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作者:龍應臺
ISBN:9789862410493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9年8月31日
—
史達林曾說過:「一個人死是悲劇,一百萬人死是數據。」從甲午戰爭、民國建立、軍閥混戰、對日抗戰、國共內戰,乃至後來兩邊當局的政治事件,死亡豈止一百萬人?有多少亡魂都不知轉世幾回,或許在無窮的轉世中又受盡無窮的悲劇,難以安息。
龍應臺於去年夏季推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頗為轟動,一方面是大家懟這段歷史越來越模糊了,二方面也是中共正大肆慶祝「建國六十週年」,究竟這六十年前後,神州大地究竟多麼滿目瘡傷,到底有多少事情值得被記錄、思考?這都是書中的熱門話題。然而,我讀此書並不如看其他小說或散文一般流暢,因為書中的一段段故事實在太沉重了。或許對當權者而言,這些歷史不過是「數據」,但當龍應臺「化整為零」時,使力蒐集材料、採訪調查,讓每一個事件參與者都有發聲的機會,那麼我們能看到的,則是一篇篇的悲劇。
雖然這本書有頗高的真實度,但畢竟文人風格、文學筆法還是比較重的,有些細節也或許不那麼考究了(如書中言1949年以後使用簡體字,事實上是1964年才被正式頒訂使用的)。不管為何,書中所言的人物、事件卻也假不了,每個人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被」離鄉背景,起因可能只為了多吃一口飯,或讓家裡好過一些,更甚者是被「拉伕」,一點商量的餘地也無。但是他們即使再無耐、再痛苦、再氣憤,也悄悄地背上了「歷史」包袱,有因為「軍容不佳」而導致臺獨份子的生長,或有聽從長官命令(無論是國軍、共軍,還是日軍、蘇軍)殺了人,而展開鐵牢生涯。
又有誰想到,岩里政男當初還替「叫化子軍」第七十軍打抱不平,而今卻成為展開「臺灣之父」計畫的李登輝呢?
或者,彭明敏那貴族般的雙眼,看不見日軍的兇,只看見國軍的恨。
最近年月,回憶起太多「沒有絕對的對錯」故事了。打從《蝸居》、《不能沒有你》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誰能說這些真實或虛擬的故事中有好人或壞人呢?若有,怎不知是不是自己潛意識型態作遂?故事就是故事,歷史也已發生,那年,哪處沒發生悲劇、慘案?誰人沒為私情流過眼淚?現在看來,或許一切現象都有了前因解釋,但我們能更理性思考嗎?恐怕還有待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