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O《神秘波希米亞夜之歌——蓋爾的馬勒第七號交響曲》觀後小記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神秘波希米亞夜之歌》——蓋爾的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Tamás Gál(指揮)、Karl-Heinz Schütz(長笛)
本文依據:公元2017年4月28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中興堂

【觀後小記】

一、本來,這場節目的副標題是「呂嘉的馬勒第七號交響曲」,也是因為看到是呂嘉要指才勾起買票慾望,結果呂嘉「因故無法來臺」,改由NTSO永久客席指揮Tamás Gál執棒,節目名稱也隨之更改。

二、這次的導聆又由夜鶯基金會贊助,在表演廳內架設高級音響設備及投影幕,搭配解說。但我一直很想抱怨,投影幕畫面太小,字也太小,投影片設計得沒有美感,這次的主講人口才也不大好,通篇在講曲式。而夜鶯基金會一貫的作風,就是發放一張「存活指南」,告訴觀眾聽到第幾分鐘有什麼,這樣的作法值得商榷……

三、才讚美了NTSO三場,今次演出NTSO就跌跤了,雖然沒有什麼很離譜、過火的錯誤,但水準下降不少。今次樂團首席,又換回謝佩殷。

四、由Karl-Heinz Schütz獨奏的Lowell Liebermann長笛協奏曲,第一樂章聽起來有些無聊,但第二樂章意境頗美,第三樂章出現挺典型的當代美式音色,(莫非就是短笛與鋼琴跟著小提琴走?)說不上特別喜歡。但Karl-Heinz Schütz的獨奏挺不錯,滿有勁的。

五、協奏曲的樂團表現很呆板,毛邊一堆,有待打磨,而且聲音似乎出不來,或許正是作品聽起來無聊的主因。(也可能這齣作品不適合放在大場地演?)指揮跟獨奏的默契似乎不好,樂團一直跟指揮走,但就是與獨奏有那麼點落差……

六、下半場馬勒七,人員盡出,但整齣演完竟然沒法讓我GET到一絲快感……Tamás Gál的詮釋好像太保守了,沒有激情,尤其前四樂章像放隔夜的白開水一樣,整體鬆垮垮的。(所以本來很期待呂嘉來演啊!)

七、銅管出好多問題!一開始,客席的次中音號,第一個音就破了(Orz)……接著,法國號「一夜回到解放前」,出現招牌式的各種問題。長號也有一絲絲音準誤差。另外,節拍不到位的問題,欠缺精穩,就只能忍一忍了。(去聽馬勒,不就是為了期待很精準又很爆炸的銅管嗎!?)

八、可第五樂章因為華麗,最後強音奏畢之後,觀眾還是報以歡呼及熱烈掌聲,估計NTSO就要拿這樣友善單純的反應,自我感覺良好地大作宣傳了。

九、NTSO這兩個樂季,大演特演馬勒,但聽到目前為止,真正演得好的沒幾場呀!是說明明不擅長,為何還要安排那麼多馬勒曲目,甚至做成樂季特色單元呢?

查太元

2 則留言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