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O瘋狂的六月,總算來到最末兩場演出……
—
#1
…詳全文(共1244字)
NTSO在經過平淡無奇、沒有太多亮點的四、五月後,一口氣在六月推出四檔重磅節目:普契尼《波希米亞人》《托斯卡》的歌劇音樂會,理查.史特勞斯《阿爾卑斯》,以及布魯克納第六號交響曲。而NTSO為了兩齣歌劇音樂會,甚至在年初成立了NTSO合唱團,就算高雄春天藝術節在同個檔期推初全製作版的《波希米亞人》,都很難撼動我對NTSO這個音樂會版製作的好奇心。
…詳全文(共1947字)
註一:本文刊登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2010中國音樂年鑑》,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17年。
註二:由於本文係為《2010中國音樂年鑑》供稿,故涉及臺灣地區公務機構名稱處,使用大陸規範詞彙,而非原名,特此說明。
…詳全文(共27330字)
2018年5月底,在一週之內,看了四場有意思的音樂演出,雖累,但各有不同收穫。按例,隨便寫寫,留點小記。
—
#1
…詳全文(共3083字)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王者之音》
演出單位:國家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葉詠詩(指揮)、Alexei Volodin(鋼琴)
…詳全文(共922字)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英雄 巨擘 貝多芬》拉赫林與國臺交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Julian Rachlin(指揮、小提琴)
…詳全文(共744字)
※為何要談「人民音樂家」?
我是從校勘《黃河大合唱》的版本過程中,踏入中國近現代音樂學術領域的,由此擴及的冼星海相關問題研究,免不了看到海量的、用作形容冼星海的一個詞彙──「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不是唯一一位人民音樂家,而這五字頭銜直至今日也時常出現,但恕我讀書不力,翻來覆去總是找不到一個可靠文獻,確切說明究竟「人民音樂家」代表什麼意思。又關於「人民音樂家」,此一稱謂在何種情況下得以成立、或被確認?這一詞彙究竟有無專屬所指?在現時又是如何被使用?諸多謎團,開啟我的好奇心。於是,便想隨筆雜文,試著碰觸、分析這個眾人習以為常卻難以準確定義的言語吧。
…詳全文(共5051字)
交出論文初稿後,就一直尋思著到哪去放飛自我。去大陸吧,假期可能不夠;去日本吧,花費太高;去東南亞吧,可能太熱。雖說香港常去,但聽聞中大合唱團有演出,以及可以在港、深途中順便辦些事情,就決定在甫上完課後,拉著箱包直奔清泉崗,度個小假了。
…詳全文(共2276字)
三月,看了NTSO三場音樂會,但因為前幾天在趕論文進度,沒立即寫下觀後小記,現在一併補齊吧。
—
#1
…詳全文(共22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