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劇院《長征組歌》觀後感

(本文刊登於《音樂週報》,2016 年 8 月 10 日。刊登版略有刪節,使用篇名為〈經典之作 精而待之〉,此為原版全文。)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長征組歌》
演出單位:上海歌劇院、上海民族樂團(特邀)
表演人員:林友聲(指揮)、何曉楠(獨唱)、周琛(獨唱)、曹琳(獨唱)、楊小勇(獨唱)、遲立明(獨唱)、鄭瑤(獨唱)、徐曉英(獨唱)、張金宏(朗誦)、陳朝賓(朗誦)、韓蓬(獨唱)
本文依據:公元2016年8月1日下午19時15分於上海大劇院

↑上海大劇院門口,注意右下角持黨旗合照的黨員觀眾。

【觀後感】

規劃暑假京港遊時,友人捎來消息,稱上海歌劇院將在建軍節演出《長征組歌》,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刻劃「長征」的樂作很多,而《長征組歌》形式與內容較為通俗,故我原未有強烈觀演欲望,但又一想,這部稱得上「經典」的作品,迄今尚未親眼見證,不免好奇,故確認行程空檔、幾經考慮後,便改簽機票,專程赴滬一探究竟。

演出前數日,上海歌劇院舉辦記者會,全體演員換著紅軍服裝,女性戴上假髮頭套,以「完全復刻原版」之姿呈現作品,保留原始歌詞及演出動作。見上歌院用心於營造整體演出效果,傾刻使我對此節目抱有巨大期待!


↑上半場調音(蔡神提供照片)。

另位朋友亦想觀演,但未能如期購得低價票券。據經驗,上海同類演出以贈票為主,或能覓得折扣較多的「黃牛票」,孰料,黃牛手上僅有少數中高價位票券,折扣更未如預期地優惠,現場不但有中、老年觀眾的詢問,甚至出現青年觀眾欲出價要票。劇院廣場上,不少組織動員來的團體觀眾,手持黨旗拍攝團體照。或許,這樣晚會式的宣傳節目,對一些年輕人而言,是某種「盛會體驗」吧。

匆匆入場,購得五元一冊、內容貧瘠的節目單,坐定座位。現場轟亂喧鬧,聊天咳嗽已是小事,手機鈴響、摩塑料袋更層出不窮。雖然看似多數觀眾都頗願意觀賞,但非以欣賞專業音樂會的態度前來,舉止鬆懈。


↑演出謝幕。

舞臺未用反音罩,改掛水紋紗幕作底,變化天幕燈照增色,雖漂亮卻犧牲音效,現場架起話筒叢林,電傳揚聲,但效果不好,高低頻分明,缺乏中音,獨唱混響過濁,突兀不自在,合唱團男高音聲部似未傳揚,音量與其他聲部不相襯,聽覺感受不太舒適。

上半場,選演丁善德第十六號作品,交響曲《長征》的第二、五樂章,表現未臻理想!樂隊音色未集中,情緒呆板零散,未現原作的磅礡壯美,甚至第二樂章〈紅軍,各族人民的親人〉,結尾前的複調對位慘不忍睹,似排練不足。


↑《長征組歌》第六樂章〈過雪山草地〉(蔡神提供照片)。

《長征》選段草草了事後,中場休息二十分鐘。待觀眾重新歸位,暗紅大幕拉開,發現剛才身著西服的樂師們,與合唱隊員換穿紅軍服裝,氣質颯爽,紅光照耀水紋幕前,高懸「紅軍不怕遠征難」七大金字,視覺效果震撼。如此有「年代感」的設計,一入眾人眼簾,現場未見訕笑,而是在讚歎中掀起熱烈掌聲。

重頭戲《長征組歌》,或許因最為用心排練,整體完成度高,演譯狀態較令人滿意,眾歌手動作身段,演出大方不矯情,十足有韻,尤其〈過雪山草地〉,合唱團複刻原曲的「雕塑設計」令人驚豔。音樂上,林友聲的指揮也有微調加工,如〈告別〉中,原本慢板改為自慢漸快,別有一番風味。上歌院特邀上海民族樂團樂師加盟,負責原曲的民樂聲部,使作品面貌更加完整。各樂章之間銜接緊湊,毫不拖沓,甚至連合唱團員模擬吹奏竹笛(實際是樂隊樂師演奏),指法一一對應,種種細節皆得照料。

〈大會師〉強音狂飆終止,觀眾真誠歡呼喝彩,隨後音樂再響,韓蓬領唱彥克、呂遠作曲的《七律‧長征》,將節目劃上深刻句點。全體演員謝幕之後,大幕拉上,未再有返場,結束地有些急促,亦或是見好就收,保持節目流暢簡潔的風格吧!


↑《長征組歌》第六樂章〈過雪山草地〉(里斯本提供照片)。

上海歌劇院《長征組歌》節目策劃甚佳、舞臺表演有亮點,惜部份曲目演繹走樣失真,使這「紅色經典」仍僅作意識形態興奮劑,未將「音樂」傳達給觀眾,是一遺憾,仍有不少進步空間,期待未來能做精緻些。

查太元

2 則留言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