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不了中文系的職業病,總是來說文解字一番,介紹何謂「大牌」。依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中指出,「大牌」有三種解釋:第一,在某一行業中,擁有傑出的成就或名望;第二,為人非常驕傲、自滿;第三則是指橋牌中具優勢的牌面。當然咱們今天是不會以第三種解釋來發揮的,而是探討一下前兩種意義的大牌。
前一陣子,去欣賞了母校校慶音樂會,那是由科班生所製作、演出的節目。別出新裁、頗具創意,只是最末節目──管弦樂合奏時,竟然由同學道出了「指揮因病請假」的消息,使得團員們只能瞎子摸象,由空氣指揮奏出全曲。
因病請假的理由在當時的氣氛太不吻合,因此實際情況必是另有隱情,那便是指揮者一時上火,大呼「不幹了」!
先不提誰對誰錯,但總覺得這樣的場面經常可見,尤其臺灣社會越來越不理性,使得人與人的相處上往往是不正常、不正確的。今天一時氣話,卻換得往後多年的不悅,這究竟佔了什麼好處呢?
同樣的學音樂的,前兩天看了韓國小提琴演奏家張莎拉的演出,會後亦請她留影、簽名,其親切可愛的笑容與態度,令我至今難忘。中場休息的簽名時間很短,於是張小姐應觀眾要求在全場演出結束後繼續簽名紀念(下半場她已無表演,純粹是為了觀眾而等待)。但畢竟是血肉之軀,演出之後已經疲勞不堪,她只提出在之後的簽名會上,請觀眾盡量不要攝影。
總是有那麼一兩人擦槍走火,刺眼的閃光燈不時傳來,雖然這並不尊重主角,但張小姐還是努力的在觀眾持有的場刊上簽名,並仍然保持笑容,用生澀的中文一一道謝。在此並不是說人善好欺負,可以盡情拍照,但相對於有些脾氣挺大的人物,甭說謝絕攝影,搞不好連第二次的見面、簽名都免了!
為何人會有「大牌」的舉動呢?我想有兩種可能,其一就是自私,太過個人主義,心中只有自我,沒有他人,「寧可我負天下人,絕不天下人負我」,且認定這一切都是正確、無誤的;而另一種則是把別人的客氣、禮數成為膨脹自我的工具,有句話說「三分顏色就想開染坊」,就是指這樣的人。
有信心不是罪惡、有抱負不是問題,重點是千萬別把這份信心、抱負變成傷害別人的利器了!人與人相處應該謙卑為懷,可以選擇做個「小牌」,快快樂樂的與人相處,別人也快快樂樂的對待你,豈不美哉!
假如今天來個大牌演奏家,演奏功力是世界第一,但要求這、要求那,只顧演奏,不與他人打交道、不和支持他的觀眾互動,臉孔扳著、嘴巴垂著,那他肯定也不會有太多好下場!也可能白白斷送自己的前程吶。年輕人常說這人、這事「很好搞」或「很難搞」,就可對應在這樣的人上,一個人好不好「搞」,就決定了他能走多遠的路、及多好的路。
最近開了個會,確定的一場節目演出。其實我個人並不大接受該方要求,學弟貼切的說這是「某種程度的理念不合」,但基於種種理由,我接受了,而且要求自己「高度配合」,因為我並不想被當成那些「大牌」,也沒本錢作一個「大牌」,高呼「我不幹了」!
有些人把理念當藉口,以理念之名行大牌之實,也是錯誤!透過討論、溝通,再者做些妥協,不也是可以得到皆大歡喜的結果嗎?所以我經過一番思考,決定不要劃地自限,找一條既是自己接受,又配合要求的活路吧!總而言之,不要被當成「大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