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劇團《當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觀後感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當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
演出單位:全民大劇團
主要編創:張大春(監製)、王偉忠(監製)、謝念祖(編導)、陸韻葭(編劇)、陳怡靜(製作人)
主要演員:方芳、楊麗音、夏靖庭、陳子強、唐從聖、吳佩凌、黃依婷、曾羚葳
本文依據:公元2016年7月9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市中山堂

【觀後感】

坦白說,當年看到「全民大劇團」一名銜橫空出世,心想無非就是「全民大悶鍋」的翻版,是為了將電視綜藝式的表演轉化成舞臺劇碼,而湊的一個團隊。然而在五年前(2011年),全民大劇團推出《當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一劇,從直白趣味的標題中,已很顯著地透露這齣戲大概講些什麼,未吸引我即刻觀賞。然而時間一晃就是五年,全民大劇團運作穩健,仍在不斷推出新劇,且《當》劇已巡迴臺灣及大陸多座城市、搬演七十餘場次,可見作品應當較被觀眾接受且完善,此外,《當》劇票價並不算特別便宜、臺中場次均全售罄(還有企業包場),以上種種現象,不得不讓我重新面對這有點輕視的團隊與作品。

另一想,偶爾看看這樣的大眾喜劇,調劑身心,也是好事嘛!逢「尼伯特」颱風侵臺,七月八日天朗氣晴,《當》劇卻因災害預警而取消演出,幸運地我能在細雨時分,觀賞到七月九日晚間演出的場次。

或許是因為知道劇團的一些背景,加上明知道《當》劇本不是什麼正經八百的宣教頌歌,人們自然是會用比較寬容、輕鬆的眼光看待之,戲劇領域的一些硬傷:過於片段、破碎、偏題……這些問題即便在《當》劇屢見不鮮,也不足為奇了。兩位監製:張大春、王偉忠,一位是愛賣弄文采、一位鬼點子迅出,所以《當》劇呈現出「吊書袋式的連環泡」面貌,倒顯得很正常了!劇中充滿著一塊一塊一塊的廉價笑話,也有張大春的鴻章華辭,搭配演員們的生動表演,加上「中國電視史」式的「說書人」安排,即便有時不忍直視,但又無法責罵,畢竟很多人或許就是衝著張、王這樣的作風而來。

但關於劇情走勢方面,比較明顯且值得商榷的問題,主要有三個:

一、上半場80分鐘的「連環泡」喜劇,告訴觀眾種種婆媳矛盾,雖然所說的都是大家知道的「老梗」,但終究用平面、漫畫、拉洋片式的方法逗樂觀眾。然而下半場第一場戲,隨便講幾句話、幾分鐘的互動,竟然大逆轉了!婆婆理解媳婦、媳婦體諒婆婆……這樣的敘事,實在過於草率,只是為了告訴觀眾「有這麼回事兒」,至於人物腳色的心理情緒如何發展,不是太重要。(但這些人物腳色有沒有更深層的心理情緒設定呢?)

二、「有笑有淚」似乎成了臺灣大眾文化的必備良藥,最好就是一堆搞笑,穿插些催人淚下的抒情片段(不需太高深,簡單就好),就功德圓滿了。下半場第八、九場戲〈畢生戎馬莫須有〉與〈除夕團圓夜〉,就是擔綱「把觀眾弄哭」的重責大任,但看到此,就有種「究竟前面的喜劇算什麼」感受,甚至有些觀眾是會補風捉影、聽某句有點意思就「哼哼」一聲笑出來……而且篇幅比例比較奇異,這兩場戲相較於前幾場,長了許多,整出劇碼的節奏到此大幅放緩。

三、下半場第七、八場節奏緩慢的抒情催淚戲,加上第十場說書人突兀的搞笑結尾,讓我驚覺:這戲是不是偏題了呀?怎麼那麼突顯岳飛父子的愛國,及「盡忠報國」呢?從婆媳問題的狂想,嫁接到接近於歷史敘事的英勇偉大,沒能把作品最核心的議題做到很圓滿的解決,是比較遺憾的畫蛇添足。(事實上,即便以劇本現況來說,演到下半場第九場足矣,不一定要再來個說書人插科打諢、從哀變喜。)

插嘴一句:在許多的宣傳品上,其實沒見到編劇者大名的顯著標記,至少劇場大堂的展板就沒有,僅節目冊標記而已。那麼可否推斷,其實「戲劇」本身對劇團來講並不重要呢?或者是劇團理解的「戲劇」不是建構在文學文本、人物性格心理情續之上,而是一段又一段的「SHOW」。(從劇中安排的「梁紅玉」擊鼓橋段,亦可往此猜想。)又在《當》劇的宣傳文宣上,宣稱此劇「顛覆歷史」,我真認為《當》劇算不上顛覆歷史,畢竟整體涉及歷史敘事之段落,還是既傳統且「正確」的。(如果這齣戲要大翻案,說秦檜是大忠臣、岳飛是混蛋人渣,那才是「顛覆歷史」吧!)

但演員的表現的確好!方芳與楊麗音無疑是全場的焦點,豐富自然的語言及肢體,跳脫了原劇的條條框框,無論是喜是哀,都能詮釋到位,手法老練而不造作,能見她們二位的表演即值回票價!夏靖庭與陳子強的表演稍嫌生硬,尤其陳子強仍較青澀,但基本上沒什麼大的問題,四平八穩。唐從聖則是很稱職的「甘草人物」,一連串了五個腳色但清楚分明,雖然電視綜藝的痕跡重了一些。應該這麼說吧:就算把《當》劇當作真正的「連環泡」電視搞笑短劇,這些演員們都是認真的,而且很盡責地完成演出任務。

《當》劇整體完成度也算高,李哲藝的編曲挺好(雖然MIDI味略重),影像字幕、舞臺設計及調度都尚稱理想,劇場廣播則是為《當》劇專屬特製(這種作法我很推崇)……

我記得高中時,聽過一位電臺主持人來校演講時,說道:「工作那麼累,回到家當然就是想打開電視看看《康熙來了》,無腦地笑一笑呀!為什麼非得看DISCOVERY或《國家地理雜誌》不可呢?」這話當然有道理。然而,《當》劇以廉價搞笑的姿態存在,能稍微地帶上一點值得討論的議題(雖然沒有討論得很好),又加上演員們精彩獻藝,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吧。《當》劇當然有結構節奏上的缺陷及戲劇品味的不足,但如果太過苛刻地對待,或許應該改寫一下那位電臺主持人的評價作結:「明知道看得是《康熙來了》,為何要用公視人生劇展的角度去橫量判斷呢?」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