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以為我愛寫這些東西,字數多、又不一定講清楚,就算講清楚了還會被眾多網民曲解,更何況把時間拿來寫論文,我或許能提早點畢業,若拿來寫散文,還能騙點稿費買手錶。但是,就如同我今天參與完「罷免連署」後在臉書上寫的:
…詳全文(共5176字)
分類: 大城小事的觀察
民主,學生會不會?!(一)
五月四日剛過,在臺灣叫「文藝節」、在大陸叫「青年節」,不管叫什麼名字,無非是為了紀念引入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賽先生(Science,科學)的「五四事件」。但可惜這些先賢先烈了,想當年全中國的優秀菁英、高等院校的「自治團體」,無不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共同為建設民主法治的新中國而奮鬥,想不到,物換星移,同樣是「高等院校『自治團體』」,竟然可以把當年的救國大業作賤成掌中玩物。別以為只有民主被破壞了,身為「高等院校」的「知識份子」,行事態度及表達邏輯低能至極,不也是某種程度缺乏了科學精神嗎?那麼請告訴我,我要怎麼相信你們這票莫名地「優秀青年」去處理「青年發展政策」等理念遠大的國家發展目標呢?
…詳全文(共4520字)
笨蛋,重點在權力濫用!
難怪現在大家都注重眼球經濟,原來要有一些高爭議的話題才能獲得大家關切。我那麼認真特地到北京看了《紅色娘子軍》,並在隔日亦很認真寫了一篇劇評,無人聞問,而昨日一篇〈經過重重磨練,終於變成政客!〉,竟然獲得六百九十多個「讚」。其實我也不願意蹚這個渾水,因為真的太渾,純粹就是以此可受公評事物,發表己見罷了。
…詳全文(共2801字)
經過重重鍛煉,終於變成政客!(談2013年逢甲大學學生會長取消新任學生會長選舉事件)
↑直至投票日晚上仍在播映的選舉消息。
今天,我才聽聞一件可笑至極的事兒:逢甲大學現任的學生會長,在目前辦理新任學生會長暨學生議員、各系學會會長及民意調查四合一選舉時,因感到校方對選舉事務「介入過多」,恐影響選舉公平,故在四月廿二日簽署、投票日當天凌晨發佈一紙「命令」(又稱「學生會長令」),宣布是次選舉將停止舉辦新任學生會長投票相關事宜。雖然其它項目的選舉依舊不變,但關於新任學生會長如何產生,將待日後再議。
…詳全文(共3073字)
基層「人大代表」選舉掠影
(本文榮獲陸委會.第二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紀實圖文組」之最佳圖文獎。)
//
我曾赴上海同濟大學交流一學期,不僅充實學習所需,也經歷許多有趣事物。碰巧,該學期兩岸各有重大選舉,雖選舉的形式、效度與信度各有不同,但我從未親見大陸如何選舉,不免好奇民主究竟怎麼「集中制」,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治下的大陸地區,民意如何表達決議,引人遐想。
…詳全文(共1498字)
沒文化,不分國界
↑正在樹立船桅、準備燃燒的王船。
三年一度的東港「迎王」,重頭戲就是將王船推到海邊,與庫錢、紙紮物一同燃燒,象徵王爺代天巡狩,並將農曆七月結束時未「回去」的小鬼們一併送走,有祈福之意。另一說法,是以前瘟疫頻傳,透過大量燃燒造成高溫,可降低疾病傳染,使人健康平安。這些說法無論相不相信,畢竟都是宗教儀式,再者說入鄉隨俗,當全東港鎮八、九成的民眾為此全力以赴時,作為外地人,更應該謙卑好學地觀察,去瞭解這一習俗,或者靜靜地看,看個熱鬧也行。
…詳全文(共1614字)
逛逛也好
(本文選段刊登在《申江服務導報.申週刊》2012年10月3日第7版「潮城市」,點此處觀看該專欄PDF檔案。)
//
誠品在我眼中,原不是好書店。它書品賣價貴、鮮少折扣,以各種產業行銷、文化傳播的理論解剖分析,可輕鬆戳破那美妙華堂的神話。從各網絡論壇大肆冷嘲熱諷(尤其是鄉民群聚的PTT),幾可斷定誠品就是為文青、或想要成為文青的各類人群裝屄用,也被意淫成宅男泡文藝女的絕佳場域。選擇法文「Eslite」(菁英)為名,有意無意把高尚低俗一刀兩斷,使非我族類者即便鄙視、排斥、唾棄誠品,其偉業始終不會動搖……這家書店的老闆,在前幾年臺灣高層貪污弊案中,跑過龍套、串過場面,讓我曾自命清高地極想抵制這種商人開設的店面。
…詳全文(共1276字)
「天秤」怎麼唸?
↑《康熙字典》之「秤」字。
最近,颱風很愛往臺灣小島遊盪,似乎在炎炎夏日中,這幾個被隆重命名的氣候現象,也到島上渡過暑假。這兩天大家關注的「天秤」颱風,有一小細節引起了我的興趣,就是究竟「秤」這個字,應該怎麼唸?打開臺灣的電視頻道,無不讀「píng(ㄆㄧㄥˊ)」音,但是難道到超市買生鮮過磅時,我們會唸「秤(píng)重」嗎?不對吧!常識都告訴我們唸「chèng(ㄔㄥˋ)」音,但是,卻鮮少聽見有人讀「天秤(chèng)」。想不到,《聯合報》擅自下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
…詳全文(共2099字)
【轉載】查太元:臺灣學生樂活上海(「我在大陸這一年」系列之四)
來源:http://www.vos.com.cn/news/2012-01/17/cms676155article.shtml(海峽之聲)
提示:玉兔呈祥瑞,金龍送吉祥。回望過去一年,兩岸關係留下了一連串清晰足印:ECFA早收計劃實施、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成行、兩岸共慶辛亥百年……諸多大事,印刻在兩岸關係的史冊上,更印刻在廣大臺胞的記憶中。過去的一年,有很多來自臺灣的朋友因為不同的原因,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大陸,感知著兩岸關係的春江水暖,成為和平發展這個大時代的弄潮兒。一同分享他們過去一年在大陸的所見、所聞、所感。
…詳全文(共1987字)
待我不薄
還記得去年此時,與到我校交流、來自復旦大學的張怡微吃飯,她除了如數家珍地講在臺灣有多少人照顧、遇到多少好事外,還用著很欣喜的笑容及滿足的口吻,說了一句話:「臺灣真是待我不薄。」這句話我一直記得,因為要能有「待我不薄」的體會,是不大容易的。大多數人,總是挑東挑西、嫌南嫌北,把自我中心放得太強,一副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能天下人負我」的「操樣」,這樣到哪兒都不快樂,到哪兒都充滿敵意、矛盾與無趣。
…詳全文(共150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