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第幾排,靠窗》
演出單位: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天籟國樂社校友團
表演人員:張毅宏(指揮)、鄭曜昌(中阮)、陳鎧畯(中阮)
本文依據:公元2016年8月23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中興堂
【觀後感】
一、其實,我本沒興趣觀看此節目,但因有學校國樂校友團總召學姐邀約,還可趁機勘察場地(本校國樂校友團,十月份將在同場地演出),加上節目中選演香港朋友黃學揚作品《維港夜曲》,稍微提了起興緻。但其實前幾週,突然接到出公差任務,原欲帶學校辯論隊赴北京央視參加節目錄製,只好推辭觀演安排,可在緊張訓練過程中,卻陰錯陽差接獲行程大動通知,我又突然能前去這場節目了……不管怎麼說,算是緣份吧。
二、節目名稱《第幾排,靠窗》,包裝成飛機旅途,指揮成了機場,樂手成了機組人員,行政化為地勤,撕票時有打扮成空服員的人說道「歡迎登機」,有點創意。(但這種創意其實在校園裡常見。)但司儀非常緊張,口條欠佳,且在劇場廣播之後又以自己風格播報一次,顯得累贅。(兩種風格的劇場廣播,擇一即可。)另外,原本是我母校(清水高中)、後調任臺中一中的校長陳木柱,被司儀點到名了卻未見縱影,這,似乎有點不給力呀!
三、樂團綜合表現中等,四平八穩,上半場的弦樂較弱,僅二把中胡顯得力不從心。對旋律的詮釋都比較生硬,但氣氛的拉抬還是挺令人滿意的。有幾名樂手(集中在吹管與打擊聲部),表現十分投入,律動佳,對整體音樂的呈現有幫助。指揮劃拍明確,提示清楚,撇除部份段落略強勢過重,大體來說表現出色。
四、下半場,曲目之間的換場太頻繁,拉鬆了節目步調,有改進空間。(雖然在開演前,樂團演職員不斷排練換場速度,但這樣的曲目編制規劃還是顯得拖沓許多。)
五、曲目方面,能有委約創作是大膽的嘗試,但新作品《翱想》(何立仁作曲)感覺結構比較散,初次聆聽沒有留下深刻印象。移植成國樂的《曼哈頓奇緣》(林明琦作曲),屬於「金曲串燒」形式,也是略散。雙中阮與樂隊《山有扶蘇》(劉星作曲),結束得有點令人不知所措,還沒反應過來就曲終完畢,但我倒挺喜歡此作,音色很有畫面感。近年常演的《印象國樂‧大曲》(姜瑩作曲),我不大喜歡,喜多郎的影子太重,濃濃的合成風,「印象」中曾經亦有「抄襲」指控。關迺忠的《幾內亞組曲》與《雅魯藏布江》,手法老練,明顯作品完成度較高。李哲藝的《廟埕》與《馬卡道狂想曲》,我覺得後者更佳,技法較有特色。黃學揚《維港夜曲》,是聽了很舒服的抒情曲,和聲豐富,我挺喜歡的。(這絕對不是拍馬屁呀!)
六、正式曲目之後,返場曲有二,其一是《我的太陽》國樂版,有一位團員跑到臺前獻唱,但其實唱得不大好,沒音量也沒音色,高音上不去,結尾未唱就返回原座位了。其二是《神奇寶貝》主題曲串聯,說穿了就是呼應時事,還玩一下丟寶貝球的哏,大家熱鬧一下,演出圓滿結束。(但說實話,這麼大眾喜聞樂見的曲目,竟然沒有GET到我的HIGH點……)
七、最後要吐槽的是,中興堂一樓最後面的工作人員摺疊椅,就是長期我抱怨噪音很大的那一把……明明上一次觀演,我已經跟劇場志工口頭反映過了,然而它聞風不動,仍矗立在原處,並繼續發出唧唧喳喳的聲響……散場時我再度反映,一位男士竟說「我只是來當志工的」,那麼我說,向上頭反映一下總可以吧?一把椅子很貴嗎?只是要做不做而已。
姜莹作曲的民族管弦乐总有点晚会感,不过这位年轻的女性作曲家有些曲目还是特点明朗的,可能是“印象”系列过于喜多郎了,哈。
但不曉得「印象」為啥那麼受台灣民樂界歡迎…
你好,我是該場音樂會彈中阮的某一位,我也不喜歡姜瑩的作品, 哈!
哈哈!很高興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