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香港、臺北三場音樂會觀後小記

交出論文初稿後,就一直尋思著到哪去放飛自我。去大陸吧,假期可能不夠;去日本吧,花費太高;去東南亞吧,可能太熱。雖說香港常去,但聽聞中大合唱團有演出,以及可以在港、深途中順便辦些事情,就決定在甫上完課後,拉著箱包直奔清泉崗,度個小假了。

而四月十四日的NSO音樂會是早就買票的了,所以形成這個週二出發、週六返回的行程。然又發現,四月十三日其實港、深一帶有不少好演出,本有朋友推薦我看深圳交響樂團與呂紹嘉在深圳音樂廳的演出,但擔心前去香港機場太匆忙而作罷;香港這邊,既有港樂的演出,又有音樂劇《香夭》,但在多方考慮後,還是選擇了聆聽港樂演出。

#1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誰是伯恩斯坦?》講座音樂會
演出單位: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4月10日下午20時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禮拜堂

【觀後小記】

因為不曉得什麼時候舉辦論文口試,加上一時衝動買了NTSO好幾場歌劇音樂會的票,六月是無緣朝聖香港中大合唱團的年度演出了。於是,便決定以《誰是伯恩斯坦?》講座音樂會作為「放飛之旅」的第一站,並稍解六月無法成行之憾。在觀演之前,還到眾志堂體驗了一把中大學生食堂風味,價格不錯、口味一般,就是四寶飯拿鴨蛋充數,讓我有點難過。

第一次踏進崇基禮拜堂,印象不錯,除了後排視野可能受阻以外,最大的問題可能是空調聲音較響。另外,空場時的聲音傳導及殘響比較漂亮,觀眾進場後,聲音就略乾了。

雖說這場講座音樂會的宗旨是讓不認識伯恩斯坦的人,透過部分曲目的表演,搭配解說,獲得初步的認識。不過環顧四周,似乎不少觀眾是為了回味伯恩斯坦作品而來,大多早有認識。(但我想後頭不斷翻紙、發出噪音的小孩,可能真不認識伯恩斯坦吧。)朱總的講解是有文字底本的,流暢生動,節目時長也得以控制(但還是較原定計畫超出半小時餘),朱總最後把資料夾合上作結的姿態設計很好,讓講解本身也是一個有意義的演出。

第三交響曲的朗誦,如不用擴音,或音量稍小一點會更好,太大的擴音會有點突兀。合唱方面,高音部比較緊張,整體聽起來稍單薄一點。(晚上到大排檔,大家喝了酒之後聲音開闊多了嘛XDDDD)滿喜歡《夢斷城西》的五重唱,以及《彌撒曲》中張老師扮演的牧師。節目邀請了港樂大提琴首席鮑力卓對談及表演,使節目深度及廣度擴張許多。不過一講到英文,我大腦就更放空了……

#2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柴可夫斯基與蕭斯達高維契
演出單位:香港管弦樂團
演出人員:張國勇(指揮)、Baiba Skride(小提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4月13日下午20時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觀後小記】

雖然在上海時聽過不少張國勇,但不大留下深刻的印象,至少對我而言沒到「非看不可」的狀態。但是,一來是港樂,二來是要演蕭五,於是抱著可能是樂團開自動模式的心態,想去一聆為快了。除了擔心深交的演出與行程有衝突,也害怕《香夭》是粵語聽不大懂,以及返回旅館時稍微麻煩。港樂,蕭五,又在尖沙咀,自然是靠譜又方便(但並沒有太便宜)的選擇。

吃了朱總推薦的輝記車仔麵,竟然還有時間逛了一下K11 Design Store,在本應入場的時間前抵達文化中心音樂廳,可是場務告知「樂團還在排練」,表示須稍候才能入場。這我就有點懵了,臨開演了還在排,不應當吧……

上半場連著兩部老柴作品,就讓人驚豔,而且張國勇的詮釋功不可沒。本知張氏留學俄國,也聽他在星廣會上演過老柴,但感受平平。可沒想到這次張國勇與港樂合作,算是把一些能量給激發出來了,一開始的《尤金‧澳涅金》波蘭舞曲就頗有俄式氣派,壯麗雄偉。Baiba Skride獨奏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有相當靈活、生氣的表現,是不錯的詮釋。

下半場的高潮就是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基本上挑不大出什麼缺點硬傷,尤其銅管的力量使人難忘。演奏完畢,那樣通體舒暢的爽快感,久久揮之不去呀!

但美中不足的,是所坐位置音響不好,一度覺得右耳聽力出問題了。加上前面一位老外,整場咳嗽,快把肺都咳出來了……還好,節目本身的強大震撼力,還是算作值回票價的。

#3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NSO 名曲系列《蕭斯塔科維契第一》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國家交響樂團
演出人員:井上道義(指揮)、Xavier de Maistre(豎琴)
本文依據:公元2018年4月14日下午19時30分於(臺北)國家音樂廳

【觀後小記】

這場演出其實是深圳朋友推薦我去看的,目的是為了朝聖井上道義詮釋的蕭斯塔科維契。真巧,前一天在香港,隔一天在臺北;先第五,後第一。這樣的體驗,對我來說也可能算很罕見了。

一開場是芥川也寸志《為交響樂團所寫的音樂》,作品起始會有種「這什麼玩意兒的?」的吐槽感,但從中段開始,竟然會讓人有種「哇這什麼玩意兒!」的贊歎。想不到,芥川龍之介的兒子竟然是那麼悶騷的作曲家,一開始平凡無奇,轉身一變就華麗堂皇。

豎琴王子Xavier de Maistre擔任獨奏的《阿蘭惠斯》協奏曲(豎琴版),可說是比較溫和且通俗了,加上人長得帥,確實引起不少女性觀眾的讚賞。而這時的井上道義,行為舉措上也收斂許多,讓樂團很好地為獨奏服務。

下半場的蕭一,確有不錯表現,但第二樂章各聲部有點亂,好在沒什麼大問題,銅管把握也很好。井上道義是很能勾出樂團能量的指揮,但他有些表演行徑實在看來太「中二」了,例如上半場演芥川之作時,還特別轉身扮了下搞怪臉,讓人發笑;在演蕭一時,為了表現每個音的重量,還特意空踹了一下腳,也是挺搞笑的。感覺起來,井上道義比較喜歡把觀眾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這點不是悶騷,是明騷了。

好在,這麼騷的音樂,還是可以的,印象很好。「放飛之旅」三場演出,都看得我心滿意足,十分歡喜。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