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國家歌劇院《女武神》觀後小記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華格納《尼貝龍指環》系列——《女武神》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國家交響樂團、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特技空間、戊己劇場
演出人員:呂紹嘉(指揮)、Carlus Padrissa(導演)、Jukka Rasilainen(飾Wotan)、Jennifer Wilson(飾Brünnhilde)、Anja Kampe(飾Sieglinde)、Simon O’Neill(飾Siegmund)、Andrea Silvestrelli(飾Hunding)、Jamie Barton(飾Fricka)、王郁馨(飾Schwertleite)、林孟君(飾Ortlinde)、林玲慧(飾Gerhilde)、林慈音(飾Helmwige)、范婷玉(飾Rossweisse)、張嘉珍(飾Waltraute)、鄭海芸(飾Grimgerde)、羅明芳(飾Siegrune)
本文依據:公元2017年10月15日下午15時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觀後小記】

一、臺中歌劇院四年《指環》計畫,自去年《萊茵黃金》開創出不錯的基礎後,今年的《女武神》更是讓許多人期待!三場近乎全滿的票房也反映出臺中歌劇院一年以來的優秀經營成績。而自西班牙引進的節目製作,納入了本地團隊的參與,也更使本地表演藝術的技術、視野,得到更深層次的拓展、增長。

二、買了張「超值學生票」,新臺幣1200元買了張「第八排第十一座」,然而扣處樂池區域的五排,實際上坐得是第三排,相較去年在四樓山頂遙望,這次可謂「親歷其境」了!臺中歌劇院「超值學生票」的設計,實在是功德無量。也因為「超值」體驗,使我首次近距離感受到華格納歌劇的魅力。

三、由於坐得近,音樂方面自然聽得很清楚了。坐在堂座中後區的友人說弦樂傳得不夠遠,我倒是沒感覺,反而認為弦樂挺飽滿。(要是第三排也聲音不夠力,那就呵呵了。)也因為坐得近,所以銅管的粗糙較為明顯。NSO基本上只求平穩,呂紹嘉的詮釋也稍保守,沒什麼驚豔處,有一處低音單簧管閃神破音了,除此之外,基本上過得去吧。

四、外國聲樂家是節目賣點。來救場的Anja Kampe無疑是全場最佳(有人說這樣的安排是「因禍得福」),第三幕起初的獨唱實在太感動人,差一丁點兒就唱哭我了。Jennifer Wilson似乎身體微恙,但氣場十足,情緒充沛。在PTT看到有人爭論「舞臺上胖子太多」(尤其指Jennifer Wilson),然後被某位臺灣演員的學生「怒懟」,我認為這種討論滿無聊的……畢竟歌劇嘛,還是看唱功的,而且他們的戲劇表演也是精彩呀!

五、臺灣八位「女武神」就有點「落漆」了,第一位出場的還能撐一下(但後座朋友說聲音弱),第二位開始就顯得令人著急了。(我坐第三排耶!都聽不大清楚……)只有在八位一齊重唱時,情況才稍好。唯一亮眼的,是這八位臺灣歌唱家的面部表情、戲劇動作比較到位,有張力。

六、由夜鶯基金會製作的字幕,也是節目亮點。被眾人稱作「冗長」的第二幕,因為字幕「接地氣」,看起來則不無聊,頗有趣。而Siegmund「歹命」小名,運用閩南語的發音,使這似陌生的北歐神話更有親切感。

七、《女武神》的舞美沿襲《萊茵黃金》的邏輯,使用影像背板及升降機械為主,但《女武神》把這些素材玩得更炫麗,背板的變化更多,且影像比較精緻,還在第二幕有一小段「前情提要」的影片。有一處,花瓣(或雪花)長時間地均勻飄落,對視覺而言是個震撼。演員特技懸吊,也十足吸引觀眾目光。(雖然PTT上有人批評是「為吊而吊」。)倒是劇終時的火燄燃起,為配合原音樂的節奏,顯得動作過於從容,沒有太讓人意外的驚喜,略可惜。

八、由於劇長五個小時,有兩次中場休息,第一次二十分鐘、第二次四十分鐘。第二次中場休息時,劇院方引進數家餐廳膳食,供觀眾購買享用。我在開演前,以新臺幣200元預購了牛肉捲套餐(附涼粉跟泡菜),配一瓶菊花蜜茶。餐點精緻好吃,但就是份量有點少,性價比有些低。

九、劇院方雖有餐飲服務,但在第一日(10/11)演出時是未設休息區域的,不少觀眾只能站著吃飯。到第二日(10/13)演出,劇院方才設置簡便座椅供觀眾使用。孰料,當日一名觀眾(生物學者陳錦生)在觀演完畢後,於個人FACEBOOK頁面抱怨,擺設紅塑料椅「大廳變飯廳」「有點不搭調」「全世界歌劇院沒有的奇觀」,而這種片面一家之言,卻接連被《聯合報》《自由時報》《TVBS》《風傳媒》等,重要的平面、電視、網路媒體報導……就連10/15我觀演時,有不少電視臺記者在一樓大廳守候,似乎還想「搞些大新聞」。說實在,一個人無知就算了,那麼多媒體還隨之其舞,真是可悲!大劇院分明是體貼安排,且椅子擺放整齊,現場也並無不雅(我甚至覺得椅子整齊得就像行為藝術陳列品),觀眾用完餐後便立即收拾。這在世界各地的劇場經營史上,或許就是罕見難得的優秀舉措!試想,在考慮數量、價格、可攜性及可收納性的情況下,還要不佔空間,有什麼具「藝術感」的椅子,比紅塑料椅來得更好呢?大劇院做得很好,根本不應受到任何責難。更何況,大眾應該把目光更多地放在節目本身上,而不是那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廳變飯廳」,廢話!本來大廳就是讓觀眾歇息時使用食品的,不就是臨時飯廳嗎?「有點不搭調」,擺什麼椅子搭調呢?「全世界歌劇院沒有的奇觀」,當然,臺中歌劇院貼心的服務,是我在其它地區劇院沒看過的「奇觀」,太理想了!

十、期待明年的《齊格飛》,可是,如果明年服役,就有可能無法觀演了……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