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狂想與沉思》(臺中場)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莊舜旭(指揮)、沈孟生(鋼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7年7月11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觀後小記】
一、這是我第二次看臺大交響樂團。前一次是好幾年前(可能是我讀大學時),與老師、同學,在港區藝術中心所欣賞的印象頗佳節目。這次臺大交響樂團造訪臺中歌劇院,在中劇場舉辦演出,見著曲目合適、票價不貴,就決定捧場了。現場許多樂手親屬,以及臺大校友,但很多人中場休息就走了,下半場座位明顯空很多。
二、第一次認認真真在中劇場看管弦樂演出。(上一次是NTSO伴奏的冬之旅,但那時樂隊在樂池,且加了擴音,為歌手伴奏。)說實在,中劇院音響差多了,沒有反響板,只有黑色底幕,管弦樂聲音很乾,只有離觀眾較近的鋼琴(且琴上有反響板)好聽。由於聲音乾,樂隊的諸多缺陷也一露無疑。
三、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臺大交響樂團比起之前的良好印象,程度下降了些,或許現在大學生不愛參加社團活動吧。比較可貴的,是樂隊雖說不大,但均衡做得不錯,管樂與打擊比較克制,不會壓過弦樂,聲部之間還算比較緊密,樂手的主動性也有所培養。
四、弦樂太過謹慎,不敢放膽去拉。《威廉泰爾序曲》一開始的大提琴獨奏,有些顫抖,全曲也聽得有些緊張,不是很奔放。(但小號獨奏還不錯。)
五、樂團與青年鋼琴家沈孟生合作,演出蕭邦《唐喬望尼》主題變奏曲,以及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唐》情緒不錯,獨奏家觸鍵很柔美,樂團也搭配合宜。《帕》有些不夠流暢,沒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欠缺了點什麼。
六、上半場結束前,沈孟生返場演奏《望春風》,可能是自己編曲的,非常好聽,是截至目前為止,我聽過《望春風》的最佳改編版本!很完善地運用鋼琴各個音區,製造出不同的情調風格,令人驚豔!
七、下半場壓軸,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但聽得有些乏味,小孩開大車,曲子對樂團來說太難了,基本上只是過了一遍,仍有待持續打磨。但以學生非科班樂團來說,臺大交響樂團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基本的音樂性有表現出來,頗有品味。
八、返場令人意外,選演《瑤族舞曲》,真是天外飛來一筆呀!《瑤》的表現好多了,尚且到位,但管樂聲部有些許地方不大熟練。
九、節目冊內容很充實,但編輯方面的體例,以及頁碼的估算排版,還可以改良。後面空了三頁比較突兀……(完全可以把前面的紀念文章,字級放大一點,整本排滿。)
十、臺大有這樣的樂團,很令人羨慕!誰說交響樂團一定要音樂系學生才能組呢?愛樂者自可成之。明年是臺大交響樂團五十週年,希望會出現更好的演出!(也希望更多大學,尤其母校逢甲,有朝一日也能有自己的管弦樂團……)
你覺得演出水準上的差異,與指揮的能力關係大嗎?
忘了之前看的是誰指揮…雖然莊指揮風格比較保守,但已經相當努力。其實團本身的規模與實力還是比較關鍵,選曲太冒險了(據稱是團員選的),無法發揮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