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胡淑賢老師文

辛卯歲末、赴滬交流尾聲,北風強吹烈刮,寒流錐心刺骨,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接獲遠在臺中的同學來電,然長途電話的嘈雜電磁聲中,夾帶一段噩耗:我們敬愛地、親切地、待人和善且一向樂觀處事的長輩,國立清水高級中學歷史科退休教師──胡淑賢老師,已離我們而去。乍聞訃告,無法反應,深入聽取事情原委,更感萬分惋惜。
…詳全文(共752字)

一剎那的語言(修改稿)

【思考題】有人建議將中國龍音譯為Long來代替帶有「惡龍」等不良含意的Dragon,以消除西方國家可能產生的文化誤讀,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朱大可主編《文化批評》第142頁。)
即便是象形漢字發達的中國,表達事物仍離不開語言、聲音的描繪。學習文字學、訓詁學時,最常舉例「芋」字,《說文解字》釋曰:「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芌也。从艸亏聲。」我們可以想像,古人看到一個不知何物的生物,因為形狀「駭人」,發出一「亏」聲音,這一剎那的印象,成為所指這項生物的發音,近而產生文字用以表達。時至今日,閩南語的「ōo」、「ōo-á」仍保留其中趣味。
…詳全文(共3040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2010開春公演《群盲》《同意的重要:手牽手‧當屍首》觀後雜感

【無觀演出之北上小記】
很早就答應學妹北上觀賞此劇。高中時,我曾經還異想天開地去考戲劇系,自以為有一點表演才藝,但恐怕是某校老師不喜歡我模仿證嚴法師吧!而這位高中時的學妹貨真價實的進入科班學習,轉眼四年未見,則一眼盡觀其專業的表演,令我期待。
…詳全文(共34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