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感受大陸經驗

  感覺很巧合,最近收看央視、鳳凰衛視後,發現在大陸正進行的一些「政策」與「計畫」,我身處臺灣卻也趕上了。首先來談談「村官」。

  大陸官方高層認為,中國那麼多大學生,都是高知識份子,只要每一村都有一位大學生擔任幹部或公務員,那想必可以提升整體行政效率及辦事能力。例如以下文章講到:

目前,2009年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正在全國進行。為確保選聘工作的質量和實效,中央組織部近日發出通知指出,中央確定今年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選聘名額(即中央財政補助名額)為2萬名,各地在選聘過程中要嚴把入口,不得隨意減少選聘程序,放寬資格條件,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和中共黨員的比例原則上要達到80%以上,中部和西部地區可結合實際適當調整。

通知要求,各地在選聘工作中,要緊密結合農村基層工作和農民增收致富的實際需要,注重選聘組織能力強、創業意識強、奉獻精神強,具備農業科技、農業生產、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社會管理、法律援助等方面專業和特長的優秀高校畢業生。省區市一級在制定選聘條件時,要事先做好需求調查,聽取基層幹部和群眾的意見,確保選聘的大學生「村官」符合農村需求,受到群眾歡迎。

參見:
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117100/9344813.html

  但是在9/10的鳳凰衛視專訪,卻說這些「大學生村官」的心理落差實在是太大了!當然了,本來滿腔熱血,到任之後才發現自己高不成低不就,被村民看不起、被長官看不起、被老鳥看不起,又怎能奢望一展長才呢?加上沒有實際名份,說是「官」還真有點抬舉了。既無實權也無虛名,想做事還真的很難。

  我很能體會這群「大學生村官」的心情,或許我也算是「大學生里官」,在某個里層級辦公室做了一小段不算長的時間,雖說還稱得上是「政通人和」,但要想好好規畫什麼業務,總是會有來自民眾、志工、萬年公務員的壓力,即使自己不用負責任,那也會想說「我幹嘛不去更好的地方待著呢」?社會上有許多觀念、禮節、語言都存在著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得過來的。雖然我覺得大學生很有必要走入人群體驗生活,將理論化為實用,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總感覺現在時機不甚成熟,總有一點「下鄉插隊落戶」的樣子,不如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吧!

  其實,讓高知識份子進入村里,或許真的可以改變中國的政治風氣;但需要有更多權力、名份,當然遭遇的阻力也會很大了。

  另外,我頗羨慕大陸幾個城市全面行駛電動車的「禁摩」(禁止摩托車)政策,凡是道路除了汽車外,就是電動機車、電動腳踏車。電動車在大陸已經行成很大的一股產業鏈,車跑得快、跑得遠、載重強,重點是賣得便宜!可臺灣呢?口口聲聲說要環保、節能減碳,卻限制重重,車賣得貴不說,重點是還找不到啥店家有在賣,又不讓改裝(雖然很多人改裝,但法律上是不允許的)。搞了半天,我才買了一臺二手新款式的電動腳踏車,銀貨兩迄後就試驗騎了約八公里的路程。

  後來,我又發現一項臺灣社會的奇妙文化,就是「冷不防」地常有汽車、機車、行人竄出,好像也不大管你是不是幹道、是不是慢車。在網路上,有些人挺瞧不起電動車的,說騎電動車者都是「遜咖」,只是把汽油的污染換到發電廠而已。此言可笑矣!君不見政府提倡多搭大眾運輸系統,就是希望眾人能夠化零為整,多以高效率者取代低效率的工具;再者說,電動車充電所花之電力,產生之廢氣污染比汽油少得多,騎慢些也安全,何樂而不為?

  沒辦法,若全面「禁摩」改「電」,那製造商、經銷商、零售商、維修行、用品行等,全都得關門大吉了。雖然,賣我大鎖的摩托車行老闆,對我的電動車是頗感興趣的。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