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NTSO三場音樂會觀後小記

三月,看了NTSO三場音樂會,但因為前幾天在趕論文進度,沒立即寫下觀後小記,現在一併補齊吧。

#1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非凡與恢宏》奈斯托洛維奇與五明佳廉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Michal Nesterowicz(指揮)、Karen Gomyo(小提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3月18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場

【觀後小記】

NTSO第一次選擇在中劇院旁廊道辦導聆,氣氛不錯,效果也很好,就是空間稍小了一點,而且看得出樂團跟劇場方沒就動線取得共識。稍微再統一位置劃分,就更好了。

這場,是繼NTSO為Hans Zender《冬之旅》伴奏(有用擴音)、臺大交響樂團音樂會(非職業樂團)之後,我第一次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場聆聽職業樂團的交響音樂會。說實在,在多次體驗比較之後,對該場地音響挺失望的。若說鋼琴獨奏一類節目或許還可應付,但管弦樂團演奏在該場地根本很難聽得下去,聲音乾得很,還不如在中山堂。所以,樂團的缺失很容易被人放大檢視了。

倒是樂團挺爭氣的,沒出什麼大問題,木管的表現挺不錯的。

Karen Gomyo表現得很優雅,留下不錯印象,該炫的技也有炫到,情緒表達還算流暢。記得上一次見她演出,是2013年在香港。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是大作品,但Karen Gomyo與NTSO的合作尚能從容應對,算理想成功的演出吧。比較奇怪的,是Karen Gomyo竟然返場四首曲目,巴哈跟皮耶佐拉各佔一半。雖然,返場是獨奏者的權利,但把整個樂團晾在後頭那麼久,也滿奇怪的。

下半場葛利格霍爾堡組曲,弦樂合奏,表現還挺細緻的,就是受限於場地因素,導致餘韻不足。莫扎特第38號交響曲,有那麼點意思,聽起來還算四平八穩地舒服。Michal Nesterowicz雖然滿會呼喚各個聲部,稍微泫染情緒,但整體感覺還是有一點點嚴謹保守。

#2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峰迴路轉》布魯克納第三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呂嘉(指揮)、潘怡慈(大提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3月24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中興堂

【觀後小記】

開場前導聆,最興奮的就是見到黃春明先生在現場。畢竟,我也教了兩年他所撰寫的〈死去活來〉,非常欣賞他的文風為人。又,終於見到呂嘉與NTSO合作了,上次本來有他的節目,臨時更換指揮,讓我有點失望。

上半場,是陳士惠將根據黃春明作品為發想、原室內樂作品〈管芒花〉,改寫成大提琴與管弦樂團版本的首演。這齣作品讓我感到驚豔,它沒有用現成的音調達到廉價的情感勒索,也不過份強調抽象的實驗音色,而是用當代風格表現出各種生動的情緒,是一部刻劃頗為成功的新作。而在呂嘉指揮下,竟然讓這支不擅長演當代風格作品的NTSO,表現得非常好!大提琴獨奏者潘怡慈的表演也很出色,對樂曲的掌握熟悉甚佳。要說挑點問題,就是有些段落樂團會蓋過大提琴,或許找機會聽聽室內樂版的,會對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看法。

中場休息前,潘怡慈返場演奏高大宜的曲子,八分多鐘……現在NTSO的獨奏者返場都走高時長路線嗎?前半部炫技真的挺炫,但到後來就覺得比較尷尬了,返場嘛,炫一下就好了。

下半場是布魯克納第三,由呂嘉指揮,實在不用多說什麼了,聲音張力、情緒表現很到位。就是法國號在一處出了漏子,有很明顯的破音,但大致良好。NTSO這次演出很賣力,發出的音響讓人聽得過癮。而有這樣表現,相信呂嘉的功勞不在話下。說起來,NTSO能不能找一位優秀的指揮帶下去呢?肯定會大幅進步的呀。

#3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陳美安與胡瀞云的音樂狂想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陳美安(指揮)、胡瀞云(鋼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3月31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觀後小記】

大概將近十年沒來港藝看演出了,難得一訪,很有高中時期的回憶。可是,這場的觀眾秩序讓我很失望!明明清水從數十年前,就在推動表演藝術的發展,當地也有愛樂社團,可是一堆觀眾遲到,走路步伐大聲,手中一直捏塑料袋,還有大人小孩的聊天……演〈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之前,還有一名男士用咆哮怒吼的語氣質問臺上:「布套怎麼沒拿走?鋼琴布套!」逼得臺上大提琴手回話:「避免反光。」我其實本來也好奇為什麼不移除布套(第一次見此情況),但看場務人員將布套細緻摺起,就猜想應該是有意為之。為什麼要用這種失禮的舉動,把自己搞得個傻屄樣呢?

一開場的《威廉泰爾》序曲,大提琴重奏實在頗柔美,第一顆音符就吸引我注意了。而最為人熟悉的進行曲段落,簡直HIGH翻天,主動、整齊,像雄師勁旅迎面而來,雖說不上完美無瑕,但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詮釋版本。(小號在此曲中也可以好好嘉獎,值得在便當中多加兩條雞腿!)

〈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沒有受演前的小風波影響,一開始的音樂也很吸睛,有力度。不過整曲的前三分之一,樂隊跟獨奏者似乎默契不大好,切分音對得不是很準,有點散。到「似曾相識」一段,抒情有張力的表現讓我聽得非常滿意,可是依悉聽到前面咆哮的傻屄發了個怪聲,有點掃興。

胡瀞云分別再返場演奏改編自拉赫曼尼諾夫及蓋西文的作品,時長得宜、小巧精緻。尤其是前者〈Vocalise〉,動人、悠美,只要掌聲再晚一秒鐘出現,就很好了。

下半場演拉富(Raff)第九交響曲《夏》,也是走歡快激昂路線,而陳美安的詮釋依然沒令人失望,聲音的層次豐富好多。美中不足的是,法國號又小小放炮了一顆音。但不知是不是場地音響緣故,或是作品本身就這麼寫,最末樂章的熱情結尾聽,雖然情緒到位,但聽起來聲音單薄了些,沒有厚實感。很奇怪的是,每樂章演完之後,觀眾都要鼓掌。

撇除觀眾因素,這場演出幾乎是NTSO神演的狀態了!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