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看了兩場音樂會……
—
#1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NSO 名曲系列《赫比希的雙B饗宴》
演出單位:國家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Gunther Herbig(指揮)、Louis Lortie(鋼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5月11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北國家音樂廳
雖說有大師、有名曲,但這場節目是XD推薦我去看的。(平常實在不大注意到臺北的節目動態。)進到音樂廳,感覺氣氛有點奇怪,很多穿著稍微正式的學生魚貫而入(女學生著洋裝禮服、男學生著襯衫西褲),且在廁所裡看到不少男學生正嬉笑打鬧地抹著頭髮……原來是臺北某貴族學校的「校外體驗教學」,嗯,有沒有人跟他們說一下,來看演出不一定要搞成這樣才算是打入「上流社會」,重點是氣質,而不是穿著與票券價格。
另外也頗奇怪的,是本場節目竟然不售四樓座位。樂團難道對這個陣容與節目這麼沒信心嗎?
上半場由Louis Lortie獨奏貝多芬第三鋼琴協奏曲,技巧方面是挺不錯的,也有個人詮釋特色。樂團的搭配也很適合,整體聽起來頗舒服。中場休息前,Louis Lortie返場演奏貝多芬《悲愴》第二樂章,感覺給出的聲音力道確實挺「愴」的,但聽起來有點意思。
下半場重頭戲,布魯克納第九,可以說演得很令人興奮了,指揮給的速度也比較明快。木管可說是全場最佳,銅管則在第二樂章有點不齊。至於PTT與Facebook有人吐槽銅管太響,甚至不斷指責銅管樂師,我覺得挺沒必要的,因為整體演奏給人的感覺還是挺好的,銅管響了一點,也有可能是指揮的詮釋呀,怎麼能一味把鍋甩給樂師呢?我想,這場布魯克納第九做為現場詮釋的優秀版本,是算得上號的。
—
#2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淬煉指環——指環選粹》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Georg Fritzsch(指揮)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5月19日下午19時30分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中興堂
其實XD推薦我這天再去看Gunther Herbig與NSO的馬勒第二,但NTSO這場的票我是早早已買,加上最近事多不宜一直往外跑,所以還是留在臺中看NTSO戴看看指環合不合適了。
雖然售票系統資訊與票房實況仍不吻合,但這場的上座率還算不錯,或許是拜NSO近年到臺中歌劇院演出所賜,對華格納《指環》的熱度越來越高了吧!觀看導聆的人也挺多的,算是NTSO本樂季比較熱鬧的節目之一。
這場演出其實有點尷尬,NTSO在下個月有兩場全本歌劇音樂會,還要演理察史特勞斯與布魯克納,而此時又安排《指環》近兩小時的不間斷選粹,實在有點過於辛苦。再者說,這個由Friedmann Dressler改編的《指環》交響音樂選粹,去除掉了舞臺上的歌手、佈景,讓觀眾的目光聚焦在純器樂的演奏上,一來對樂團負擔大、二來對觀眾的理解難度也增高。除非對於《指環》十分熟悉,不然聆聽這場演出還是挺累的,或許如之前NTSO演馬勒《大地之歌》或其它作品一樣,加點投影字幕或影像則更好。
Georg Fritzsch的詮釋算宜人,很善於安排聲部和諧,不會讓銅管、打擊過爆過響。管樂部的表現挺好,甚至在本場節目中亮點多於弦樂部。不過曲目架構太大,樂團演起來略散,讓人找不到必須注意的焦點,上半場一度令我感覺有些無聊。但除了有些平凡以外,NTSO這場其實沒什麼硬傷,唯有待打磨精進。
又,原來中興堂二樓不適合聽太多銅管的演出,聲音太乾、會竄,節目起始《萊茵黃金》的前奏曲那銅管的長音,聽得我真是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