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亦石先生像。
錢韻玲,是民初著名社會科學學者錢亦石的女兒。錢亦石是中共創黨元老,與冼星海有所來往,二人在政治意識形態上也較為接近。而二人另一相似之處,都是才子薄命,年壽不長,冼星海係一九0五年生、一九四五年卒,;而錢亦石是一八八九年生、一九三八年卒,享年四十九,正值中壯盛年卻不幸逝去,可見當時一代文人對於付出心血,還真是大方拋灑、毫無折扣,可以為點燃自己、照亮別人,將個體消耗殆盡。
…詳全文(共4874字)
標籤: 成長
五線譜裡的情愫(二)
↑「戰事工作幹部訓練團第一屆學員舉行畢業典禮時蔣中正親自給憑」相片(取自南京圖書館網頁)。
劉堅勵是何許人也?關於她的資料,我手頭上並不詳細,只知是冼星海於武漢主持的「救亡第二隊」一員,是一位聲音宏亮、認真教小孩子唱歌的宣傳員,可能還是一位攝影師,目前能查到署名劉堅勵拍攝的「戰事工作幹部訓練團第一屆學員舉行畢業典禮時蔣中正親自給憑」相片,且冼星海日記中也提到劉曾有赴某地「換軟片」之舉。但這似乎不大重要,她是冼星海現存日記中,第一位受冼星海愛慕的女士。早在一九三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冼星海留下一段話:
…詳全文(共4297字)
五線譜裡的情愫(一)
↑杭州青藤茶館。
暖春,杭州西湖邊的青藤茶館,我與冼妮娜女士展開第二天的對話,形式很輕鬆,邊吃著各種點心、喝茶,天南地北的聊著。忽然,她問我:「前幾年,有部電視劇《冼星海》,你看了嗎?」
「看了,但不是細看,挑幾個片段看,也買了劇本書。」我答。
…詳全文(共1165字)
我長大的地方
(本文以〈不得志的年代〉為題刊登於《萌芽》2013年6月號,總第595期。刊登版本略有修改,此為全文。)
//
前陣子,電視報導一則新聞,場景正是「我長大的地方」,但遺憾的是新聞內容並不光彩,卻同時驗證我腦中那塊地方不光彩的印象:
…詳全文(共4725字)
我與《黃河》之緣
我在微博上發出一個願望:「既然《黃河大合唱》的交響版總譜校勘出來了,雙鋼琴伴奏譜也修訂了好幾次,那麼我還是決定,希望繼續發揮死乞白賴的決心,能在明年三月前讓《黃河》原貌(至少是雙鋼琴伴奏版)重現世人眼前!希望有興趣者能頂力襄助!」當然這種舉動引發一個問題,我幹嘛那麼熱愛《黃河》?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黃河大合唱》讓我重新對音樂有興趣,且真真正正地鑽入研究,也讓我覺得自己能做些對整個文化發展歷程有意義的事。
…詳全文(共1741字)
蛻變
教育部新編國語辭典上說,蛻變是「事物發生形或質的改變」。因此,對於一個人成長時產生的「蛻變」,可分為兩種解釋。
其一,以「形的改變」來解釋。一個人,從嬰孩成長到幼童,從幼童而學童,再由學童轉為青年、為中年、為老年,因為年月而產生的階段太多了;也不可能一個人打從一出生到死亡都扳著同一張臉,總會多兩顆青春痘、冒出三條皺紋,甚至被歲月染了一頭白髮。而當我們每轉入一個生理成長的階段,長輩們總是會興奮地說:「哇!你長大囉!」或者,是:「成長不少囉!」文雅一點,也可能會被冠上「蛻變」一詞。
…詳全文(共10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