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潮的MD,已躺在沙灘上

MD碟片
↑MD碟片。

  最近放假,雖然明知有很多事要做,至少作文要改完、書要看完、譜要編完,但還是那麼不爭氣地作閒上網好些天。今天下午,看到一則網路消息,還滿令我傷感的:

〈MD 20年歷史說再見,Sony 最後一款 MD 產品宣佈停產〉

80年代推出 Walkman 引領隨身聽風潮的影音大廠 Sony,除了卡帶、CD 之外,也在 90 年代推出了新的 MD(Mini Disk),但 MD 有些生不逢時,在 CD、以及爾後數位音樂的夾擊下不見起色;繼 2011 年停產 MD 隨身聽 MZ-RH1,也宣佈將在 3 月停產最後一部含 MD 錄音功能的 CMT-M35WM 小型音響,宣告 MD 世代終究落幕。……

(詳見:T客邦該文章。)

  讓我來想想,究竟是何時開始接觸MD的……

  大概是我就讀國中二年級時,因為參加網界博覽會的緣故,認識一位學姐,她經歷顯赫,參加過電臺錄音,興趣是研究臺灣歌謠,就是她向我介紹了MD這項設備及技術,說是高品質錄音的利器,方便好用。其實小時候也沒什麼本錢玩設備,但對如何「保存聲音」頗感興趣,在毫無理論依據下,隨便拿個卡帶錄音機、迷你側錄機,有啥錄啥,只覺得有趣好玩,偶爾拿出來聽聽,頗感神奇。加上幼時自學相聲,總希望找個機器把練習及演出的過程收錄下來,幻想著哪天能出專輯,那倒是挺美的!

  但知道了有MD這項玩意兒,就是開啟了我的眼界,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小巧、這麼精美、還能強調品質的機器,可以滿足我對收錄聲音的欲望!在有限的頻寬下,上網看了許久,並且軟硬兼施地央求父親,趁著一次去臺北過年的機會,用當年度的壓歲錢,買了一臺平價款的MD隨身聽,型號是「MZ-R700」,還搭配一款「ECM-DS70P」麥克風。說是平價,印象中也是近萬元,但其「R」字樣代表著可錄音功能,而這款則是所有錄音功能中最便宜的機種,它大大的圓形轉盤,操作方便,功能簡單,已很符合當時小毛頭的我使用了。由於ECM-DS70P可直接插上隨身聽,不留任何接線,相當方便好用,於是我也在欣賞某些特別喜歡的表演時,違反劇場規定,偷偷用這組合收錄實況,回家還能細細品賞。唯一的缺點,就是隨身聽的馬達有時轉速噪音頗大,而麥克風離機體太近,經常會把轉聲錄進去,影響收音品質。後來受不了,只好再砸一點零用錢,買下「ECM-MS907」麥克風,雖然多了導線,但用橡皮圈纏好後,依然方便我置於各個劇場座位的扶手上。

  過了幾年,胃口養大了,開始不滿足於現況,而網上出現SONY推出Hi-MD技術,這可大大吸引我的目光!在這之前,曾短暫出現一種叫Net-MD的玩意兒,理論跟現在的iTunes有點像,但就當時的網路條件及購買習慣而言,是無法成功的。而Hi-MD最厲害的,就是可以錄製不經任何壓縮的聲音,並且透過Sony SonicStage轉成無失真Wav檔,這不就更能提昇品質嗎!剛好,那一年因為得了個獎,於是又將全額獎金投入敗家行列中,與表弟前往商場,買下型號為「MZ-NH900」的MD隨身聽。

MZ-NH900
↑MZ-NH900。

  之所以買這款,依然是因為預算考量,它是所有Hi-MD隨身聽中,我買得起的款式。透過這臺機器,我錄了很多相聲表演、音樂演出,以及其實是不合規矩的劇場偷錄。一些音樂系的同學請不動太昂貴的影音錄製公司,就商請我帶著MD及到處借的DV,湊和著為他們人生重要的場合記錄點點滴滴。雖然克難,但其實我不是第一個這麼幹,許多個體戶工作者,也是用類似的方式搞定一切,差別只在於用了哪種機器款式而已。至於最一開始購置的「MZ-R700」,礙於也沒有人要買這樣的二手機器,畢竟MD在存活之時就已經很冷門,於是贈送給學音樂的堂姐,但她有沒有善加使用,不得而知。

MZ-NH900與ECM-MS907搭配
↑MZ-NH900與ECM-MS907搭配。

MZ-NH900與ECM-MS907搭配
↑MZ-NH900與ECM-MS907搭配。

  大概到大學畢業時,我很懶得偷錄音樂會了,畢竟效果沒有現場聽到的好,錄著也很少拿來重聽。而同學們的畢業音樂會,也隨著同齡人畢業後,錄完最後一批就鮮少再接。而到最近,自北京買來一些國產錄音設備(詳見此),接上混音臺、錄音介面及小筆電,既「看起來」專業,又能隨意調整麥克風擺位,加上音質當然比MD好太多,於是使用MD的機會也就大幅縮小,準確地說,目前幾乎不大使用MD了。雖然,小堆的碟片放在盒子裡一直立於桌面,而MZ-NH900與ECM-MS907置於袋子中一直放在我右側的架子上,但就客觀面來說,還真找不到用它們的機會。

  誠如之前所說,MD在世時,本是冷門的玩意兒,玩者有限,加上數位音樂的流行,它會停產、消失,只是時間問題。但感傷的是,它也曾經開啟我的錄音世界(即使開得不很闊),能用這小小正方型盒子錄到一些有趣的聲音,將流逝的時間抓一點進來,還能追求一種叫「品質」的心理作用,真是一種享受。再者說,MD雖是潮物,但比起當今APPLE拜物教而言,高風亮節太多了!買它時從不用排隊、不用等待,包裝則有一種傳統機械電子帶微薄精品感的氣質(不像現在的APPLE只剩精品感覺),它試圖搞一些獨有格式,例如保護版權之類,但仍開放用戶能隨意地將Hi-MD轉成無失真Wav檔,那真是體貼至極、真正為用戶著想的舉措。當然,也就是因為它少了獨家作風,以兼容並蓄的精神,引領Kenwoods、SHARP、AIWA等廠家並肩作戰,才不像現在一「教」獨大的水果派,能夠成為一種信仰並大發利市吧!

  也罷!何必把機器作為信仰呢?終究是這些工具被人所用、而不是人之靈魂被機器所控。留下記憶、懷念一個小盒子所帶來的「品質體驗」,比追捧4、4S、5還是5S的行銷手段,更美麗些。我不會忘記,MD是曾經的「潮」物,曾站在「潮流尖兒」上,但就如同我們常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新陳代謝很正常,MD現已躺在沙灘上曬日光浴。只要記得它曾有的風華,就夠了。

MD機及碟片的合影
↑MD機及碟片的合影。

查太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