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眼中的「國際化」

(本文刊登於《東方早報》2016年7月5日「上海經濟評論」。) //   前陣子,接獲母校外事辦公室通知,因我二度擔任交換學生,故希望將我列入「大專校院國際化訪視計畫」的晤談候選名單,假如訪視委員有興趣,就會隨機指定幾名候選學生進入晤談視室,以便從學生口中瞭解這所學校的「國際化業務」做得如何。即便我兩次前往的交流學校...

沒文化,不分國界

↑正在樹立船桅、準備燃燒的王船。   三年一度的東港「迎王」,重頭戲就是將王船推到海邊,與庫錢、紙紮物一同燃燒,象徵王爺代天巡狩,並將農曆七月結束時未「回去」的小鬼們一併送走,有祈福之意。另一說法,是以前瘟疫頻傳,透過大量燃燒造成高溫,可降低疾病傳染,使人健康平安。這些說法無論相不相信,畢竟都是宗教儀式,再者說入鄉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