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樂韻風華 錦繡河山》觀後小記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樂韻風華 錦繡河山》
演出單位: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
演出人員:張毅宏(指揮)、梁茜雯(小提琴)、張雅玲(二胡)、林育丞(鋼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7年8月4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觀後小記】

一、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從編制來說一點也不「室內」,其實就是中型編制的民族管弦樂團。而在臺中成立22年的聞韶軒,也成為首支登上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舞臺舉辦售票公演的民族管弦樂團。從音效上來說,大劇院演國樂是沒問題的,傳統民樂較刺耳的高頻都得到吸收,聲音還算柔和,不會太過突兀。

二、首先吐個槽:樂團公演仍使用相當古板的司儀形式,不但花費很多時間在報人名,對曲目的講解也都是照稿的一知半解,根本起不到導聆的作用,且有很多辭窮、用詞不精準的現象。(從事暗黑界風衣事業多年,這場是我第一次把關於主持的段落全刪了。)

三、再吐個槽:節目冊硬傷太多了。協奏曲的獨奏家竟然寫「協奏」,協奏的是樂團不是獨奏樂器啊!樂曲的解說也有問題,尤其《黃河》說明文字的第一段不符史實,很顯然是從wiki等網站抄來,再剪剪貼貼的。

四、樂隊的基礎還行,但似乎有些聲部比較不受指揮控制,偶爾會有搶拍放炮情況,指揮抓得比較辛苦些。但整體的詮釋沒那麼燥,比起前幾天在某地聽的某團,三小時全程轟轟轟,聞韶軒的音色悅耳多了,不會一味求強(但打擊還是太硬,略吵),指揮的表達也比較有藝術性。

五、三個大曲目:《長城隨想》二胡協奏曲(竟然打成了《長城隨想曲》)、《西子灣之戀》小提琴協奏曲,以及《黃河》鋼琴協奏曲。還有另外兩個合奏曲作搭配:《京韻隨想曲》及《舞之光影》,對《舞之光影》的印象很好,曲子很有意思。

六、樂隊的節奏不穩,跟指揮、獨奏者三方稍微缺乏默契,常常音樂對不到點上,這情況三齣協奏曲都有出現。印象深的一處亮點,是大提琴有一段獨奏表現得很不錯,讓我感到驚豔。

七、第一次現場聽《長城隨想》,也是第一次聽《西子灣之戀》。《西子灣之戀》使用太多高音,聽覺有些疲乏,引用民謠的段落我則是聽得有些無感。二胡獨奏者表現還算穩定,但製造的情緒效果有點多,再差一步就是矯情了。小提琴獨奏者音準有些飄,尤其一開始比較明顯。

八、就再說說最熟悉的《黃河》吧:一開始定音鼓似乎太慢出來,只有箏一枝獨秀,略怪。值得讚賞的是鋼琴速度接近於原譜要求,但力道不足以駕馭整首作品,太軟趴趴了,有些音階也不確實。樂隊太大太響,會蓋過鋼琴,這也是為什麼文革時《黃河》的管弦樂隊只用了四十來人的原因。前三樂章還過得去,但〈保衛黃河〉無論是樂團或鋼琴,都開始手忙腳亂,甚至尾奏的音階上下行搭配樂團強音,足足差了一小節。整體氣氛像那麼回事了,但實際還比較粗糙,如果滿分100分,我大概可以勾個76分吧。

九、返場是流行歌曲《天天年輕》與《情非得已》,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力度拿捏演得恰到好處,不會過high過俗,結尾都是漸弱,聽起來舒服。(我到底是被前幾天某地某團傷還得多深呀……)

註:二胡第二部,最後一排內側的黃姓演奏者,表現最佳,無庸置疑。

查太元

4 則留言

  1. 你对乐手的了解都精确到位置了?!残暴啊,哈哈!
    查了一下,《舞之光影》是朱琳作曲。话说我忽然想到,应该关注一下女性作曲家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中的风格了。姜莹、王丹红、朱琳的众多作品都给过我很好的印象。

  2. 如果打分數滿分100,按級距25分區別,實得76分,這多出來的一分是加在那?或是另做考量的?
    以前幫忙改大學部期中、期末考的申論有感而發。

    1. 以結果論,這場《黃河》大概70,差一點6字頭,但是指揮對大部分的速度要求合理,鋼琴在〈保衛黃河〉一開始能跟上正常的急速,以及前三樂章都能平安渡過的情況下,酌加6分。XD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