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福爾摩沙之聲
表演團體:長榮交響樂團
表演人員:莊文貞(指揮)、陳中申(梆笛)、蘇顯達(小提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6年2月28日下午14時30分於臺中市立屯區藝文中心演藝廳
【小記】
一、這是絕對政治的一場演出!時間選在二二八,主辦單位中有李登輝基金會、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等,並選擇了蕭泰然的作品,加上今日全臺依規定降半旗,讓人很難將這場節目當作普通音樂會看待。擔任主持人的,也是節目主辦方蕭泰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秀麗女士,在致開幕詞時,特別說到:「雖然一月十六日已經政黨輪替,但離我們臺灣真正獨立,還很遠……」這時我實在覺得有些不自在了,政治味太濃太濃。現場的觀眾,有許多都可「目測」得知其政治傾向,例如所戴帽子、鑰匙圈、外套,或多或少都有政治印記。
二、雖說如此,但我還從未聽過長榮交響樂團的演出,也想聽聽蕭泰然及馬水龍的幾部作品,於是過年前就買票、安排觀演行程了。對,我是買票的,而且原價不打折,花了我臺幣八百元!後來得知,現場大多數觀眾都是持贈票入場……(散場時巧遇一位學姐,她也是拿悠遊卡公司的贈票。)這不禁讓我想起,這幾年來為了看些神奇的演出,累積華人作品的現場聽感體驗,自費購票卻驚覺身旁全是受贈者的尷尬場景(例如中國三大男高音音樂會),還有,聽了這場充滿獨派人士的音樂會,我可是把現行大中華區幾種特殊意識形態文藝表演的觀賞經驗給蒐集齊了!分別是:紅色經典(場數眾多不一一列舉)、國軍文藝(例如抗戰勝利紀念晚會)、邪教歌舞(某大法晚會),及這場獨派大餐。
三、現場氣氛還有一處很詭異:一般來說,節目手冊不是免費索取,就是自費購買。然而,是場演出的節目冊,既不是免費索取,也不能自費購買,「必須」要花費臺幣三百元,購買一張《2013年福爾摩沙之聲音樂會》DVD,然後附帶贈送蕭泰然紀念悠遊卡及當場節目手冊。雖然說,三百元購得這些物品並不算貴,但這種強迫推「蕭」的方式,並不令人欣賞。況且,現場號稱DVD限量250份,那麼晚到的民眾,不就可以(也只能)單獨購買節目手冊了嗎?真是奇也怪哉!
四、長榮交響樂團,在我的觀演經驗中,真稱不上是一支優秀樂團,甚至離職業樂團的等級還差一段路……真難想像當年他們可曾是林克昌帶領過的團隊呀!樂師們的演奏,僅僅是樂譜音符的表現,各聲部不融恰,也不大注意指揮(當然了,指揮hold不住樂團也是很大的問題,只會打拍)。銅管基本上可以拖出去斃了(斃十次都不夠),一整場不斷冒泡,音準是絕對的硬傷。弦樂則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音量與質感皆不能令人滿意。打擊顯得生硬,且略突兀,甚至節奏不穩定,搞得本該是整體的樂隊支離破碎……
五、馬水龍《廖添丁管弦樂組曲》,我是第一次聽,但覺得在上述樂團表現的情況下,無法有最深刻的感觸,只覺得樂曲有些冗雜。在其〈序曲〉裡,明顯聽到《梆笛協奏曲》的元素片段,而後面大量插入〈桃花過渡〉的民歌素材,雖然變奏及和聲技巧不錯,但還是顯得略拖沓。(但原音樂是為舞蹈所作,可能是依劇情需要才這樣處理。)
六、馬水龍《梆笛協奏曲》是許多臺灣人的共同記憶(雖然只有前面片段),但一開始的導奏,樂團就弱掉了……所幸,陳中申的獨奏真是沒話說,光看他的表現就值回票價了!指揮與樂團無法跟上陳中申的樂感,只要速度稍快些,樂團就要散架。
七、蕭泰然《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是首不錯的小品,標準地蕭氏風格,流暢優美。這首由於以弦樂木管為主,樂團沒犯什麼大錯,還頗耐聽。
八、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只有第一樂章讓我亢奮,第二樂章引用〈牛犁歌〉後,我聽得有些昏昏欲睡……作品試圖發展,但好像有些收不回來,路子並不清楚。蘇顯達的詮釋當然很好,華彩段也令人驚豔,但在屯區演藝廳音色偏乾偏高的情況下,獨奏小提琴常有被「吃」掉的情況,甚是可惜。
九、返場曲,是由樂隊演奏《一九四七序曲》末段的〈臺灣翠青〉。(真是令人不意外又有些呵呵的曲目呀!)雖然,這首作品以「聖曲」(因它是許多獨派人士心目中的「國歌」)姿態出場,但不得不說,這卻是今午演出曲目中,表現較好者,樂團「突然」出現層次、也較具質感,一反之前的生硬冷澀。雖然,小鼓一味地強奏,把樂團好不容易找回的層次質感,又扣了幾個分,但這首《臺灣翠青》,聽起來還是挺好的。(我本來以為會有全場大合唱,但看來氣氛沒HIGH到那個程度,加上觀眾並不多……一演完《臺灣翠青》,金主陳秀麗女士就拿出麥克風問觀眾:「有讚嗎!?」看得出來她的獨獨開關被這首聖曲啟動了。)
十、本次演出,再次證明:華人作曲家及其作品,還是只能靠這種意識形態、文藝政策、信仰,才有可能被搬演,其實,這些作品都還算可以了,單獨拿出來欣賞,還是能被審美,但只要加上那些政治話語,難免噁心……什麼時候,華人觀眾可以擺脫這種政治動員,去主動地欣賞同胞作家作品呢?
註:印象中,馬水龍比較不熱衷政治活動,但可能是因為他去年才逝世,又是臺灣優秀且作品知名的作曲家之一,才會被這樣的場合相中。不然,據我手上《梆笛協奏曲》的唱片及總譜,說明這首作品是為表現「中華民族的悠遠與偉大」\「漢民族的悠遠的文化與寬宏博大的氣度」呢!(獨獨們知道作品的涵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