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四海聲評」欄目,2019年1月21日。)
【節目資訊】
演出節目:臺中國家歌劇院2019新年音樂會
製作單位:臺中國家歌劇院
…詳全文(共2801字)
標籤: 劇場
衛武營《憨第德》及讀賣日本交響樂團來臺首演(臺中場)觀後小記
在忙碌與焦慮中,2018年最後的兩場節目都看完了。《憨第德》讓我初次體驗了一把衛武營音樂廳,以及人生首次從小港機場搭乘航班到澳門渡過神奇的幾天;至於讀賣音樂會,我甚至差點忘了演出時間而錯過,好在最後能夠接受到完美音響帶來的震撼。原本照理說,應該把兩場節目的觀後感分開撰寫,但實在太忙且太懶了,拖延至今,合併成一篇也無妨吧。
…詳全文(共2894字)
臺中國家歌劇院雜談
(本文刊登於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2018年3月「月旦舞臺:藝評筆陣」欄目,2018年3月12日。)
二0一六年九月三十日「再次啟用開幕」,設有兩千席的大劇院、近八百席的中劇院、二百席的小劇院的臺中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已屹立於台中七期重劃區菁華地段近一年半時光。難以想像,這座耗資巨大、費時久遠,建築工程複雜的文化地標,歷經多少規劃更動及政治口水後,竟能真正良好地發揮其預設功能──搬演各類優秀表演節目、提升城市文化風氣,並且經營不俗、效益卓著,可謂近年台灣重大公共建設的榜樣範本。
…詳全文(共4249字)
創世歌劇團《卡門》觀後感
(本文刊登於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四海聲評」欄目,2018年1月17日。)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卡門》
演出單位:創世歌劇團、寧波交響樂團、樹德科技大學葛利合唱團、高雄市立前金國小管樂班、迷火佛拉明哥舞坊
…詳全文(共2972字)
臺中國家歌劇院《女武神》觀後小記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華格納《尼貝龍指環》系列——《女武神》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國家交響樂團、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特技空間、戊己劇場
演出人員:呂紹嘉(指揮)、Carlus Padrissa(導演)、Jukka Rasilainen(飾Wotan)、Jennifer Wilson(飾Brünnhilde)、Anja Kampe(飾Sieglinde)、Simon O’Neill(飾Siegmund)、Andrea Silvestrelli(飾Hunding)、Jamie Barton(飾Fricka)、王郁馨(飾Schwertleite)、林孟君(飾Ortlinde)、林玲慧(飾Gerhilde)、林慈音(飾Helmwige)、范婷玉(飾Rossweisse)、張嘉珍(飾Waltraute)、鄭海芸(飾Grimgerde)、羅明芳(飾Siegrune)
…詳全文(共2202字)
搶先體驗「美聲涵洞」──近距離觀察「臺中國家歌劇院」
(本文刊登於「城市中國」微信公眾號 2016 年 8 月 31 日推送內容。)
【曲折,不僅是牆面而已】
「臺中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簡稱「臺中歌劇院」),將於2016年8月26日,舉行捐贈儀式,由臺中市政府轉移產權予文化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作未來的營運管理。在一個月的試營運後,9月30日,國家交響樂團將由呂紹嘉指揮,演出瓦格納歌劇《萊茵黃金》(Das Rheingold),正式為新劇院開幕。
…詳全文(共3830字)
2016春季:名古屋、京都觀演小記
今年四月春假,算上不上課的日期,以及學生期中考週,我竟然有十九天的空閒。呃,其實以我現在雜事那麼多的情況,加上還背負著博士論文(原來我還記得這件事),講「空閒」是有點過份的……但是,我也確實很「過份」地在廉航促銷的衝動之下,安排了一場五天四夜的日本名古屋、京都之行。行程中,於名古屋及京都,看了不同類型的音樂會各一,都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
…詳全文(共3147字)
談兩岸劇場秩序文化差異
(本文刊登於《東方早報》2015年8月18日「上海經濟評論」。)
//
近日,上海一群樂迷,為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管理問題,於微博上爭論不休。起因是一位觀眾欲帶雙肩包入場,票券上未載明不可,但臨到現場,被工作人員制止,並出示現場公告的一份「觀眾須知」為據,可也有其他觀眾反應,只要是單肩包,無論有多大,都可以帶入場。
…詳全文(共2305字)
大雅之堂──談臺灣劇場設施的經營情況
(本文刊登於《東方早報》2015年5月5日「上海經濟評論」。)
//
一位好友就讀閔行某師大音樂系聲樂本科,因即將畢業,打算舉辦一場個人獨唱會,作為這四年來的學習總結,與師長、同學、好友分享喜悅。她欲申請在系上新落成的音樂廳演出,這座新廳屢次在學校廣告文宣上出現,也是校內音響效果較理想的場地,可實際一問,沒想到學生使用此新廳演出是要繳費的,每場次要價人民幣8千元!若不想花大錢,只能將就在音響乾癟、裝潢簡陋的小廳演唱。一名本科畢業生,哪有辦法花如此經費在租借場地上呢?更何況,舉辦演出,除場地設備以外,還有許多其它開銷。
…詳全文(共2316字)
十月四日錄音小記
音樂史研究,必然離不了音樂作品本體,不僅僅是文字與樂譜的閱讀,倘若沒利用聽覺感官聆賞,勢必無法體察其中妙趣。七月,我草擬了〈雕琢「劍聲」的歷程──陳田鶴抗戰歌曲、軍樂及室內樂作品選粹錄音計畫〉,希望能夠集結一些資源,將陳田鶴尚未流傳或發表的作品,以最節約成本、取得略好效果的方式,留存音響資料,至少能作為樂譜文獻的對照之用。況且,陳田鶴身為黃自四大弟子之一,在上海音樂院、福建音專都任職過,可謂現今臺灣音樂界甚至全中國音樂界大老們的前輩(臺灣的音樂教育人才,大多自上音、福建音專二校引入,尤以後者為多),同時也是中國音樂教育體系的領軍人物,明年就是他的逝世六十週年紀念,若能趁此機會留下些什麼,想必也是功德一件。
…詳全文(共28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