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O《百變大師——理查‧史特勞斯面面觀》觀後小記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百變大師》理查‧史特勞斯面面觀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Andrew Litton(指揮)、林玲慧(女高音)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1月12日下午19時30分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中興堂

【觀後小記】

頂著寒流看NTSO,卻搭上了路線比較繞,且一直堵在路上的公車。改乘計程車匆忙趕到,平常愛吃的雞肉飯竟然早早收攤(才六點半呀),只好以一些不大健康的小吃果腹。進了中興堂,毫無溫差可言,館方無視天氣情況,館內冷氣強送,使室內外的環境簡直沒什麼區別。穿著大衣、批著圍巾看演出,印象中還是頭一次。

曲目這麼精彩、指揮那麼有名的音樂會,樂團仍請到呂岱衛來導聆。觀看的人很多,銀幕對內的擺向使我突然覺得高檔音響的效果總算明顯。不過,銀幕的文字仍是太細小,站在後排,便什麼都看不到。

觀看本場演出,樂友集點卡總算累積了十五點,能換一張CD專輯。因梁大師長期洗腦,我便換了張NTSO早期錄製的鮑元愷《炎黃風情》,回家拆封一看,竟然沒標指揮何許人也,真是奇怪。

全場Richard Georg Strauss的曲目,依照劉正能老師的觀點,可說是很侵略很霸道了。可是就這場精彩的曲目安排,票房仍然不理想,樓座可能坐不到一半,堂座也才大概六成吧!(更何況樓座有不少座位鎖住,供貴賓及攝影使用。但又如何?很多貴賓未出席。)所以,場內氣溫更冷了。

在中興堂演,那麼《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只能用電子管風琴了。有點羨慕屏東場的觀眾,可惜太遠了,實在懶得跑一趟。但是,效果實在很好啊!NTSO突然有神團的感覺呀!總算有呂氏常說的,不輸國外xx名團的樣子呀!倒是一開始小號的導奏有點匆忙,不大沉著,不過高音還是挺爽快的。

樂團比較有主動性了,不再是被鞭打著、只作緩慢例行公事的水牛。不過受限於場地音響效果,音樂層次還是有點渾沌。

林玲惠演唱的《最後四首歌》,實在動人呀!似乎很久,沒在中興堂聽到這麼漂亮的聲樂效果了。第四首〈在晚霞中〉,一開始招牌的弦樂段落,果真有點綿密裹心,還不錯。但是,這一套聲樂組曲中,法國號的弱音十分不穩定,一直冒泡,使音樂表現有些出戲。幸好,林玲惠能陣場。

下半場甫開始,剛鼓掌完,指揮就開啟〈七紗舞〉了,很動感,很有勁。接著《玫瑰騎士組曲》,相當有張力,很有樂感,可是法國號的冒泡已經達到接近溺斃等級了,出現不少非常失格的差錯。

填答問卷,在「對這次節目的滿意度」欄位中,我一下子就從「非常滿意」改到了「滿意」。現實就是那麼殘酷。但回頭一想,是不是因為場內溫度太冷,銅管樂不好發揮呢?確實,除了法國號以外,其它銅管樂器也滿生硬的。搞清原因,繼續瑟瑟發抖,這個鍋實在不能讓樂手來背。於是在問卷中補了幾句,反應冷氣實在開得太強了,像是把所有人擱在冰箱裡。

Andrew Litton表演挺給力,既能有效激活樂團的能量,又能適當地克制過分的衝動。不知是不是因為他在舞團、劇團長期服務的緣故,見Andrew Litton對音樂時間的掌握非常算計(節目長度竟然與預告牌無異),有些曲目的餘韻也留得不太長。或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導奏小號之所以比較快,也是指揮要求所致。初聽現場,我認為Andrew Litton應當是很能被大眾喜愛的指揮,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

2018年聽的第一場NTSO,尚稱理想,只是欠缺了一點「溫度」。接下來的樂季節目,似乎能抱以更多期待了!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