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曖內含光──談朱踐耳及其音樂創作

(本文刊登於《橄欖古典音樂》雜誌創刊號,2016年3月。)
※為何要談朱踐耳?
去年我在復旦大學當交換學生期間,曾在兩次場合,親眼見到傳說中的朱踐耳先生:一次是觀賞飛雲民族樂團在東方藝術中心演出《和平頌》,朱老與呂其明、趙季平三人,恰坐在我後排不遠處,以貴賓身份觀演;另一次,則是上海音樂學院舉辦《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音樂會,節目選唱《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歌曲,朱老仍是穿著一樣的淺灰色西服,盛重打扮地應邀出席音樂會。
…詳全文(共5654字)

臺北、香港、上海、珠海,五場音樂會聽後感

今年九月,走了一趟很特殊的行程,足跡踏遍兩岸四地,連聽五場演出,其中有三次《黃河大合唱》、兩次《黃河鋼琴協奏曲》,還插播一場風格迥異的當代作品演出。看來,以前「雙拼」的模式已經不夠看了,現在一次五拼,把這五場演出的感想,簡單地記錄於此。為什麼要簡單呢?廢話!五場演出我可寫不出太詳細的心得啊!哪來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呢?隨便提些意見,或演出中特殊的亮點,留下些資訊就好了吧。
…詳全文(共4646字)

想從陰影走出去──試評論交響大合唱〈金陵祭〉

↑人民音樂出版社發行之〈金陵祭〉鋼琴縮譜與總譜封面。
(按:本文原擬投稿上海音樂學院當代音樂週之樂評比賽,未入選。〈金陵祭〉乃筆者目前較易取得、聆聽,且聽了還喜歡的當代音樂作品,故有心以文字寫出一些感想,雖無緣參加比賽盛會,但本文所提的一些觀點與時事頗有巧合,當下因「釣魚臺事件」所引發的反日風潮,正是我們仍以過時的集體意識形態思維、夾雜的暴戾之氣而生,既不能實際解決問題,也惹得自己一身腥。請諸君想想看,能不能客觀正視歷史、妥善當下、打造未來,將自己的身段格調放得高明些。)
…詳全文(共483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