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被出賣的臺灣》預告:
電影《被出賣的臺灣》,如同《彈道》一樣,都是得依觀眾的意識型態不同,分別覺得好看、難看的電影。
理由相當簡單。假如我是民進黨支持者,我會願意看《彈道》這部諷刺陳水扁槍擊事件的電影嗎?又如果我是反對臺灣獨立的人士,還會靜得下心來看《被出賣的臺灣》嗎?從政治光譜看來,我是後者,但我選擇靜下心把這部電影看完了。
透過一些管道,找到了《被出賣的臺灣》,片長一百分鐘,選在風雨之夜看完此片。這種影片,是不好一刀劃分好看、難看的,而是要分別從電影技法、故事邏輯跟歷史信度三種方面檢視。
在電影拍攝技法方面,有好有壞,雖然場景是在泰國等地搭建拍攝,但對於還原1980年代的臺灣景緻,還是滿細膩的。雖然有些字型使用得不是很正確,有些照片、政治宣傳看板有些誇大,但對於氣氛營造還是滿到味的。但既然號稱是好萊塢製作,怎麼找不到一些會說標準普通話、又會演戲的人呢?那些飾演高官的人都操著一口不流利的美式中文,聽著還真是起雞皮。要說找不到「義氣相挺」的、具相同政治理念的演員,那找個配音員總可以吧!總之,這樣的鱉腳中文,是大大地替此部電影質感打了折扣。演技方面,倒還馬馬虎虎,男主角幹員的表情似乎太過一致,有些東方面孔演員的情緒又太過浮誇,讓我想到《天下父母心》的白玉蘭。難道臺灣人演戲都只走這種路數了嗎?
故事邏輯呢?還成。有頭有尾,該交待的也都有交待,只是有些畫面還是比較突兀的。例如明一家子人真那麼有本事嗎?若有這種內線本事,總不會落得個餐廳小弟一職吧。(或者那只是個煙霧彈?)片中「國賓大飯店」的房間內裝不錯,很高檔,但外表怎麼看都像是個招待所。雖然片中幹員只是「隨便走走」,又怎麼軍警逮補李大維的場所正好在飯店附近呢?另外,軍服的樣式,還有佩帶眼鏡的樣式也需要再考證。最後一幕的將軍究竟跟幹員講了什麼呢?都是「故意留下的懸疑」。若要說較大的敗筆,我倒不認為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美國政法人員會如此魯莽,或那麼地「唱高調」。我也曾跟一些美國官員接觸過,他們可是很「掌握狀況」的。
不管怎麼說,故事是交待了,該讓觀眾知道的「秘辛內聞」也都講了,反正故事也不是片中最大敗筆(假設故事是虛構的話)。最大的敗筆,還是在歷史信度方面。
編導人員在《被出賣的臺灣》劇情中安插了「極大量」的「臺獨史觀」,這種史觀真的是正確的嗎?說來臺兩百萬「外省人」統治著一千八百萬「臺灣人」,這兩百萬人難道都是高官顯貴?我爺爺隨軍隊來臺,一下基隆港就被劃為「無職軍官」,難道「無職軍官」也能「統治」臺灣人?
在講述所謂「二二八事件」,也是搞得一副正氣凜然樣貌,令人發寒。首先,「二二八事件」的起因我們大多是瞭解的,就是政府查輯私煙(當時貨物嚴格管制),公務員(無論惡意還是無意)打死了商販,於是引來民眾抗爭,抗爭範圍擴展到「要民主」,這樣的現象使得行政當局派兵陣壓。估且不論後續處理手段人不人道,但「二二八事件」應當不是片中的明所述之:「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佔領臺灣五十年後總算走了,我們本來很高興,但當中國內戰開始後,蔣介石的軍隊被毛澤東的共軍打敗,蔣的軍隊開始來臺。起初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大多數的祖先從大陸來,但之後我們開始了解他們戰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竊取大陸人民的財產,就像他們竊取我們的一樣。他們來臺灣後,看到我們的富裕,他們的所做所為就像他們擁有這裡的一切,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我們臺灣人團結起來,要求正義跟法治,他們派出軍隊開始殺戮,他們屠殺的對象很明確,他們殺了政治人物、商人、記者、知識分子、任何可以組織政府的人、整個世代的菁英。……」
況且,這部「好萊塢」製作的電影,犯了跟三立電視臺新聞組人員一樣的錯誤,就是拿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查輯走私人員的影片、照片,強套在所謂「二二八事件」上。這樣的指鹿為馬,為的是什麼?難道是電影效果嗎?編導是所謂的「臺美人」(即所謂臺裔美國公民),除了對歷史無知以外,其政治企圖是我們無法猜測的。倘若國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造成的傷亡讓這些臺獨份子產生仇恨,請問這些臺獨份子恨不恨血洗基隆港的日本人?恨不恨第一批所謂「外來者」荷蘭人、西班牙人?又倘若仇恨仍存,那這些臺獨份子是不是要建立一個朝鮮式的、仇恨式的所謂「臺灣國」?
當然,電影拍攝起來總是比較誇大的,就像《十月圍城》一樣,孫中山搞革命卻讓香港像「華山比武」一樣,不也很不實嗎?相對的,《被出賣的臺灣》不但充斥著這種不實,反而像法輪功拍攝《震憾》一樣,透過大量的口白、講述、字幕表達政治理念,是相當廉價且低級的,再加上編導並未很用功地考察歷史,以較客觀的立場看待歷史,一鼓腦兒的拋灑所謂「政治理想」(卻沒想到革命是真的要付出代價的),到底是智慧,還是愚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