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資訊】
表演團體: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藝術團民族樂團、大中青少年國樂團、雙十國中音樂班、光復國小音樂班、楊春林指揮、洪佩珍指揮。
演出節目:《逢城獻頌、雅歌肇慶》。
本文依據: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下午七時於逢甲大學體育館主球場。
【前言】
說起中國人民大學,我一點兒也不陌生!在北京的好友正是人大畢業的,四月去北京旅遊時也在裡頭兒轉了幾圈,網路上也看過多次對於人大藝術團的贊賞,透過民族樂團放置於網路上的錄音,也讓我提早感受了他們精湛的技巧!
此次是逢甲大學四十五週年校慶,請來了姐妹學校最具知名度的民族樂團,可真是給足逢甲面子!人大民樂團在首都北京,乃至於全中國,是數一數二的高校民族樂團,其成員均非音樂系生,但成就卻高於科班。這回來了四十多名團員,演奏了不少拿手曲目,讓愛樂觀眾挺過癮的!
【場地與觀眾】
這次音樂會選在新建落成的體育館主球場。有人認為,把如此高知名度的樂團安在體育館表演,是外行行為,純粹是為了炫耀;我原本也擔心,會像之前臺北巨蛋一樣,除了大家熱鬧以外,只會是一團糟。想不到,體育館的場地除了觀眾席位與表演舞臺的設計有些奇怪外,其場地還算是挺好的!比起校內育樂館,體育館球場沒有惱人的冷氣噪音,也不會有附近社團的排練聲,且能容納較多的觀眾及表演者,算是一個過得去的表演場地。
只是,學校的鐘聲仍舊會滲透進來,雖然不明顯,但也會破壞了演出的進行。我認為,逢甲大學提倡人文素養教育,就應該興建一個一千席的劇場,或者是改造育樂館,這樣才能提供良好的藝文環境。
令人不滿的,校方竟然是強押了許多班級的學生前來參加,有「充人數」之嫌。雖然,這麼重要的表演是需要以「座無虛席」表現雙邊的禮數及面子,但強迫的作法只會造成現場秩序混亂,影響愛樂觀眾的欣賞。我就曾好幾次回頭勸阻一旁講電話、聊天、收簡訊的同學。
音樂會還是應該辦得像音樂會,弄得像朝會就不好了!我還擔心,人大的同學在會場看到那麼多穿軍服的「蔣匪幫軍人」,會不會抗議呢!
【技術好得沒話說】
說良心話,我很久沒聽過這麼「完美」的民樂演奏會了!過去有聽過一些公立樂團、學校樂團的演奏,均讓人不是很滿意;這次人大民樂團來訪,讓我一解心中之悶,給我了極佳的印象!
基本上,場地對音響的限制還是有的,雖然低音群極易顯現,但弦樂器似乎就沒那麼幸運了,場地太高、太寬,導致胡琴組聲音有些單薄。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很能體會其中的高超演奏技術。
最明顯的是嗩吶。很多時候聽民樂演奏,最擔心的就是嗩吶了,往往是成也嗩吶、敗也嗩吶,一段樂曲的高潮及磅礡,就靠這幾隻細長的樂器,但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成為眾人發出大笑的禍首。
令人驚嘆的,是人大民樂團演奏過程中,嗩吶一直保持著響亮、廣闊的聲音,不吵、不噪,反而讓人喜歡。笛子組亦有此特性,音準、節奏都保持在極佳的狀態,讓人難以忘卻!演奏《望春風》時,簫的特色迷住了全場觀眾,獲得了眾人極高的評價。
根據我的觀察,北方的樂團總是比較強調力度,因此打擊樂也是一強項。讓我很贊賞的就是人大民樂團的打擊手,有位男同學打定音鼓,忘情地揮舞著雙手,看他打鼓就是一門藝術!還有幾位女同學,無論是鑼、鐃、鈸、鼓,都是用全身軀下去打的。在力道上奔放許多,給人極強烈的震撼!尤其在《鬧新春》、《熱情奏響》等曲目中,可見其雄厚的功力!
【了不起的作曲與指揮】
此次領團的,是作曲家、指揮家楊春林先生。演出的曲目中,大部份都是楊春林作曲或配器的。在此,忍不住要贊美楊春林的才華及創意,讓民族管弦樂的音響如此豐富、有趣!
楊春林的作曲優點,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和聲、二是節奏、三是風格。眾多曲目中,可以聽見獨特的和聲組織,不會太通俗,又不會太過不和諧,一切都處於很「新奇」的狀態。另外在節奏上,楊春林很大膽的用上了打擊組的特性,狂野、奔放地展現年輕樂團的實力。更令人佩服的,是融入了「爵士」的風格,使民樂更加活潑、有趣;如《青春之序》、《熱情奏響》的幾段,還有返場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利用笛子、二胡組的變化造就有趣的音響,這點是很值得當今民樂作曲家學習的。
而博得滿堂彩的《熱情奏響》,更是大膽地把打擊樂演奏主題旋律,在運用嗩吶等吹管樂器營造大氣勢的效果,震撼了全場觀眾,也快掀翻了體育館屋頂!
【兩岸大盤點】
「盤點」是大陸上流行的辭彙,有「檢視」之意。這次的音樂會,另邀了臺灣一些單位共同聯合演出,亦選了三首臺灣民樂作品:《臺灣追想曲》、《酒歌》、《歡樂中國節》。
或許是聯合演出的單位,年紀較小,技術尚待進步,但總覺得整體感受不如人大民樂團單獨演出來得整齊、有序,聯合樂團演出時明顯可感受到節奏、音準的問題。而臺灣指揮洪佩珍老師也比較含蓄,不如楊老師來的熱情、開放,速度及力道上都比較保守。
因此,《臺灣追想曲》的速度慢了,不如去年臺北市立國樂團在小巨蛋演出版本,來得有勁;我認為,既然曲中大量運用了打擊樂、排鼓,就不要太拘泥,要使點力才行!這也是我觀察了很多學生樂團,發現臺灣學生太怕犯錯,吹不大敢吹、打也不大敢打,什麼都小小心心、躡手躡腳,表演出來只有兩個字──心虛。
而曲目部份呢?憑心而論,我認為臺灣的作曲家還要在加把勁!我們在楊春林的編配與創作中,見到了「創意」,這已經不是之前所說的拼圖、接骨了,而是有創意的創作。我樂於見到民樂作曲能有這種新的發展,能給人許多啟示及後續作用,這是正面的、值得鼓勵的!
另外,大陸的指揮家們走過了文革的「樣板式指揮」,現今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楊春林的指揮極富「表演效果」,也吸引了不少掌聲,確實也因他的指揮方式,能凝聚較多團員的注意力,演奏時整體表現較佳,效果較好。
【結語】
有人說我寫的樂評都太負面了,都是為了批評人寫的。後來我思考一下,總是也寫一些好的、讓人高興的東西吧!
音樂會在不止的掌聲中結束,我與同學步出會場,仍討論著剛才激昂的樂章。這樣一場音樂會是高水準、高素質的,而今日不用門票即能欣賞,讓我備感幸運!甚至,因為對此次音樂會的幾首曲目太喜愛,透過人大民樂團的網站,把該作下載到電腦上,反覆欣賞,持續回味。
對於這令人難忘的音樂會,只對人大民樂團有句評語:「真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