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聽樂天──原韻絲竹樂團2013年定期公演〈金霄〉觀後感

【演出資訊】
表演團體:原韻絲竹樂團。
演出節目:〈金霄〉原韻絲竹樂團2013年定期公演。
指  揮:林心智。
獨奏人員:金玥(中央民族樂團二胡首席)、孟霄(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
本文依據:公元2013年7月6日(週六)下午7時30分於臺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

【又是突然的強降雨】

強雨下的豐原街景
↑強雨下的豐原街景。

(按此閱讀節目介紹。)

真是巧合,去年此時,也是這種大風大雨,那時冒險開著車在豐原裡找車位、找花店、找夜市、找不知停在哪的轎車,褲管溼著走進冷氣頗強的葫蘆墩文化中心,聽心智學長指揮的原韻絲竹樂團演奏會。想不到,今年也是同樣人物、同樣樂團,且有著同樣天氣,此時我與同行學長姐倒是老神在在,吃完實惠可口的日式料理後,在店門口坐等四十分鐘有餘,時而聽雨、時而擋濺來的水珠、時而哈啦一些也不是太有營養的話題,果不其然在開演前,雨勢變小,則從容自得地往劇場走去。

但我最近老是穿著買自北京的手工千層底布鞋,碰上潮濕的地面仍會浸水,我才後悔怎麼沒穿運動鞋。後來俐君學姐說:「下次來看原韻,要穿雨鞋。」我想,未來心智學長定出演出日程後,可以作為我們的天氣預報參考了。

或許,之後學長可以考慮與異業合作,推出「買門票送雨衣」的優惠方案,吸引廣大群眾入場聆賞表演!

臺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
↑臺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

節目開演前
↑節目開演前。

節目手冊與入場券
↑節目手冊與入場券。

【驚豔金霄】

來自北京中央民族樂團的二位獨奏家:二胡演奏家金玥、與琵琶演奏家孟霄,無疑是這次演奏會的亮點。這兩位青年演奏家,有著純熟的技巧、充沛的情感、準確的音樂語彙,且沒有過度奮亢的抑制力,使得幾首曲目詮釋得以到位。

之所以著重說明「沒有過度奮亢的抑制力」,是因為我曾在上海看過也是頗具盛名的民樂演奏家,似乎跟某知名鋼琴家一樣,愛使用華而不實的肢體語言去「炫耀」一些東西,其實是很傷觀眾神經的。金玥、孟霄二位,律動自然,深情流露而不矯情造作,能夠將自己及觀眾的專注力擺在音樂上面,這點是很值得贊揚的。

金玥的二胡演奏,對於旋律的掌握很細緻,像小火慢燉,〈喬家大院.愛情〉一曲,前後段慢板的部份很吸引人,深刻表現原曲本有的純樸質感;而〈紅梅隨想曲〉中「繡紅旗」及「五洲人民齊歡笑」的樂段,則以亮麗的音色卻不大張揚地把旋律提煉出來,真的讓我回想起一年半前在上海現場觀看《江姐》的那份感動。

孟霄的琵琶則是帶來力量的震憾,演奏家靚麗的外貌下原來藏有如此深厚的功夫,將琵琶粒粒清脆的聲響直送觀眾耳裡。協奏曲〈花木蘭〉的確展現許多精彩的技巧,也著實彭湃動人,但更吸引我的則是琵琶獨奏〈龜茲舞曲〉,因為沒有PA系統的泫染,能聽到琵琶原聲,更能體驗出演奏家雙手巧妙糅撥後,樂器機械特性的昇華,產出的千萬變化。在〈花木蘭〉演出中,孟霄彈斷了一根弦,處變不驚地從琵琶聲部中換了一把琴,而在下一曲〈豐年祭〉的合奏時,樂團琵琶聲部其中一把樂器也斷弦了,正是孟霄「加持」過的那一把,套句網絡流行語,那就是演奏家「氣場太強」了!

可惜的是,受限於場地的狀態,二胡\琵琶與樂團合奏的曲子,都必須為獨奏樂器安裝麥克風,透過PA系統放大音響,而葫蘆墩文化中心的PA系統有些不盡人意,聲音方向與質感與事實相差甚多,使得音場聽起來總有些奇異不自然,這當然顯得有些遺憾了。

演奏會後孟霄為觀眾簽名
↑演奏會後孟霄為觀眾簽名。

演奏會後金玥為觀眾簽名
↑演奏會後金玥為觀眾簽名。

【層次略有展現,但不大穩定】

因為心智學長慷慨相贈的貴賓券,使我坐在前方的六排中段,但這也尷尬地看出學長在某些曲目之後,轉身鞠躬時,那明顯的、沉、重、的、臉、色。當然,就理想而言,樂團合奏的表現是有一些瑕疵,後面會提到,不過就一隊非職業、青少年組成的地區樂團而言,能有今日的成果,實屬不易。

開場曲〈熱情奏響〉的前後快板就是一例,各聲部的搭配還算合宜,且夠整齊,也不是只有「響」而已,還在遞進的過程中有些抑揚頓挫、起起伏伏,而不是一昧地追求大聲,似乎比我之前觀看中國人民大學在逢甲舉辦的專場《逢城獻頌、雅歌肇慶》,表現得更合理一點。

而從團員們的表情中(多虧坐到前排位才能看清),可以觀察出眾人的演奏過程,是快樂投入、認真自得的。隨音樂律動已不是太稀有的舉止,見不少團員演著演著,臉上透露出一抹微笑,可能是和伙伴或指揮有所交流,這就展示出大家不僅僅是坐在一起讓樂器發聲而已,而是試著要讓音樂變成有機體,獻給觀眾,這樣的表現是值得稱許的。

原韻絲竹樂團演奏
↑原韻絲竹樂團演奏。

旋律樂器的聲部,感覺還比較平衡,所以能將詮釋層次粗略地描繪出來,起到基本掌握曲意的作用。只是在有些因樂曲需要之處,幾個聲部則有些力不從心、或功高震主之感。例如中胡的聲部就顯得較弱,〈熱情奏響〉中有一段該是中胡與彈撥的凸出處就不大明顯,〈故都風情〉的尾奏笛聲顯然有些破碎,另本次演出中打擊聲部的雙面鈸、木魚及小軍鼓,在非強奏的時候有些過於響亮,甚至快壓掉樂團的旋律。

包括返場曲中的第二首:三位演奏家合奏〈賽馬〉,小軍鼓不但中間速度有些跟不上,(當然,三位演奏家在炫技啊!本不好跟上。)更需要指出的是敲擊的力道太大了,對兩把二胡、一把琵琶而言是股無形的壓力,使得曲調旋律很不明顯。力量應該是要有力,但或許輕點聲、脆一點,帶有點彈跳感,則更理想。

三位演奏家合奏〈賽馬〉
↑三位演奏家合奏〈賽馬〉。

令我比較意外的,是大提琴聲部表現較為不理想,若僅只有大提琴聲部的樂段,感覺各把樂器的音準不大一致,且音色乾澀,又〈紅梅隨想曲〉中有一段獨奏二胡與獨奏大提琴的重奏,本來是在模仿江姐與彭松濤精神上的對話,但頓時感覺大提琴的音色有些心虛,失去原本正面英雄人物堅定信念,這就有點遺憾了。大提琴作為低音聲部的基礎,應該可以表現得更好,使樂曲的特性發揮得更完美才是。

【語彙的掌握】

有「一點」問題,是我在聽完這次音樂會後,思考一陣的。

〈紅梅隨想曲〉演出時,總覺得有一處地方不對,後來想著想著,原來是板鼓的聲音不是很理想,缺乏戲曲的清脆響亮之聲,有點拖泥帶水,同時梆子聲進來,也感覺有些濕潤,而不是像《江姐》原劇一樣,示意著黑牢中的緊張肅殺。另外其它幾首合奏曲,部分旋律聲部也有這樣的情形,音高沒問題、節奏沒問題,可以說已經按照樂譜演了,但感覺就是把聲音發出來,卻好像還差一點兒呢?

這「一點兒」,我覺得是團員們所掌握的音樂語彙已然不同。像寫慣白話文,就不會作文言文,說透了火星語網路語,就不會說正常話一樣。且看樂團在今日的第一首返場曲〈農村曲〉,其爵士的風格變奏,就相當「來勁兒」!兩隻嗩吶化身成Big Band的喇叭及薩克管,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雖然是一隊民族管弦樂團、演奏的〈農村曲〉旋律,但有誰懷疑過那種靈歌式搖擺式的氣息散播到每一處人耳裡?為何會如此的High呢?那大概就是團員們對這樣的音樂語彙,掌握得最為全面。

這樣的問題,在速度快的曲目中就不大,因為明確及強力的節奏音響,所需要的個性會少一些,只有在緩慢的紓情樂段才要有更多的情感,而這情感也會被聽眾放大檢視。所以,這次音樂會只要是節奏明確、快速、有活力的曲調,樂團表現就較好。像〈花木蘭〉、〈紅梅隨想曲〉的快板部分,是能使聽者感到刺激的,雖然說〈豐年祭〉最後面的急速有點亂,但仍保持著民族舞曲的韻味風格,不失體貌。返場曲之一的〈北京喜訊到邊寨〉,雖然速度比一般版本快了些,但全體合奏倒是頗為團結,恢復起整齊陣容。倒是〈故都風情〉顯得不大安穩,一開頭的散板,卻有那麼點散漫,箏的琶音與樂隊的長音好像對不到點上,進而影響到全曲的發揮,這就有點可惜了。

還有一種語彙,是我更加注意的,那就是關於音樂會主持人的功用。我過去擔當音樂會主持人時,是很反感把印在手冊上的曲目介紹「念」出來而已,而若是作為觀眾,也很怕這樣的主持(就像上課時怕照本宣科的老師一樣),因為那些白紙黑字,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能自行閱讀。加上若觀眾閱讀後理解困難,也不可能因為聽過朗讀之後,困難自動消失。例如手冊中提到「呈示部」,若沒學過音樂的,恐怕不能知曉這三個字的意義,更不會在聽過三個字的讀音之後立即明白。因此,主持人除了要填補換場間的空白外,還應該用更生動的口語去解釋、說明接下來的演奏,更甚者即為「導聆」,應起到普及知識、傳播樂曲的功能。(加上這次主持人口誤甚多,連曲名都經常報錯,〈故都風情〉誤作〈故鄉風情〉,〈北京喜迅報邊寨〉故意戲稱為〈北京喜訊報金寨〉,不明所以。)

【仍是難忘的、愉快的夜晚】

其實寫這種演奏會觀後感,是很尷尬又掙扎的一件事,既想為真實的事件留下一點什麼紀錄,又覺得這種雞蛋裡挑骨頭、沒事找事的行為挺惹人嫌的。但正如我在之前好幾篇各種演出的觀後感中所寫,沒有什麼現場演出是完美的,若要完美,回家聽CD就好,何必大費周章進劇場呢?更何況天氣不大好,淋濕著吹冷氣容易生病啊!但我就是享受在劇場裡有種獨特的氛圍,見證著時間流逝時又有喜歡的音樂經過,那種美好是任何機器及唱片無法取代的。

這次演出,聽到的都是國樂曲目中的經典作品,有幾首還是自己格外喜愛的,又另外見識到其它各式曲目的趣味,這已經是很值得的事情了!在停車場上車前,聽到幾位太太高喊「真是值回票價」,因為她們說聽到了一些喜愛的、熟悉的旋律,很欣喜,我能體會這種快感。

全部曲目演完時,樂團宣佈開放三十位名額能獲取兩位演奏家的簽名(本來以為學長也會簽的),我不由自主地蹭到隊伍之中,幸運地在名額之內,於是在學長說「膚淺」的狀態下,像個小歌迷似地取得簽名。文化中心志工見到隊伍迅速形成,便說「觀眾的力量是可怕的」!是啊,可為什麼觀眾力量可怕呢?因為我們大家剛從劇場這獨特空間中,經過一場儀式,精神上有所昇華,才會如此有力量。

再次感謝心智學長,帶給我如此有力量、難忘又愉快的夜晚!曲子好聽,表現動人,想必原韻絲竹樂團能在未來有更出色成就。

排隊索取簽名的人潮
↑排隊索取簽名的人潮。

索取簽名被拍下照片(此照片由安志學長提供)
↑索取簽名被拍下照片(此照片由安志學長提供)。

心智學長、我、俐君學姐合影(此照片由安志學長提供)"
↑心智學長、我、俐君學姐合影(此照片由安志學長提供)。

孟霄、林心智、金玥三人合影(此照片由安志學長提供)
↑孟霄、林心智、金玥三人合影(此照片由安志學長提供)。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