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繼續教書、寫稿、看演出,錄了 Moocs 課程,協助辦了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女友來臺旅行,祖母仙逝,年底以學術之名到香港、廣州也浪了幾天。又,延畢了,仍在試圖從泥沼中爬出來。
算一算,2017年又看了不少演出,卻幸好沒有去年那麼瘋狂,只有 41 場而已。依例作個回顧吧, 41 場節目表列如下(有超連結者表示附觀後感或評論):
※壹月
01/01 – 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2017新年音樂會
01/02 – 北京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10週年特別策劃】《春‧滿堂》2017·國家大劇院新年音樂會
01/13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海神家族與巨人》簡文彬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01/14 – 中華民國國家交響樂團:NSO Hero 30《英雄再起》(臺中場)
01/15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桑德霖與TSO》貝多芬第九
※參月
03/03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愛與麵包的人生習題》浦契尼瑪儂雷斯考
03/11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沃格勒與水藍
03/18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高加索的呼喚
03/19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瓦格獻禮】雙古圓號之音
03/21 – 上海交響樂團 :【第七屆海派文化藝術節】《海上音畫》余隆與上海交響樂團
03/24 – 人力飛行劇團:音樂劇《地下鐵》
03/26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安德烈斯‧奧登薩默的音樂藝術
※肆月
04/11 – 中國國家大劇院、馬林斯基劇院: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外國演員場)
04/14 –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男聲合唱團:《向前!向前!向前!》歷代軍歌交響合唱音樂會
04/15 – 中國愛樂樂團:交響音樂會
04/22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嘉蘭塔之舞與異想世界》陳美安的彼得洛希卡
04/28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神秘波希米亞夜之歌》蓋爾的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伍月
05/11 – 2017 NTT-TIFA:沙隆年與英國愛樂管絃樂團(一)
05/12 – 2017 NTT-TIFA:沙隆年與英國愛樂管絃樂團(二)
05/20 – 《琴鍵上的旅人》齊柏絲坦鋼琴獨奏會(台中場)
05/21 – Echo合唱團:拉美合唱金曲音樂會
05/23 –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舞劇《白毛女》
※陸月
06/10 – 香港管弦樂團:乒乓協奏曲
06/11 –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伍卓賢合唱作品選
06/15 –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英雄的詩篇》朱踐耳作品專場音樂會
06/24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對世界的眷戀與告別》簡文彬的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06/30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
※柒月
07/07 – 2017 NTSO 屯區國際藝術節:《壯闊交響》NTSO X 陳美安與陳雨婷
07/11 – 臺大交響樂團:《狂想與沉思》臺大交響夏季公演
07/26 – 2017 NTSO 屯區國際藝術節:《GIVE ME 16》CPE鋼琴重奏團
07/28 – 竹塹國樂節:《邂逅》郭雅志與新竹青年國樂團
※捌月
08/03 – 中華民國空軍軍樂隊:2017凌雲御風音樂會
08/04 – 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樂韻風華 錦繡河山》聞韶2017年度音樂會
08/06 – 臺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孟德爾頌《頌歌》(閉幕音樂會)
※玖月
09/15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宇宙之音》馬勒千人
※拾壹月
11/24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協奏的藝術》成沶妍與許奈德
※拾貳月
12/01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特別企劃《盛燦向日葵》NTSO 72週年團慶音樂會
12/02 – 中國愛樂樂團:《又見綻放》中國愛樂樂團亞洲巡演台灣音樂會
12/15 – 演戲家族:《一水南天》音樂劇圍讀演出
12/16 – 香港管弦樂團:蒂博代的歌舒詠
一樣,隨便來點心得總結吧。
—
※基本量化分析
相較於去年的多元種類,今年觀演節目,聚焦在音樂類為主,音樂類以外的僅有一齣舞劇。音樂類節目中,有 3 齣歌劇(其中一齣是音樂會版)、兩齣音樂劇;樂種方面,僅 2 場民族管弦樂,其餘皆為西樂(含獨奏、室內樂、管弦樂及合唱)。
花費方面,不想計算了,以後好好賺錢便是。
地點方面, 41 場節目中,6 場在北京、4 場在香港、2 場在上海、2 場在臺北、1 場在新竹,其餘皆在臺中。去年有兩成節目在臺灣以外觀看,今年增長到三成。(所以才不想計算花費了……)
2017 年,看最多的樂團仍是 NTSO ,甚至該樂團 2016-2017 樂季我能看到八成節目。另外,頗神奇的是,今年看了四場余隆指揮的音樂會,余拉揚竟然成為我今年最關注的指揮。
評論方面,算上正式文章以及筆記雜感,八成的節目都寫下文字記載,其中十篇分別正式刊發在 IATC 香港分會網站,以及北京《音樂週報》。比起去年的七成,稍有增長。有些節目(如《一水南天》)在看完後,也很想寫點東西,但礙於事忙,勁頭疲軟,於是只好放棄。
※很有意義的節目
那得要說是《英雄的詩篇》了。五月到上海看日本松山版《白毛女》時,拜訪了朱踐耳、舒群夫婦,聽他們講歷史。回程因故在香港滯留,試著再給六月的機票改簽,竟然成功了!於是衝動地到北京,一飽《英雄的詩篇》現場震撼。孰料,朱老於八月份仙逝,中國樂壇失去了一位實在、和氣的好人,想著挺感傷的。
※很受啟發的節目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可以算入!原來,小拳拳槌胸口與舉高高的情節,也能發生在喜兒與大春身上。另外,日本演員在散場前,齊聲「謝罪」並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場景,也讓我開了眼界!
※年度重點的節目
NTSO 的馬勒第八應該算吧!那麼盛大的排場在臺中演出,實在太罕見了。除了樂曲開頭的力度不夠,沒有給人「哇」的感覺,還有合唱稍嫌不整齊以外,花四五百元臺幣去感受一下,實在很划算的!
※表現差勁的節目
2017 年竟然沒採到地雷!大多數節目我都啃得下去,真是萬幸。就連 NTSO 團慶節目演起來是那麼不好入耳,我都撰文表示高度肯定並贊揚了,畢竟有學術價值。而今年觀看新竹青年國樂團演出,帶給我一種頗為負面的感受,但這種負面感受卻與技術無關(事實上,竹青的演奏技術很好),而是表現審美的問題,過一陣子應該會再撰文申論。(挺有意思的,去年我把竹青的演出列為「意料之外的好」,今年就改觀了。)演出節目挺辛苦的,今年沒什麼特別的刺兒好挑剔了!
※小結
我的好友,同時也是未來將要著名的青年作曲家梁爽,前兩天跟我說:「看演出像上專業課一樣。」的確,有時看演出挺累人的,甚至喪失了娛樂功能,但確實從中學習到不少東西。趁現在還有心力、錢財、時間能看,且看且珍惜吧。說不定,哪天就不能像現在一樣,到處看到處浪了。
在北京看的大多數節目,滋味最甜,因為座位旁邊有溫暖。希望以後這樣的觀演方式能增加。
2017 年好多事兒沒做完,要進入 2018 年了。希望早點畢業,早點該幹嘛、幹嘛去。
就先寫到這裡吧,期待明年一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