等人呢?這可是50%的機率啊!我還以為這是「國際慣例」,結果到了其他機場,發現大部分都是一條明確通道的,而非「四通八達」。
沒關係,咱們團體行動,沒人接機,要自己走到遊覽車上車處。聽司機來點告之,入境後左轉就可看到「遊覽車上客處」標誌,可我們一行人走到堂左之底,我可納悶了,怎麼沒有第二個指示牌提示呢?我左找右找,裡裡外外跑一遍,才發現第二個標誌叫做「團體旅客候車室」。天吶!同一個空間,用兩種名字表示,這是顯現機場建設者的文學辭彙水平甚高嗎?研究歷史的團長老師說這是「臺灣人的設計習慣」,不知這種笑料會不會被載入史冊之中。
什麼叫建設?什麼叫設計?什麼叫巧思?一些細節,都影響著第一線使用者的觀感與情緒,明明很簡單的事情,為什麼要搞得如此複雜?在上海浦東的第一印象,並不會特別感到雄偉(身處室內之故),但整體設計明確、簡單,佈置溫馨,讓到訪者、回家者皆有受到禮遇之感。臺灣吶!啥時才能夠脫胎換骨,不負「寶島」之名?
你想太多了,不會有人說這是所謂的統戰宣傳。
我問了許多人你們去玩的事,怎麼他們的反應都沒你這麼好,
你是不是太過美化了。
聽完以後,本來想去玩得心情,一瞬間都消散了。
還有看你的文章,我都不知道你是對台灣比較喜歡,還是對你說得祖國。
嗯…也是有可能。
也不用說可能,
我這不是明擺著「媚共唱衰臺灣」嗎。
反正自己網誌就是寫來自己爽的。
我欣賞你承認的態度。
所以我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