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一:本文刊登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2010中國音樂年鑑》,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17年。
註二:由於本文係為《2010中國音樂年鑑》供稿,故涉及臺灣地區公務機構名稱處,使用大陸規範詞彙,而非原名,特此說明。
註三:本文性質特殊,篇幅較長,所需閱讀時間較多。
//
一、前言
2009年(以下或簡稱「本年」),己丑肖牛,來自大陸的一對大熊貓:團團、圓圓,於年初抵達臺北市立動物園。春季,海協、海基兩會舉行第三次會談,確立兩岸空中定期航班開辦,真正意義地實現「大三通」。本年7月16日,第八屆世界運動會於高雄市龍騰體育場開幕;9月5日,第二十一屆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亦在臺北市田徑場開幕。
仍是2009年,臺灣歷經許多的不平靜。3月下旬開始,H1N1新型流感肆虐全球,為兩岸造成極大影響,僅臺灣就有5474名確診案例,其中24人不幸亡故。8月,強烈颱風「莫拉克」襲捲全島,瞬間最大陣風達時速195公里,並引發自1959年以來全島最嚴重水患(又名「八八水災」),致使681人死亡、18人失縱,「莫拉克」亦成為臺灣氣象史上傷亡最烈、經濟損失次重之颱風災害。
《禮記.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2009年的臺灣固然發生許多大事,但若吾人聚焦於音樂主題,則不難發現此蕞爾寶島仍有蓬勃旺盛之文化生命力!以下,略就「藝術音樂創作」、「臺灣重點樂團動態」、「表演及節慶活動」、「高等音樂教育及學術科研成果」、「傳統音樂動態」、「商業流行音樂動態」、「文化資源」及「其他重要事件」等方面,盡可能全盤式地介紹臺灣音樂發展動態及學術研究情形。
二、藝術音樂創作
臺灣教育事務部門自1981年舉辦「文藝創作獎」以來(現委託「臺灣藝術教育館」承辦),長年徵集音樂、文學(包含現代、古典及戲劇)、攝影、書法、繪畫等形式之創作,由專家評議、擇優頒獎,深具教育暨文化意義。自2006年起,此獎項將參賽資格限制在具備教師或學生身份者,方可參與。2009年,「文藝創作獎」設有「音樂作曲」一類(以往曾有「舞曲」、「兒童歌曲」、「國樂曲」、「合唱曲」等門類,自2006年定名為「音樂作曲」),由賴德和、林進祐、柯芳隆、吳丁連及潘皇龍等臺灣作曲家,分別遴選出教師組六部、學生組七部優秀作品。
教師組六部獲獎作品如下:
特優,王心怡〈生〉,弦樂四重奏,2009年創作。
優選,李政蔚〈抑〉,為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所作,2005年創作。
優選,徐鳴駿〈渡臺悲歌〉,為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所作,2009年創作。
佳作,許凱裴〈希望井.預約的幸福〉,為女高音、中音薩克斯風、小提琴、大提琴、鋼琴與南梆子所作,2009年創作。
佳作,鄭建文〈深沉的靜默〉(Deep Slience),為長笛、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所作,2009年創作。
佳作,吳佩俞〈望月懷遠〉,女高音獨唱與鋼琴伴奏,2001年創作。
以上獲獎者,除鄭建文於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任教以外,其餘皆任教於小學、初中、高中等音樂科或音樂資優班,既展現出臺灣各級學校音樂科教師之豐沛才華,亦為島內音樂教育樹立良好榜樣。6部獲獎作品,皆用當代風格與技法,試圖尋求新的和聲或音色,實驗性較強,頗有學院筆法。
學生組七部獲獎作品如下:
特優,任真慧〈…既無復山水之境〉,為低音\中音長笛、古琴、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所作,2008年創作。
優選,周久渝〈卮聲〉,鋼琴獨奏,2007年創作。
佳作,顏名秀〈兩張來自福爾摩沙的舊明信片〉(Two Old Postcards from Formosa),鋼琴獨奏,2007年創作。
佳作,鄭伊里〈疊〉(Superimpose),為打擊樂、女高音及電子音樂所作,2009年創作。
佳作,林京美〈冬日幻想〉,為中音薩克斯風及馬林巴琴所作,2008年創作。
佳作,林茵茵〈聽!那山櫻在逡巡〉,鋼琴獨奏,2008年創作。
佳作,蕭育霆〈年祭.八重奏〉,為長笛、大管、圓號、鋼琴、打擊樂、小提琴及大提琴所作,2009年創作。
此7部作品,自41件投稿中選出。上述青年作曲家,任真慧、周久渝、顏名秀及林京美四位,分別於美國及英國進修作曲博士學位,而鄭伊里、林茵茵及蕭育霆,皆為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研究所之學生。此七部獲獎作品,亦全使用當代風格與技法。其中,顏名秀及林京美二位,目前已是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執理論作曲教席。
參加「文藝創作獎」評選之作品,只要未曾正式發表即可投稿,故會出現非本年度創作之得獎作品,只能代表作品於該時獲獎並正式發表。若再深入耙梳,2010年「文藝創作獎」之音樂作曲類,學生組出現四部得獎曲目係2009年所作,分別是:
特優,鄭伊里〈暗延光掩〉(DARK spreads, LIGHT appears),弦樂四重奏。
優選,林煒傑〈耙梳〉,中提琴與鋼琴二重奏。
優選,王馥淳〈邊界逆行〉,弦樂四重奏。
佳作,謝宗仁〈對鏡〉,弦樂四重奏。
以上4部作品之作曲者,僅有鄭伊里是臺灣師大學生,其餘三人分別於美國及德國進修,又鄭氏自前一年的佳作、進步到翌年的特優,可見其努力不輟、深具才華。四部獲獎作品,仍不意外地一致使用當代風格與技法。
回顧2009及2010年「文藝創作獎」實施要點,主辦單位要求各組作品之體裁,為:室內樂曲、合唱、重唱、獨奏、獨唱或室內樂曲擇一,中西樂不拘、伴奏可有可無、時間長度不限。雖然作品的時間、風格並未約束,但編制體裁卻較為拘緊,這也是所見得獎作品,大多以室內樂為主之原因。而獲獎作品一致採用當代風格與技法,且以器樂室內樂主要體裁,缺少大型合奏作品,也看得出臺灣作曲界創作者及評選者的思路大致為何,即便簡章未有流派要求,主觀意識中仍多為藝術而藝術。
自2011年起,「文藝創作獎」取消「音樂作曲」門類,可見當局對稿件徵集缺乏信心,以及當局對藝術音樂創作之態度。
上述諸位作曲家,除在「文藝創作獎」有優異表現外,也在藝術樂壇勤於發表新作。如任真慧於2009年期間,還作有〈霧中殘簡〉(Those Remaining Words in Nuance,2008至2009年間作,女高音與電子音樂)、〈向暝之吟〉(Intoning toward the Twilight,室內樂)、〈北方花園〉(Jardin du Nord,民樂室內樂)等篇章。周久渝亦於本年12月,由臺灣交響樂團(NTSO)出版《異想行當五短篇》(銅管五重奏加擴音編制)套譜,為年度鼓勵創作獲選作品集之一。林京美於本年創作管弦樂曲〈季節映象〉(Redlections of the Seasons),並在2009至2010年間,先後由美國底特律交響樂團、密西根大學管弦樂團、麻州先鋒谷交響樂團、亞斯本指揮家管弦樂團、臺灣交響樂團等中外藝團演出。
為強化臺灣音樂教育品質,臺灣教育事務部門同樣委請臺灣藝術教育館,辦理「臺灣中小學音樂教材創作徵選」, 2009年時分別就「徵選」與「委託創作」方式,為高中、初中、小學學生編寫同聲二部、三部或(高中)混聲合唱作品,要求自創歌曲、自選或自創歌詞,尤其歌詞須以臺灣本土語言(普通話、閩南語、客家語或原住民語)為主,能表達臺灣鄉土風俗民情、地方特色,富教育意涵,作品風格不限,唯需符合各級學校學生程度。其中,委託創作組不乏臺灣作曲名家參與,作品列表如下:
高中合唱曲組──柯芳隆〈含愁花〉、連信道〈娶姑娘〉、郭芝苑〈故鄉〉、陳樹熙〈客謠組曲〉、曾興魁〈耕田儕人〉、潘皇龍〈賴皮狗〉、蕭泰然〈父親的祈禱文〉、蘇同右〈今仔日的心情〉,共8首。
初中合唱曲組──李忠男〈後山日先照〉、林進祐〈細漢的花蕊〉、馬水龍〈康乃馨〉、張邦彥〈水雲邊〉、張清郎〈食果子拜樹頭〉及〈釣魚〉,共6首。
小學合唱曲組──呂錦明〈客家山歌猜〉、李文彬〈三首臺灣倪仔歌〉、金希文〈高梯〉、陳茂萱〈螳螂與蟬〉、賴德和〈姑姑的衣服〉,共5首。
徵選競賽組,則開放設籍臺灣之民眾投稿作品參與評選,最終由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李文彬副教授等人組成評審團擇優評獎。本年共選出16首合唱作品,列舉如下:
高中合唱曲組──古石明〈茶園情歌〉、孫思嶠〈天頂有日頭〉及〈盤古開天〉、徐鳴駿〈我要給風加上顏色〉、湯華英〈錦瑟〉、黎錦昌〈回鄉組曲〉,共6首。
初中合唱曲組──周怡安〈木屐的歌聲〉、林孟佳〈一天只有一次清晨〉、林明杰〈流浪到故鄉〉、林茵茵〈七姑星 七姊妹〉,共4首。
小學合唱曲組──古石明〈過端午(陽)〉、林芹怡〈小蟋蟀〉、徐鳴駿〈火金姑〉、張錫安〈鹿港鹿港〉、湯華英〈故鄉的田園〉、劉閔薰〈思鄉〉,共6首。
以上獲獎者,大多為各級學校音樂教師或退休人員,在正規教學之餘,仍熱心於音樂創作、嘉惠學子,又徐鳴駿、林茵茵等人亦在「文藝創作獎」大放異彩,若計入委託創作組,可發現在當局的鼓勵與誘發下,有不少專業作曲家投身於基層音樂工作中,為青少年孩童量身打造適合的歌曲,有益於提昇全民美感素養。與「文藝創作獎」的藝術至上不同,「臺灣中小學音樂教材創作徵選」所委託及徵選而得的作品,均較為易懂、流暢,並不過份賣弄技巧,且大量使用方言(以閩南語及客家語為主)及生活素材,力求能夠於校園中普及傳唱。
2009年6月6日,第二十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假臺北中山紀念館大會堂舉行,其中個人獎項,由盧炎創作「臺灣現代音樂集(四):聲動」之〈十方協奏曲──給雙鋼琴與打擊樂團〉(Forum Music Concerto for 2 pianos & percussion,十方樂集發行),奪下最佳作曲人獎;李子恆作〈成長 禮贊〉歌詞(靜思文化志業有限公司發行),獲得最佳作詞人獎;威幅音樂有限公司發行之《歡.日.紀 One Day》專輯,其中董舜文為〈Sometime in my life 流光掠影〉編曲,獲最佳編曲人獎。
由邱瑗編劇、金希文作曲、「兩廳院」製作、臺灣愛樂樂團(NSO)演出之歌劇《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於2008年底首演,並列為「兩廳院」旗艦計畫,但在2009年春季,先後被加拿大《Toronto Star》、西班牙古典音樂雜誌《Scherzo》、英國《Opera Now》、香港《信報》、澳門《訊報》、加拿大歌劇雜誌《Opera Canada》等中外媒體報導,加深作品之國際能見度。
三、臺灣重點樂團動態
(一)臺灣愛樂樂團(NSO)
臺灣愛樂樂團自簡文彬於2007年卸任音樂總監一職後,該職缺空懸多時,直至2008年9月方啟動新任音樂總監遴選作業,並於2009年3月7日、3月30日分別召開第二及第三次遴選會議。本年6月2日,「兩廳院」第五次臨時董事會決議,邀請呂紹嘉擔任臺灣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任期自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但為使樂團業務盡快恢復,特聘呂氏擔任「準音樂總監」,任期自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
臺灣愛樂樂團於本年度之重要演出活動,包括:元月4日與著名指揮家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合作之《麥卡倫極致享宴:史拉特金與英雄生涯》;2月14日應臺中市傳統藝術節之邀,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演出「歌仔戲與NSO交響樂之夜」,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先生偕夫人出席並全程觀演;3月20至22日,臺灣愛樂首位駐團作曲家大衛.契斯基(David Chesky)創作之兒童歌劇《鼠際大戰》,由張伊芳指揮臺灣愛樂獨奏家群與鞋子兒童劇團,假「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3月28至29日,搭配「臺灣國際藝術節」之活動,由布瑞德.路博曼(Brad Lubman)執棒演出《3D肢體狂想曲──春之祭》;4月7日,為慶祝孟德爾頌誕生二百週年,由林望傑指揮,與臺北愛樂合唱團合作演出《以利亞》;7月9至12日,與澳洲歌劇院合作,由法蘭茜希卡.贊貝洛(Francesca Zambello)導演,演出全本歌劇《卡門》共計4場;9月7日,於高雄巨蛋演出「八八水災追悼大會音樂會」;10月1日,發行《赫比希與NSO Live》雙CD專輯;11月4至6日,派員赴臺東縣嘉蘭小學、新富社區、屏東塭仔小學、羌園小學等災區,舉辦4場「八八水災心靈重建」巡演,12月26日,應邀於臺中圓滿戶外劇場演出親子音樂會《童話.電影.交響樂》;12月31日,由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座指揮根特.赫比希(Günther Herbig)執棒,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作為跨年音樂會。
臺灣愛樂樂團原計畫赴歐洲巡演,但本年2月24日經「兩廳院」董事會決議,此案延後辦理。
(二)臺灣交響樂團(NTSO)
臺灣交響樂團作為臺灣地區資金最充沛的公營職業樂團,奉命辦理諸多教育、交流、普及活動,如4月底辦理「青少年國際鋼琴營」,8至10月辦理「國際音樂節」(共有八場演出),11月辦理第四屆音樂人才培訓計劃「Lilya Zilberstein鋼琴大師班」,12月底舉辦「青少年管弦樂營」及「長笛協奏曲大賽」等。7月起,附設管樂團赴北京參加「北京管樂節」,10月底全團又應北京國家大劇院邀請,參加秋季演出活動,演出鮑元愷〈臺灣音畫〉及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等。年底,以臺灣交響樂團辦公區及演奏廳為基礎改建的「臺灣音樂文化園區」落成啟用,設置「樂器展示區」、「優質工作室」、「音樂教育研習中心」及「影音文化廣場」。
本年度臺灣交響樂團重要演出,有:2月20至21日,於嘉義市文化中心演藝廳及臺中中興堂演出「向大師致敬: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會;3月29日至4月8日,於臺中中興堂、臺中圓滿戶外劇場及員林演藝廳,聯同美國「魔術園默劇團」演出「當大野狼遇上音樂家」音樂默劇;4月16至17日,於霧峰演奏廳與彰化縣演藝廳,演出「春之百老匯」音樂會;5月29至20日、7月1至2日,分別於臺中中山堂及高雄至德堂,聯同歌仔戲名角唐美雲、許秀年合作《蝶谷殘夢》歌仔戲演出;6月4日、7日、13日,邀請著名花腔女高音迪里拜爾分別於屏東縣藝術館、臺中中興堂及「兩廳院」音樂廳,演出「華彩夜鶯」音樂會;8月14至15日,分別於臺中中興堂與日月潭水社中興停車場,與胡乃元合作「國際音樂節」系列之一音樂會;8月20至21日,分別於霧峰演奏廳及埔里藝文中心,由臺灣交響樂團弦樂團演出專場節目,是為「國際音樂節」系列之二,同時埔里場次亦作為賑災義演;8月22日,於日月潭水社碼頭水上舞臺舉辦青少年國際管弦樂營學員音樂會,是為「國際音樂節」系列之三;8月29至30日,分別於臺中中興堂及「兩廳院」音樂廳,邀請大提琴家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演出「國際音樂節」系列之四音樂會;8月31日,於霧峰演奏廳,邀請中提琴家今井信子(Nobuko Imai)、富澤直子(Tomizawa Naoko)演出「國際音樂節」系列之五音樂會;9月8至9日,分別於臺中中興堂與日月潭水社中興停車場,邀請小提琴家林昭亮與指揮大衛.亞倫.米勒(David Alan Miller)演出「國際音樂節」系列之六音樂會;9月29日、10月2日,分別於埔里基督教醫院九二一紀念堂及霧峰演奏廳,邀請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演出「國際音樂節」系列之七音樂會;10月1日、3日,分別於「兩廳院」音樂廳及日月潭水社中興停車場,演出「向約翰.威廉斯致敬」音樂會,是為「國際音樂節」系列之八;11月12日,於「兩廳院」音樂廳舉辦《聽見臺灣的聲音──錢南章樂展》音樂會;11月29至30日,分別於臺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卓越堂及臺中中興堂,由陳佐煌指揮,同臺中新世紀合唱團演出神劇《彌賽亞》;12月17日,舉辦臺灣音樂文化園區啟用儀式暨「夏漢小提琴經典之夜」音樂會等。
(三)臺灣國樂團(NCO)
臺灣國樂團,本年係成立二十五週年,但樂團命運多舛,除名稱不斷調整以外,隸屬機構亦經常變換,行政層級隨之異動下調。自2008年1月法制化後,結束臺灣藝術大學代管模式、改隸「兩廳院」管轄,但同年3月卻又併入新成立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與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中心、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同為傳藝總處之「派出單位」。自維也納留學畢業歸臺的青年指揮家溫以仁,擔任臺灣國樂團法制化後首任音樂總監,後卻因參加專任指揮評選時,經評審之一(亦是樂團演奏員)投訴溫氏學歷有疑,經媒體報導引發不良影響,致使溫氏於2009年離任。本年7月,由蘇文慶接任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任期至2011年12月。本年度臺灣國樂團重要演出,有:6月12日於「兩廳院」音樂廳,邀請大提琴家楊文信與樂團首席王明華,演出委託關迺忠、劉學軒編創的新作品〈霸王別姬〉;8月29日,於傳統藝術中心戲劇館舉辦兩場出訪行前音樂會;9月15至20日,樂團赴俄羅斯布里雅特共和國參加「國際傳統音樂節」;10月16日,於「兩廳院」音樂廳舉辦「阮的音樂.恁的歌」音樂會;11月14日,於「兩廳院」音樂廳演出兩場「快樂寶貝起步奏──小熊歷險記」幼兒音樂會;11月18日,與臺北市立國樂團舉辦團慶聯合音樂會等。
(四)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本年係成立四十週年,特於年度演出規劃設計「四十週年系列」、「飛樂四十系列」、「Muse經緯線系列」、「理察.史特勞斯系列」及「其他系列音樂會」,共計十三場正式演出及至少二十七場社區音樂會。(為配合團慶四十週年,擬訂全年重點演出四十場之計劃。)另於本年5月6至31日,假臺北市西門紅樓舉辦「四十歲的時空愛戀──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四十歲及創新」團慶特展。扣除社區普及形式之正式音樂會,各系列單元及場次如下:
四十週年系列──
5月6日,於「兩廳院」音樂廳舉辦「巴許基洛娃與北市交」四十週年團慶音樂會。
飛樂四十系列──
3月3日,於「兩廳院」音樂廳舉辦「探戈阿伯拉佐──柏林探戈樂團與北市交」音樂會。
6月14日,於臺北中山堂舉辦「四十分界線──臺灣作曲家獻禮」音樂會,演出江文也、蕭泰然、屈文中等作曲家作品。
Muse經緯線系列──
1月11日,於「兩廳院」音樂廳舉辦「紅色大提琴──俄派音樂 柔性回擊」音樂會。
2月15日,於臺北中山堂舉辦「一位失戀藝術家的幻想告白──夢境與現實的惱人糾葛」音樂會。
3月14日,於臺北中山堂舉辦「彭巴斯草原之音──越過探戈的阿根廷」音樂會。
4月10日,於「兩廳院」音樂廳舉辦「樂在戰火蔓延時──人性尊嚴 波蘭雙雄」音樂會。
5月22日,於「兩廳院」音樂廳舉辦「逸樂零距離──法蘭西雅緻與華麗的盛宴」音樂會。
理察.史特勞斯系列──
3月27日,於臺北中山堂舉辦「田園交響曲4808──理查三世的音樂世界」音樂會。
4月23日,於「兩廳院」音樂廳舉辦「超人對我如是說──哲學與音樂的永恆對話」音樂會。
其他系列音樂會──
4月17日,附設管樂團於臺北中山堂舉辦「用音樂愛地球──迎接『四二二』世界地球日」音樂會。
5月17日,由樂團雙簧管手賴承儀、小提琴手姜智譚、中提琴手張菁珊、大提琴手許瀞文,於臺北中山堂(光復廳)舉辦「三合一的浪漫──賴承儀雙簧管四重奏」音樂會。
6月13日,由樂團鋼琴手辛幸純、大提琴手簡荿玄、單簧管手楊喬惠,於臺北中山堂(光復廳)舉辦「遊園驚夢Ecstacy」音樂會。
此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自2005年起舉辦之「育藝深遠音樂會──認識交響樂」,面向全市小學五年級學生開辦普及教育演出,於2009年3至5月,於城市舞臺及臺北市中山堂辦理二十四場「管樂、弦樂,哪一樣好?」主題音樂會,寓教於樂,推廣音樂知識。
(五)臺北市立國樂團(TCO)
臺北市立國樂團,本年係成立三十週年,是臺灣頗具歷史、編制較大的民族管弦樂團,並有六個附設國樂團及一個附設合唱團。在時任團長的作曲家鍾耀光先生帶領下,樂團除演奏傳統民族管弦樂曲,更以「世界音樂」為發展方向,融合中西文化,兼具古今元素,鍾氏並於本年度親自創作〈長號協奏曲〉、〈第二薩克斯風協奏曲〉、〈打擊樂協奏曲〉等西樂主奏、民族管弦樂團協奏的作品,連同過去鍾氏類似創作頻繁上演。除例行出版的樂團雜誌《新絲路》(前身為《北市國樂》)以外,本年度樂團更發行激光唱片《胡旋舞》及DVD影音光盤《快雪時晴》,前者係鍾耀光作曲,由瑞典著名唱片廠商BIS錄製於全球發行,並獲第二十一屆金曲獎「評審團獎」、「最佳民族音樂專輯」;後者亦為鍾耀光作曲之二胡協奏曲演出錄影。
臺北市立國樂團於本年度之演出,跨越2008/2009及2009/2010兩個樂季。在2008/2009樂季中,設計「大師系列」、「前輩足跡系列」、「TCO特別企劃」、「國樂新動力」、「傳統藝術季梁祝系列」、「傳統藝術季絲路系列」、「傳統藝術季小而美系列」及「傳統藝術季戲棚系列」,其中在2009年辦理的重要節目,有:1月3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與葉樹涵銅管五重奏合作之《回眸》音樂會;1月10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之《發現錢南章》音樂會;3月28至29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之「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幕音樂會──天籟」音樂會;4月11至12日於小巨蛋舉辦,與著名演員凌波、胡錦演出之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臺》;6月6至7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之「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閉幕音樂會──破曉Ⅱ」等。
至於臺北市立國樂團2009/2010樂季中,於2009年辦理的重要節目,則有:8月21至23日於新舞臺舉辦,由簡文彬指揮、雲門舞集(二團)合作之「2009臺北藝術節──跳Tone! What a Tone!」演出;9月1日聯同附設合唱團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之三十週年團慶音樂會(內部演出);9月6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之「無聲的力量──聽障奧運音樂會」;10月14至23日,樂團赴福州、廈門、南京、無錫、北京巡演;11月18日,與臺灣國樂團舉辦團慶聯合音樂會;12月5日及12日,於臺北市中山堂分別舉辦「BIS新片搶先聽」專場,包含薩克斯風怪傑克勞.德隆(Claude Delangle)與TCO」及「長號超級玩家林柏格(Christian Lindberg)與TCO」音樂會等。
除此之外,臺北市立國樂團還邀請劉德海、湯良興、吳蠻、吳玉霞、劉桂蓮、王梓靜、裴艶玲、閔惠芬、宋飛及河北省京劇院、華夏民族樂團、北京育英貝滿校友老專家合唱團等名家、藝團,參與樂季演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六)高雄市交響樂團(KSO)
高雄市交響樂團,本年度起附設於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辦理專題及定期音樂會22場、校園及社會推廣音樂會17場、專案型音樂會19場、其他類型演出5場,總計63場,觀眾人數計176,262人次。本年度高雄市交響樂團重要演出,有:6月9日邀請甫獲Dimitris Mitropoulos國際指揮大賽銀獎的陳康明,於至德堂指揮演出「蓋希文的藍色狂想」音樂會;9月13日於科學工藝博物館追風廣場舉辦「假日藝術響宴」戶外社區音樂會;11月7日邀請著名小提琴家明茲(Shlomo Mintz)於至德堂演出「明茲小提琴之夜」音樂會;11月15日應美國在臺協會(AIT)高雄分處之邀於至德堂演出「美國之夜」音樂會等。
(七)高雄市國樂團(KCO)
高雄市國樂團,本年係成立二十週年,亦與高雄市交響樂團一同附設於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辦理專題及定期音樂會50場、校園及社會推廣音樂會28場、專案型音樂會8場、其他類型演出3場,總計87場,觀眾人數計86,993人次。本年度高雄市國樂團重要演出,有:3月25日於至德堂演出團慶音樂會;4月26日於至德堂演出「高雄之美」定期音樂會(盧亮輝作品專場);5月24日於至德堂演出「仲夏兮暗暝來聽詩也聲音」定期音樂會;8月2日於至德堂演出國樂大師系列「華樂地圖」音樂會;12月11日聯同佳音合唱團於至德堂演出「慶聖誕」音樂會等。
(八)長榮交響樂團
長榮交響樂團(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ESO),由長榮集團張榮發基金會自2001年創立,是臺灣地區少數較成功的民營職業交響樂團,自2007年起,該團聘請葛諾.舒馬富斯(Gernot Schmalfuss)擔任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本年度長榮交響樂團重要演出,有:2009年3月21日,該團與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哥(José Plácido Domingo Embil),於苗栗縣體育場舉辦專場演出;11月,該團與臺灣著名女歌手翁倩玉合作,舉辦全島巡迴慈善演唱會;12月28日,赴重慶市合川區演出「瑋蘭之夜」新年音樂會;12月29日應中國電信之邀請,於四川省瀘洲與自貢舉辦2場新年音樂會;2009年12月31日,於成都舉辦新年音樂會。
四、表演及節慶活動
據臺灣文化事務部門統計,2009年臺灣地區(含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共有55,267項演出活動,其中音樂類有8,159項,其中有749項由大陸、香港、澳門、外國地區藝文團體或個人演出。若依各縣市資訊,臺北市1,589項為數最多(同時亦能邀請最多海外藝文團體或個人演出),臺南市(尚未併縣改制)1,289項次之,臺中市(尚未併縣改制)559項位居第三,而臺北縣(現改制為新北市)與宜蘭縣分別以525及524項位居第四、第五,最少者為馬祖地區,全年音樂演出僅10項。
由「兩廳院」主辦之「臺灣國際藝術節」,於本年2月起盛大展開。2月20至22日的「兩廳院廣場藝術節」,首先以「VGL電玩交響音樂會」拉開序幕,由美國指揮傑克.沃爾(Jack Wall)聯同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合唱團共同演出經典電玩音樂,並邀請法國街舞團體「卡菲舞團」(KAFIG)和臺灣四大街舞團體「街頭酷」、「黑角舞團」、「爵劇影色舞團」、「Turn Out」,與「春美歌劇團」、「秀琴歌劇團」及「國光歌劇團」三組著名歌仔戲劇團先後演出。2月21日至3月1日,邀請意象劇場名家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來臺製作《歐蘭朵》(Orlando)演出,該劇改編自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之同名小說,並邀請臺灣京劇名旦魏海敏跨界合作。2月28日,被譽為「大提琴女神」的瑪雅.貝瑟(Maya Beiser)舉辦獨奏多媒體音樂會,並由伊瑞特.貝茲瑞(Irit Batsry)擔任影像設計。3月7至8日,當代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以加拿大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詩畫創作為元素,以四位歌者與小型樂團編制,交融多媒體影像,呈現文學、音樂與影像之複合式演出。3月27日至4月1日,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及交響樂團(Mariinsky Ballet and Orchestra),於「兩廳院」戲劇院演出全本《睡美人》、《天鵝湖》,共計六場。
第六屆「嘉義市提琴節」,於本年5月15日開幕,為期三週,搭配端午假期有利吸引市民參與。任教於東海大學、新竹教育大學的白俄羅斯大提琴家古今奇(Arkadi Kuchynski)擔任開幕式音樂會獨奏演出。臺灣著名大提琴家張正傑、臺北愛樂室內樂坊亦接連舉辦專場演出,主辦單位特別安排「漂流木環保弦樂器製作」等活動,添增活動趣味,達到音樂普及教育作用。
全臺最大型的合唱界盛事、聞名遐邇的「臺北國際合唱音樂節」(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 TICF),於本年8月舉辦第九屆活動,主辦單位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邀請來自芬蘭的芬蘭「五人幫人聲樂團」(Club For Five)、芬蘭「夜鶯女聲合唱團」(Philomela)、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Choir of King’s College, Cambridge)、美國「北德州大學阿卡貝拉合唱團」(The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A Cappella Choir)等海外名團,蒞臨本島各地開展專場演出。7月26日晚,音樂節假「兩廳院」音樂廳舉辦開幕音樂會,由菲律賓「雅典耀室內合唱團」(Ateneo Chamber Singers)及芬蘭「夜鶯女聲合唱團」擔綱上半場演出,下半場係臺北愛樂合唱團聯同臺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由匈牙利指揮家嘉保.豪勒隆(Gábor Hollerung)詮釋海頓《創世紀》(Haydn: Die Schöpfung)選粹。8月2日晚間,閉幕音樂會仍假「兩廳院」音樂廳舉辦,由美國「北德州大學阿卡貝拉合唱團」及芬蘭「五人幫人聲樂團」擔綱上半場演出,下半場由瑞典指揮家弗瑞德.蕭伯格(Fred Sjöberg)執棒,聯同臺北愛樂合唱團、「節慶合唱團」(由參與音樂節課程之學員組成)及臺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演出巴卡羅夫《探戈彌撒》(Bacalov: Misa Tango)。
第十五屆「嘉義市國樂節」,於本年10月10日開幕(但10月9日已有暖場演出),為期三週,邀請臺灣國樂團、高雄市國樂團、臺灣八方位樂團、蘭陵箏樂團、南投中心樂團、嘉義縣神奇樂坊等著名藝團舉辦專場節目,並安排嘉義本地之韻清樂舞劇綜合藝術團、典樂樂團、雅竹國樂團、鳳聲閣民俗樂團、檀閣箏樂團、北安宮國樂團、桃城樂府、社區大學二胡班等社會團隊,及嘉義大學、嘉義高中、嘉義女中、嘉義家事職業學校、嘉義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等學生民族樂團參與演出。
第七屆「臺中爵士音樂節」,於本年10月17至25日舉辦,主題為「Time in Jazz 爵士,無時不樂」,活動地點包括經國綠園道、市民廣場等,為期九天活動中,有30組臺灣團隊及12組海外團隊演出,亦有「藍調主題週」、「爵士大師班」、「爵士鋼琴賽」、「市民講座」等週邊活動,吸引約35萬人次參與盛事,已形成臺中市較具特色的文化活動之一。
由臺灣合唱中心舉辦之「2009臺灣國際重唱藝術節」,於本年10月16至25日開展活動,藝術節包含四部分:一、現代阿卡貝拉比賽,分島內組及國際組競賽,於10月18日假臺北市中山堂舉行。二、現代阿卡貝拉比賽優勝隊伍,於10月19日假中山堂有成果展示演出。三、國際團隊巡迴演出,邀請南韓、日本、美國、澳洲、德國等優秀阿卡貝拉團體,於全臺各地舉辦專場表演,共計12場次。四、國際大師班,10月16日至21日,由Bob Stollof舉辦七場講座,內容包含人聲打擊(Beat Box)實務教學、人聲樂團指導、簡易即興等。
第十八屆「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於本年12月25日開幕,直至翌年1月3日閉幕,分別於嘉義市文化中心音樂廳、文化廣場、中正公園及嘉義大學大學館,由海內外之職業、社會或校園管樂團,接力演出74場次。12月26日,大會舉辦「行進管樂踩街」活動,二十六支學生及社會管樂隊組織方陣隊伍參與,12月27日有美國長笛名家Patrick Dillery舉辦專題講座,可謂藝術、學術、娛樂並重。
本年在臺灣「兩廳院」舉辦的重大音樂演出,還包括:元月30日馬友友於音樂廳舉辦新年音樂會,並於戶外藝文廣場實況轉播;5月1日,由牛耳藝術主辦,假音樂廳舉辦「李雲迪鋼琴獨奏會」;9月至11月,演奏廳舉辦「藝像臺灣──經典室內樂系列」四場演出,包括「伯牙三重奏」、「五度音弦樂四重奏」、「鳳絃樂集」及「臺灣音樂家室內樂」之專場節目;11月7日,由新象公司主辦,假音樂廳舉辦《葛拉夫(Peter-Lukas Graf)長笛演奏會》;11月10日,由亞藝藝術主辦,舉辦《齊柏絲坦(Zilberstein)鋼琴獨奏會》;11月20日,由基頓.克萊曼(Gidon Kremer)與波羅的海絃樂團(Kremerata Baltica),及幽默音樂劇場團體「伊古德斯曼&朱」(Igudesman & Joo),於音樂廳演出《誰是接班人──古典音樂家興亡史》;12月20日,葛羅絲曼(Anges Grossmann)指揮實驗合唱團演出《彌賽亞》;12月21日,鋼琴家里昂.佛萊雪(Leon Fleisher)、小提琴家阿諾德.史坦哈特(Arnold Steinhardt)、小提琴家菲利普.賽哲(Philip Setzer)、安莉‧卡瓦費恩(Ani Kavafian),以及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藝術總監吳菡與大衛.芬科(David Finckel),於音樂廳演出《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音樂會》等。
除此之外,由新象文教基金會主辦,與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海峽和平交響樂團」,號召兩岸優秀演奏家共96人(大陸地區60人、臺灣地區36人)加入,由呂嘉擔任音樂總監,自本年7月27日假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後,隨即於上海、深圳、臺北、高雄巡迴演出,曲目包括〈卡門幻想曲〉(由臺灣小提琴家曾宇謙擔任獨奏)、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大陸作曲家徐振民〈楓橋夜泊〉音詩、臺灣作曲家李元貞〈春日醉起言志〉。馬英九先生偕其母親,全程觀賞8月2日「海峽和平交響樂團」在「兩廳院」音樂廳的臺灣首演。
五、高等音樂教育及學術科研成果
本年臺灣地區計有36間音樂相關科系或研究所,除臺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大學以外,大多設立於師範大學(臺灣、高雄)及,各縣市教育大學(其中臺南、屏東、臺東、嘉義教育大學陸續以他校合併或升格為綜合大學)。單設音樂研究所者,則有臺灣大學、(新竹)交通大學。臺南科技大學(現改制為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則是唯一開設五年制專科、二年制技術的相關科系。傳統及民族音樂方面,臺北藝術大學設有傳統音樂學系,臺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臺南藝術大學設有中國音樂學系,南華大學設有民族音樂學系,其中臺灣師大及南藝大還有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臺灣戲曲學院則是公營專責傳統戲曲音樂的教育機構,屬於四年制技術學院。此外,南藝大的「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則是少數以單項樂器為發展核心之音樂研究所。
根據臺灣漢學中心網站「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統計之2009年臺灣地區學位論文情況,本年於網絡系統發佈的碩、博士論文,答辯年份涵蓋2007至2009年,涉及音樂相關領域者計有401篇,其中2007年3篇、2008年274篇、2009年125篇。若依學位區分,其中有9篇博士論文,其餘皆碩士論文。
依臺灣高校體制僅區分科系,未嚴格劃設次級學科領域,故筆者略將此401篇學位論文,約略區分為以下幾類(若非特別標示,則該碩、博士皆自音樂相關科系畢業):
創演成果展示──臺灣大多音樂科系碩、博士生,仍以探究樂器演奏、聲樂演唱、作品發表或指揮等表演技法,依各校規定,畢業前必須召開個人音樂會,並將演出成果撰寫為書面文字,有時篇幅涉及作品分析,視同論文,經過答辯後方可取得學位。此類論文,大多以作品名稱、「演奏(唱)詮釋(報告)」、「樂曲(曲目)解說」、「獨奏(唱)會」等字樣為標題。本年度此類論文數量最多,共140篇,皆為碩士學位,其中被引用次數較多的,為臺北教育大學陳姿尹〈阿斯托、潘塔利昂、皮亞佐拉給低音管與鋼琴的《探戈練習曲》之研究分析與演奏詮釋〉(張龍雲指導,被引用5次),輔仁大學王靚如〈巴爾托克《八首匈牙利農歌即興曲,作品20》之音樂分析與演奏詮釋〉(彭宇薰指導,被引用4次),臺灣師範大學簡紹宇〈浦羅柯菲夫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之詮釋報告〉(廖嘉弘指導,被引用4次),臺灣藝術大學梁家奇〈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三號之演奏與詮釋:吉他改編版〉(羅文賜指導,被引用4次),臺灣師範大學侯天玉〈斯克里亞賓《第二號、第四號、第八號鋼琴奏鳴曲》之風格及詮釋探討〉(鍾家瑋指導,被引用4次)等。
作品分析──作品分析亦是臺灣音樂科系學生的主要研究方向,部分研究亦有演出成果展示,但在書面寫作方面論述較多。本年此類別計有96篇,其中有3篇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柯瓔芷〈擊樂作品中音高、音色與節奏的探討──以臺灣當代擊樂作品為例〉(羅基敏指導),臺灣師範大學林瑋祺〈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研究:形式與內容的思考〉(王穎、羅基敏指導),臺北藝術大學林玉淳〈論李斯特超技練習曲的三個版本〉(徐頌仁指導),其餘皆為碩士論文。此類論文中,被引用次數較多者,有臺灣師範大學劉毓婷〈論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許瑞坤指導,被引用7次),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現已併校升格為臺北市立大學)劉彥婷〈李斯特《帕格尼尼第六號練習曲》與布梭尼《D小調夏康舞曲》之探討〉(歐玲如指導,被引用6次)等。
音樂教育──由於臺灣大多音樂科系,設立於具有師資培育背景的大專院校中,故音樂教育亦成為主流研究方向。本年度此類別學位論文計有55篇,其中2篇係博士論文,分別為臺灣師範大學連瑞淇〈音樂通識課程因應不同大專屬性與多元化專業學習需求之研究〉(姚世澤指導),臺灣師範大學何育真〈B.Reimer「美感教育」與D.J.Elliott「實踐哲學」立論分析之研究〉(姚世澤指導)。此類論文中,被引用次數較多者,有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張希如〈國小普通班綜合性音樂活動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童社交技巧之影響〉(林小玉、陳淑瑜指導,被引用22次,同時亦是本年度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者),臺北教育大學張靖雯〈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研究〉(蔡永文、方銘健指導,被引用21次,同時亦是本年度論文被引用次數次多者),臺北教育大學曾淑義〈肢體律動為輔助教材以提升國小學童音樂課學習興趣之研究──以北新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方銘健指導,被引用20次,同時亦是本年度論文被引用次數第三高者)等。
音樂人類學──本年度涉及音樂人類學之學位論文,共有30篇,其中1篇為博士論文,是臺灣師範大學林幗貞〈從文化認知現象解讀台灣當代嚴肅音樂創作(1980-2005)〉(許瑞坤指導,被引用6次)其餘皆碩士論文。本年度此類學位論文被引用次數較多者,除林幗貞論文以外,還有臺南大學陳思思〈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詩班成員參與態度與現況看法之調查研究〉(鄭方靖指導,被引用7次),臺灣師範大學俞思妤〈「雞籠中元祭」之道教科儀唱腔研究〉(呂錘寬指導,被引用6次)等。
民族音樂學──本年度涉及傳統音樂、宗教音樂、戲曲音樂之民族音樂學學位論文,共有19篇,其中2篇為博士論文,分別是臺灣師範大學馬上雲〈澎湖法教普唵派儀式音樂之研究〉(呂錘寬指導),臺灣師範大學范揚坤〈別裁與正宗:曲牌音樂的現象存有與歷史實踐〉(羅基敏、李殿魁指導),其餘皆碩士論文。本年度此類學位論文被引用次數較多者,有東吳大學黃嘉德〈大社村的排灣族音樂研究〉(呂鈺秀指導,被引用7次),臺灣師範大學戴麗雪〈明華園歌仔戲團《蓬萊大仙》之音樂研究〉(呂錘寬指導,被引用6次)等。
中國音樂史──本年度涉及西方音樂史之學位論文,共有12篇,且多以日據時期之臺灣音樂發展為研究範疇,例如臺灣師範大學高沛秀〈皇民奉公會的音樂動員運動〉(王櫻芬指導)等。本年度此類學位論文被引用次數較多者,有輔仁大學黃曉君〈1930至1960年代臺語流行歌曲與臺語電影之互動探討〉(徐玫玲指導,被引用15次),臺灣師範大學陳秋婷〈軍樂的衰微與管樂的興起:一頁臺灣音樂小史〉(羅基敏指導,被引用7次)等。至於中國古代音樂史,則有非自音樂科系出身的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郭茂源〈從二部伎、私家樂舞──談唐代音樂階層之流動〉(胡志佳指導)1篇。
西方音樂史──本年度涉及西方音樂史之學位論文,共有12篇,其中1篇為博士論文,為臺灣師範大學李宜芳〈從音樂詮釋觀點的改變,探討布梭尼對《郭德堡變奏曲》的再創作〉(林公欽、羅基敏指導),其餘皆碩士論文。本年度此類學位論文被引用次數較多者,尚有臺北藝術大學許文儒〈德布西音樂中的象徵主義精神〉(王美珠指導,被引用8次)等。
樂器學──本年度涉及樂器結構與形制研究之學位論文,共有9篇,以研究民族樂器為主,其中被引用次數較多者,有臺南藝術大學蔡玉楓〈廣東音樂與潮州弦詩樂中揚琴的樂器型制與音樂形式〉(蔡宗德指導,被引用5次),臺南藝術大學蔡輝鵬〈現代國樂團中的笙及其音樂之探討〉(鄭德淵指導,被引用5次)及臺灣師範大學曾薇伊〈民族樂器阮咸的發展、再造與省思〉(黃均人指導,被引用5次)等。
作曲理論──本年度涉及作曲理論之學位論文,共有8篇,其中被引用次數較多者,有臺灣師範大學張俊彥〈感動的消逝──二十世紀嚴肅音樂技巧與情感抽離的再思〉(金希文指導,被引用4次),臺灣師範大學張元豪〈從電腦與音源技術的應用探討音樂創作結合數位的理念與實踐〉(李文彬指導,被引用2次)等。
專家研究──此類論文,主要針對華人著名作曲家、表演家,展開系統研究論述,亦涉及音樂史議題。本年度專家研究學位論文有8篇,其中被引用次數較多者,有臺北藝術大學顏佩如〈論賴德和的音樂藝術:民族主義、創作理念和現代性〉(顏緣芬指導,被引用7次),新竹教育大學江怡臻〈徐松榮及其客家風格音樂作品之研究〉(明立國指導,被引用6次〉,臺灣師範大學蘇盈恩〈唐美雲從業歷程及其唱腔藝術研究〉(呂錘寬指導,被引用6次)等。
表演技巧研究──本年度表演技巧研究之學位論文,共有6篇,其中被引用次數較多者,有東吳大學吳若怡〈小提琴演奏傷害之探討〉(彭廣林指導,被引用3次),臺灣師範大學施怡先〈探討美聲唱法在羅西尼歌樂創作之應用〉(陳允宜指導,被引用3次)等。
記譜法──本年度涉及記譜法之學位論文,僅有臺灣師範大學王雅慧〈南管打線指法研究〉(呂錘寬指導)1篇。
音樂治療學──本年度涉及音樂治療領域之學位論文,僅有高雄師範大學蔡孟玶〈臺灣音樂治療之發展與實施現況〉(呂昭瑩指導)1篇。
量化研究──指透過科學觀念或技術,對研究素材進行量化分析研究者,本年度此類別論文,僅有臺南大學陳貞銣〈VAAI音程歌唱音準評量工具之研究〉(陳曉嫻指導)1篇。
音樂文學──本年度涉及音樂文學研究之學位論文,有非音樂院系出身的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張鳳玲〈唐代琵琶詩研究〉(李時銘指導)、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江亭誼〈華語流行歌曲中國風現象研究〉(邵曼珣指導)及南華大學文學碩士班林敏華〈一九三0、四0年代上海流行歌曲之歌詞研究〉(陳章錫指導),計3篇。
若以產量統計,本年度臺灣地區發表的音樂領域學位論文,以臺灣師範大學83篇最多、臺北藝術大學46篇次之、臺北教育大學45篇排行第三。另外,據2009年資料中,臺北藝術大學王美珠教授指導13篇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呂錘寬指導8篇論文(其中2篇跨校指導),經審核於「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發佈,屬於同期指導碩、博士學生數量較多之學者。
六、傳統音樂動態
目前臺灣對「傳統音樂」的界定,仍有歧義,例如臺灣國樂團、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被劃入「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管轄,但在該處發行的《臺灣傳統音樂年鑑》中卻未收入上述三個藝團的資料,且臺灣國樂團演出的許多曲目,除使用民族管弦樂團形式與音色以外,並非「傳統」技法或風格。令人費解的是,以2009年《臺灣傳統音樂年鑑》為例,既未見上述藝團被收入傳統音樂家、音樂團體名錄中,卻在「世界音樂」一類見到臺北市立國樂團之名。據2009年《臺灣傳統音樂年鑑》定義,臺灣傳統音樂被劃為「漢族音樂」、「原住民音樂」及「世界音樂」三大類,其中漢族音樂包括「福佬音樂」的南管、北管、歌仔類型,「客家音樂」的北部、南部客家音樂系統,及「宗教音樂」中的佛教、道教、法教等,而原住民音樂則依臺灣當局識別之泰雅、賽夏、布農、鄒、魯凱、排灣、卑南、雅美、阿美、紹、太魯閣、噶瑪蘭、撒奇萊雅、賽德克、西拉雅、巴宰等族群分類,然而公營之國光劇團的京劇、昆曲藝術,及臺灣豫劇團的河南梆子戲藝術,並未被列入其中。
2009年《臺灣傳統音樂年鑑》由臺灣文化事務部門指導、臺灣音樂中心策劃、臺北藝術大學執行(編輯),最終由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發行,於2010年5月出版問市。據《年鑑》附錄「音樂家&音樂團體名錄」記載,本年臺灣共有南管音樂團體64支、北管音樂團體30支、布袋戲班43支、皮影戲班5支、歌仔戲班33支、客家音樂團體251支、道教音樂團體25支、法教音樂團體9支、佛教音樂團體47支(扣除表列設於海外地區之團體)、原住民音樂團體或傳承人77支(名)。現根據《年鑑》記載,摘取本年臺灣地區傳統音樂活動要點,略述如下:
臺灣南管音樂,源於福建泉州、廈門一帶,現仍流行於臺北、彰化、嘉義及臺南等縣市,亦被民間用作喪葬禮儀音樂之途。本年度南管音樂有10項重要活動,其中3月由彰化縣政府主辦的「廈門南樂團、南管實驗樂團暨鹿港聚英社南樂團文化交流演奏會」,屬於大型兩岸傳統音樂交流活動。5月31日,臺北藝術大學參加「新傳統.有藝思:2009傳統表演藝術節 南北管整弦」,使傳統音樂科系學生有機會現場觀摩著名南管館閣演出,達到學術調研與藝術實踐之效。
臺灣北管音樂,亦源自閩省,現今在臺灣各地廟會科儀中仍頗常見,除北管陣頭以外,本年度北管戲(子弟戲)於全臺境內搬演十二場,其中9月7日由新竹竹塹北管藝術團演出的《藥茶記》,更作為臺北藝術大學暑級研習公演劇目。除此之外,本年由臺北延樂軒北管劇團執行辦理「北管傳習計劃」,由劉玉鶯、邱火榮傳授相關技藝。2月4至8日委託臺北藝術大學執行,於傳藝總處籌備處辦理「臺灣傳統音樂研習營:北管樂」。10月25日,臺北市民間遊藝協會舉辦「慶祝臺灣光復臺北法主公廟繞境」,有盛大北管演出。10月29日至11月2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廈門市政府、福建省文化廳主辦,在臺北舉行「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有廈門及臺北兩地北管藝團交流演出。
歌仔戲又名「歌子戲」,是臺灣最受大眾歡迎的本地戲曲形式,以閩南語演唱,亦是各類音樂演出經常合作、引用或改編的劇種。如前文提及臺灣愛樂樂團及臺灣交響樂團,皆有和歌仔戲名角唐美雲同臺演出。2009年臺灣歌仔戲之正式劇目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15齣,其中《貓神》作為年度大戲,於全臺各地巡迴演出;明華園黃字戲劇團演出1齣;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演出11齣;秀琴歌劇團演出14齣;春美歌劇團演出10齣;明珠女子歌劇團演出11齣;國光歌劇團演出3齣;一心戲劇團演出14齣;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演出2場;唐美雲歌仔戲團演出8齣(其中2齣包含前述合作演出);臺灣春風歌劇團演出2齣;河洛歌子戲團演出5齣;許亞芬歌子戲劇坊演出3場;蘭陽戲劇團演出10齣;悟遠劇坊演出23齣;小金枝歌劇團演出2齣;芝山雅韻演出折子戲專場1場;尚和歌仔戲劇團演出3齣;陳美雲歌劇團演出2齣;臺灣戲劇館歌仔戲傳習班及日月傳統歌劇團演出折子戲專場1場及《翠山情緣》1齣;海山戲館、新和興第二歌劇團、宏聲歌劇團、武童歌劇團、小金枝歌劇團、民權歌劇團、為善歌劇團、仁友鄉文化藝術營、勝秋戲劇團、員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地方戲曲社、飛鳳儀歌劇團、臺中教育大學臺灣戲曲社各演出1齣專場,另新臺灣文學音樂劇場特邀明華園孫翠鳳領銜主演「歌仔搖滾音樂劇」《海神家族》。上述劇團,明華園戲劇團總團、秀琴歌劇團、春美歌劇團、明珠女子歌劇團、一心戲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河洛歌子戲團,被當局列為「年度扶植團隊」。
臺灣客家音樂,以八音、客家大戲、山歌歌謠為主。本年,獲薪傳獎、客家終生成就獎的賴碧霞,推出《山歌薪傳典藏專輯》三輯,由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行。5月,高雄美濃客家混聲合唱團赴美國紐約、華盛頓及加拿大多倫多演出。7月至11月,由客家事務部門主辦,舉行「戲說客家.創新傳統──2009精緻客家大戲巡演活動」。9月4日,由臺灣藝術大學主辦「客家戲座談會」。9月至12月,六堆客家兒童合唱團於全臺巡迴演出。11月8日,臺北縣政府主辦「臺北縣各家社團歌謠觀摩比賽」。
本年度臺灣宗教音樂,除常年例行法會佛事以外,還有8月15日法鼓山於全臺北、中、南地區三寺舉行「八八水災罹難超度及受災祈福法會」;9月1日臺灣藏傳佛教聯合會於高雄巨蛋舉行關懷祈福法會;9月13日臺北市政府主辦「中元普渡暨八八水災祈安祭典」等,由宗教音樂力量起到安撫社會民心作用。學術活動方面,10月18日,由臺灣民俗信仰學會、臺北藝術大學主辦,假文山教育基金會舉行「臺灣民俗信仰學會年會暨法教與民俗信仰學術研討會」。
本年度臺灣原住民音樂,除各族各部落常年例行祭典(如7月阿美族聯合豐年祭、10月邵族豐年祭)以外,還有3月舉行之太魯閣族傳統樂舞訓連研習進階班、7月至11月辦理之賽夏族歌謠創作研習班、8月舉行之賽德克族樂舞編導人才培訓營、11月28日於花蓮舉辦之太魯閣音樂節、10月至11月舉行之臺東縣原住民會館樂舞展演活動等。此外,傳藝總處籌備處,於本年度實施「泰雅族北勢群社霧繞部落暨週邊音樂文化採集研究」,至11月30日結案。
再回顧第二十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涉及傳統音樂之獎項評選情況如下:
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古苑尋聲──王世榮的琵琶新視界》,由普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戲曲曲藝專輯獎:《李靜芳個人唱唸專輯(歡喜咱來學阿旦,珠圓玉潤阿旦歌)》,由李靜芳戲曲工作室發行。
最佳傳統歌樂專輯獎:《王鳳珠的山歌戲》,由吉聲影視音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慈悲三昧水懺》,由如是我聞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王明華爵士二胡登峰造極》,由豆菜芽子音樂工作室發行。
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臺灣名角溫宇航表演之《蘭庭六記》,由蘭庭昆劇團發行。
最佳演奏獎:任潔演出之《楓橋夜泊──任潔的古箏懷想》,由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評審團獎頒發給《唱歌吧!》專輯,本輯由馬彼得校長帶領的南投縣東埔國小布農族合唱團演出。特別貢獻獎,頒給臺灣相聲名家、著名演員吳兆南先生。
國光劇團係臺灣公營京劇劇團,並兼演昆劇。本年度國光劇團於臺北醫學大學、新莊高級中學、板橋高級中學、世新大學、精誠中學等機關或校園,辦理推廣講座。1月31日於國光劇場舉辦歲末封箱演出《秦香蓮》;2月28日舉行新春開箱儀式;3月7日於國光劇場演出《呂布與貂蟬》;5月1至3日於城市劇場演出「鬼.瘋」系列,分別演出《烏龍院》(〈坐樓〉、〈殺惜〉、〈活捉〉三折)、《李慧娘》、《嫁妹》、《幽媾》、《宇宙鋒》、《伐子都》、《瓊林宴》等劇;8月22至23日,於國光劇場演出新編兒童京劇《三國計中計》;8月27日,假中山紀念館舉辦「八八水災國劇界關懷義演」,邀集唐文華、魏海敏、劉海苑、陳清河、陳長燕演出《四郎探母》;10月29日,假嘉義市文化中心演出新編兒童京劇《風火小子紅孩兒》。此外,11至12月,劇團赴北京、廈門、福州,演出新編京劇《金鎖記》,引起熱烈迴響。
臺灣豫劇團自2008年脫離國光劇團成為獨立單位,積極從事新編梆子戲的編創演出及傳統劇目的保護承續。1月20日,劇團於高雄團址舉辦新春茶話會及演唱會;1月29日至2月8日,舉辦新春豫劇巡演,劇碼為《秦少游與蘇小妹》及《抬花轎》;4月3日至5月3日,假臺北城市舞臺演出三場新編豫劇《劉姥姥》;9月,以新編豫劇《約/束》之〈折辯〉、〈判決〉兩折,及經典折子戲〈司文郎〉、〈拾玉鐲〉、〈天女散花〉、〈美猴王〉、〈丹朱筆硯〉等,赴倫敦參加第四屆英國莎士比亞雙年會展演;10月27日,赴高雄旗山小學舉辦「八八賑災義演.折子戲精選:豫曲到旗山」活動,演出〈天女散花〉、〈司文郎〉、〈拾玉鐲〉及〈美猴王〉等戲碼;11月,劇團一行四十人赴雲南昆明,展開為期一週的「兩岸豫劇文化交流之旅」,以《抬花轎》及《秦少游與蘇小妹》作為交流劇目。
七、商業流行音樂動態
據臺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之調查,臺灣商業流行音樂自1997年起,即遭遇嚴重的盜版威脅,致使行業萎縮,臺灣地區唱片發行之世界排名亦不斷下跌。2009年,臺灣地區唱片發行之亞洲排名為四(1997年排名第二、2008年排名第四),世界排名第二十八(1997年排名第十三、2008年排名第三十),本年臺灣地區唱片交易總額約為新臺幣1,878,073千元(含實體及數碼發行),相較2008年雖小幅成長2%,但2008年比2007年係大幅衰退17%。
自2001年實體盜版唱片佔整體市場48%之峰值以來,臺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積極協同當局界入整治,此後實體盜版唱片逐年遞減,至2009年僅佔20%。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開始統計起,數碼盜版唱片卻佔整體唱片市場80%以上。
截至2009年,臺灣地區合法網絡音樂販售服務業者主要有四家,分別是:KKBOX(2004年推出)、myMusic(原名EZPEER,2006年推出)、iNmusic(2008年推出,已於2012年結束服務)、muziU(2009年推出),以上各家數碼音樂販售商,大多以月費新臺幣149元任聽(不能存檔)、或單曲新臺幣25元的方式下載,販售合法數碼線上音樂服務。本年的臺灣地區數碼音樂銷售額,約為新臺幣258百萬元,較前一年小幅下降7%。在購買習慣方面,臺灣地區正版音樂產品的銷售比例,實體唱片約佔87%、數碼音樂約佔17%。
2009年6月27日,第二十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頒獎典禮於臺北小巨蛋舉行,演唱類、演奏類各分出版及個人獎,共有二十三項,各項獲獎者列舉如下:
演唱類出版獎──
最佳年度歌曲獎:《魔傑座》收錄之〈稻香〉,周杰倫演唱,杰威爾音樂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國語專輯獎:《不想放手》,陳奕迅演唱,上華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臺語專輯獎:《甲你攬牢牢》,江蕙演唱,阿爾發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客語專輯獎:《愛吃飯》,好客演唱,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南王姐妹花同名專輯》,南王姐妹花(陳惠琴、李諭芹、徐美花)演唱,角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音樂錄影帶獎:《魔傑座》收錄之〈魔術先生〉,周杰倫演唱,杰威爾音樂有限公司發行。
演唱類個人獎──
最佳作曲人獎:《100種生活》收錄之同名歌曲,盧廣仲作曲,添翼創越工作室發行。
最佳作詞人獎:《甲你攬牢牢》收錄之〈電車內面〉,巫宇軒作詞,阿爾發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編曲人獎:《Start from Here》收錄之〈As Love Begins to Mend〉,Martin Tan編曲,臺灣索尼音樂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南王姐妹花同名專輯》,陳建年製作,角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單曲製作人獎:《神秘嘉賓》收錄之〈眼色〉,王治平、郭文宗製作,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國語男歌手獎:《魔傑座》,周杰倫演唱,杰威爾音樂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臺語男歌手獎:《行棋》,翁立友演唱,豪記影視唱片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陳珊妮演唱,大樂音樂企業社發行。
最佳臺語女歌手獎:《講乎自己聽》,黃乙玲演唱,娛樂線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客語歌手獎:《唬客船長》,劉劭希演唱,傳響多媒體工作室發行。
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Gaga》,雲力思演唱,大大樹音樂圖像發行。
最佳樂團獎:《後青春期的詩》,五月天演唱,相信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演唱組合獎:《南王姐妹花同名專輯》,南王姐妹花(陳惠琴、李諭芹、徐美花)演唱,角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新人獎:《100種生活》,盧廣仲作曲,添翼創越工作室發行。
演奏類出版獎──
最佳專輯獎:《倒影 吳書齊爵士樂團》,華納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演奏類個人獎──
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倒影 吳書齊爵士樂團》,吳書齊製作,華納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最佳作曲人獎:《尋找精靈──紀華麟》收錄之〈森林的呼喚〉,紀華麟作詞,異視界數位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除以上獎項外,大會另評選出「評審團獎」,由《敬!李雙澤──唱自己的歌》(參拾柒度製作有限公司發行)專輯獲得;另頒給滾石集團總經理、亞洲數碼音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段鍾潭「特別貢獻獎」。又本屆金曲獎,因時屆二十週年,特舉辦「我的最愛.一首歌」票選活動,將第一屆(1990年)至第九屆(1999年)、第十屆(2000年)至第十九屆(2008年)分為二組,由群眾於網絡上針對114首曾獲金曲獎歌曲進行為期一月的票選,計49820人次投票,最終選出兩批最受喜愛歌曲:張學友〈吻別〉、江蕙〈惜別的海岸〉、張學友〈祝福〉,以及江蕙〈家後〉、張惠妹〈真實〉、五月天〈溫柔〉,另張學友與江蕙獲大會頒發特別獎座。
第四十四屆金鐘獎,於本年9月20日及10月16日,假臺北中山紀念館分別舉辦廣播類及電視類頒獎典禮。其中,廣播類流行音樂節目獎由中央廣播電臺《好歌音樂館》獲得,非流行音樂節目獎由竹科廣播電臺《IC小提琴名人堂》獲得,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由竹科廣播電臺黃介文(《跟著音樂去旅行》)獲得,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由竹科廣播電臺劉馬利(《IC小提琴名人堂》)獲得,音效獎由正聲廣播電臺高雄分臺吳坤龍(《床邊的紅毛港故事》)獲得。電視類音效獎,由王希文、曹源峰、高偉晏(公視人生劇展《曬棉被的好天氣》)獲得。
第四十六屆金馬獎,於本年11月28日假臺北縣政府大樓舉行,其中最佳音響效果由張經緯(《音樂人生》)獲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由竇唯、畢曉笛(《李米的猜想》)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由曾檐作詞并曲、陶紅及譚維維演唱〈遇見〉(電影《米香》歌曲)獲得。
由王偉忠、詹仁雄製作的電視節目《超級星光大道》,於本年4月3日起開始第五屆賽事,歷經半年餘競爭,10月9日舉行總決賽,評選出之十強優秀歌手,為孫自佑、劉明湘、梁曉珺、徐詠琳、李杰宇、楊駿文、曾梓淞、林育澤、王璿、胡采書,而第六屆賽事則自本年11月開始舉行,翌年5月結束。由三立電視臺推出的同類型選秀電視節目《超級偶像》,於本年2月7日開始第三屆賽事,7月18日舉行總決賽,評選出之十強優秀歌手,為朱俐靜、楊蒨時、段旭明、陳以岫、羅平、陳怡帆、張誠菡、蔡昌憲、鍾舒祺、杜寶珍,而第四屆賽事則自本年11月開始舉行,翌年7月結束。
本年4月,一系列搖滾、電音活動,於臺灣南端旅遊盛地墾丁舉辦,分別是位於鵝鑾鼻公園的「正宗2009春天吶喊」(4月3日至5日),位於貓鼻頭的「春浪音樂節」(4月4日)、位於福華大飯店的「S.V.C. 2009停止惡性循環海洋音樂節」(4月3日至4日)、位於恆春機場的「激音改造」(4月3日至4日)、墾丁吶喊春天派對(4月3日至4日)及「春浪恆春電音」(4月4日)等。這些活動,時間、地點、名稱、性質多有相似,無疑存在大量商業炒作因素,但也確實提供中外著名及小眾獨立樂團一次大型匯演的平臺,影響力甚大。
本年7月10日至12日,由臺北縣政府主辦之「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邁入第十屆,此係每年夏季於貢寮福隆海水浴場舉辦之搖滾流行音樂節,本屆活動口號為「搖滾十代」。在三天的活動中,有超過三十團以上非商業經營之搖滾樂團演出,並自活動中遴選出表現優異之團隊。入圍「海洋大賞」的樂團,有「喵濟功德會」、「NEON」(並獲「評審團大獎」)、「Full House」、「MATZKA & DIHOT」(並獲「海洋大賞」 稱號)、「鐵香蕉」、「大囍門」、「小護士」(並獲「海洋之星」稱號)、「Miss Dessy」、「Over Dose」、「SOUNDBOSS騷包」等。
由著名樂評家楊忠衡擔任藝術總監及編劇,改編自廖蕾夫(本名廖風德)小說原著,知名作曲家冉天豪作曲與編曲,韓豈傑劇本改編,王友輝、澎恰恰(本名澎漳粲)、楊忠衡作詞,「音樂時代劇場」製作出品與發行的音樂劇《隔壁親家》(臺灣音樂劇三部曲之二),於本年隆重推出,自2009年8月14日晚間假「兩廳院」戲劇院首演,至8月16日一連演出五場,又於年底假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3場。全劇邀請臺灣著名本土諧星澎恰恰、許效舜領銜主演,並有洪瑞襄、程伯仁及江翊睿等活躍於劇場的實力派歌唱家共同演出。截至今(2015)年為止,《隔壁親家》已演出達38場次,其題材與語言的本土特質,頗受大眾喜愛,劇中由楊忠衡作詞的歌曲〈夾在書頁的信〉,更使楊氏獲得第二十一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詞人獎。
本年伊始,陳昇於臺北市舉辦跨年演唱會。元月中旬,陳綺貞於臺北小巨蛋舉辦「太陽」個人演唱會。4月初,劉家昌於臺北小巨蛋等地舉辦「往事只能回味」演唱會。4月6日,臺灣女歌手阿桑(本名黃嬿璘),因患乳癌末期於臺北縣新店逝世。5月中旬,孫燕姿、費玉清分別於於臺北小巨蛋及高雄至德堂等地舉辦個人演唱會。6月中旬,楊乃文於臺北小巨蛋舉辦「Have Faith!」個人演唱會。12月,鳳飛飛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等地舉辦「流水年華」個人演唱會。
八、文化資源
據臺灣文化事務部門統計,2009年臺灣當局總預算中,文化支出預算總金額為新臺幣26,979,874千元,相較上年增加新臺幣4,792,999千元,約佔全體總預算1.49%,實際支出執行率達91.68%,而本年文化預算佔GNI比例為0.21%。
本年臺灣當局總預算中,編列新臺幣306,774千元,用於「交響樂團業務」,實際作為臺灣交響樂團之資金補助,相較上年增加7,143千元,人事經費不變,但提昇版權處理、研究發展、行銷企劃、媒體宣傳等費用。此外,在涉及「兩廳院」之預算項目中,編列年度預算新臺幣714,970千元,較上年減少2,956千元,但指定撥款新臺幣16,244千元專門用於補助臺灣愛樂樂團業務經費。在支持傳統藝術發展方面,編列京劇藝術維護與發展預算新臺幣44,620千元,較上年增加13,200千元,用於補助國光劇團經費;豫劇展演與推廣預算新臺幣19,570千元,較上年增列5,600千元,用於補助臺灣豫劇團經費;臺灣音樂資源整合預算新臺幣18,979千元,與上年相同;國樂展演與推廣計畫預算新臺幣72,688千元,較上年增列930千元,用於補助臺灣國樂團經費。
人力資源方面,本年臺灣當局文化相關機關,一級機構有3,981人、文化事務部門有1,677人,各縣市政府共有1,986人,相較前一年一級機構有2,273人、文化事務部門有1,100人,各縣市政府2,015人,除地方人力略微減少以外,各一級部門均有小幅成長。除具公務員資格的人力資源以外,臺灣義務役男服社會替代役、從事文化公務工作者,於文化事務部門有135員,其中10員於臺灣交響樂團服役,另有324名役男於各縣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處服役。
考量當時臺灣地區行政區劃情況,以下僅就臺北、高雄(未併縣改制),兩座設有公營樂團的一級城市,考察地方縣市政府文化預算情況。據臺北市主計處資料,本年文化局主管預算編列新臺幣1,579,016,537元,較上年增列243,835,076元,其中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業務預算編列新臺幣182,885,490元(較上年增列27,908,596元),臺北市立國樂團業務預算編列新臺幣185,159,009元(較上年增列70,986,182元),市轄重要演出場地中山堂預算編列新臺幣70,187,402元(較上年增列11,590,915元),市立社會教育館(即城市舞臺)預算編列新臺幣155,114,836元(較上年減少13,759,894元)。在該年度的文化局施政計畫,特別將「臺北藝術中心」、「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納入建設重點。
據高雄市主計處資料,本年度高雄市政府文化支持預算編列新臺幣1,229,263千元,其中35,130千元用於表演藝術推動、74,126千元用於文化中心業務(至德堂、音樂館等)。另由於體制不同,高雄市國樂團及交響樂團,非屬於地方政府的事業機構,故未由政府直接撥款、編列預算,而是採取「捐助」基金會的方式,支持樂團營運(故樂團名稱未冠「市立」字樣)。本年度高雄市政府捐助高雄市交響樂團新臺幣29,400,000元,捐助高雄市國樂團新臺幣32,500,000元。
文化展演場地方面,據臺灣文化事務部門統計,若涵蓋博物館、美術館、演藝廳、影院、寺廟、茶館等相關設施,本年臺灣文化展演場地合計有3,854處,較上年增加137處。若聚焦於專職藝文展演場地、演藝廳、劇場(含音樂舞蹈教室或排練場),本年臺灣共有157處,較上年略增6處。而這些專業表演場地,以臺北市44處最多、臺北縣22處次之,情況最不理想者為馬祖地區,本年該區尚無任何專業表演場地。
九、其他重要事件
由臺灣教育事務部門指導,各縣市政府及教育廣播電臺主辦,宜蘭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等政府承辦(決賽),臺灣國樂團、實驗合唱團、臺灣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市國樂團、臺灣口琴藝術促進會聯合協辦,2009年度「全臺學生音樂比賽」援例舉行。本年度競賽,參賽資格分小學、初中、高中(職)、大專,各分團體及個人項目,再分A(音樂班)、B(非音樂班)組。其中,團體項目包含合唱、兒童樂隊、管弦樂合奏、管樂合奏、行進管樂、弦樂、室內樂、國樂合奏、絲竹室內樂、直笛合奏、口琴合奏等,共十一大類、二十三小類,計一百個類組。個人項目,包括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中胡、高胡、二胡、簫(含律笛)、梆(曲)笛、嗩吶等器樂獨奏及聲樂獨唱,共有十四大類,計一百零四類組。個人項目不分區競賽,團體項目則分北、中、南三區進行,由各縣市於本年年底自行辦理初賽,再由晉級隊伍聯同個人項目參賽者,於翌(2010)年3月辦理決賽。
本年元月9日,「兩廳院」舉行新版場地設備租用規定說明會,與島內45家主要租用單位宣達交流。此外,自本年5月6日起,「兩廳院」售票網系統升級,亦與著名便利商店7-11合作,民眾可利用店內多媒體機臺購票或取票,能更輕易地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在此之前,民眾若要購票,僅能赴指定或特約網點辦理。
本年12月26日,高雄市政府於文化中心展演平臺舉辦「大樂必易──黃友棣」特展,以生平、人格特質、音樂創作思想及音樂教育情操等層次,向大眾介紹這位著名作曲家,展覽持續到翌年1月31日。
十、結語
綜上所述,2009年臺灣音樂發展暨研究,大致有以下幾種特色:
一、結構完整、頗具系統:從前文得知,臺灣音樂發展、高等教育暨學術研究,尚屬均衡成長。雖然在專業作曲競賽中,風格技法側重當代,學術研究中以演繹詮釋為多,但幾乎所有活動項目、學術課題領域,都有豐富且實際的成果,且見到諸多醉心追求當代技法的作曲名家,願意為青少年學童編創流暢作品,可見整體的美學素養及藝術品質,仍是較具高度及廣度的。
二、雅俗共賞、中西併重:藝團涉獵通俗內容,西樂夾雜傳統民間因素,使得作品易於品味欣賞,將是黎民百姓喜聞樂見的事情。由於臺灣文化活動大多受當局或各縣市政府指導或贊助,推廣普及型的教育活動則顯得相當重要。臺灣愛樂樂團、臺灣交響樂團與傳統戲曲同臺,又臺北市立國樂團大膽與西樂及外國唱片廠牌合作,或許是呼應張繼高所提倡之音樂生活化理念,有所關聯的各種試驗。
三、面貌多元、層次豐富:由各縣市政府及民間團舉辦的節慶活動,無疑是臺灣地區文化氛圍的極大亮點,主題種類眾多,應有盡有,且可看出各個活動已行之有年、頗有成效,又盡可能在單純的節目策演之餘,舉辦週邊娛樂、技藝或學術項目,強化功能,而非曇花一現。傳統宗教音樂則不只是日常生活的祭祀科儀,更聯同各種文藝活動及音樂演出,成為本年度重大災難後,心靈重建的最大正能量來源。
四、商業流行、充滿活力:即便因盜版唱片使得整體行業萎縮,但臺灣商業流行音樂仍蓬勃旺盛,每年新人輩出、創意不絕,且於臺灣各地舉辦的搖滾電音聚會,雖造成輿論略有爭議,但卻也無心插柳,成為與藝術音樂相關節慶遙相呼應的重大事件,將臺灣地區的音樂地圖勾勒得更加完整。
五、政策支持、仍待優化:雖然臺灣當局及各縣市政府,對於音樂活動的軟、硬體均有實質補助,並且相較過去更為提昇,但可發現區域差別仍舊明顯,臺北等都會區獨享豐富資源,中、南、東部甚至離島地區則較為弱勢。此外,當局對於公營藝團的補助,顯得曖昧不清,對號稱最高級別的臺灣愛樂樂團,資金支持明顯不足,而高雄市的「捐助基金會」方式,亦使成效監管產生盲點,這些問題均有待釐清並解決,方能更進一步完善臺灣的文化環境。
礙於篇幅及筆者能力所限,觀察視角、行文敘述,或有欠缺周詳之處。僅以此文作為素材及事實之陳列,提供基礎認識之平臺,若有未臻完美或其它疏忽之誤,尚祈讀者諒解,並請方家不吝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