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幸與某音樂學院的幾位老師吃飯。席間他們藉酒紓愁,言道:「為何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我們這些主流文化呢?」霎時間我才聽明白,原來還有滿腔熱血的藝術家認為正經藝術是「主流」。我指了指臺上的卡拉OK設備,說:「老師,對年輕人而言,那玩藝兒才是主流。」老師們笑了笑,也才「了悟」這世界的幽默。
又在這幾天,也是一個不正式的飯局(當時已晚,嚴格說是「宵夜局」),有幾位搞熱門音樂的人物進來,講著自己的經營理念,說出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滿心失望的是,為何有那麼多熱門樂團寫出的「社會議題重音樂」不被人家接受?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社造團體能夠使用他們的「重音樂」。
怪怪!我以為「主流」的辯論只會出現在學院派,沒想到連搖滾樂也參一腳了!連古典音樂這種流傳好幾百年的經典文化都萎縮市場了,搖滾音樂還有什麼立場哭訴呢?
這並非孰優孰劣,而是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再嚴格區分主流文化與次文化了,相對的,所有的文化都是次文化,只有規模大小不同而已。各次文化的擁護者為自己喜愛的事物著迷,卻不一定接受另一件次文化;是故,搞重金屬的不聽莫札特,彈豎琴的不會聲嘶力吼。要人家「接受」,談何容易?
雖然內容是正義、良善的,但形式呢?還是得搞一個「最大公約數」吧!什麼叫「普遍」、「流行」,那還是有一個水平存在;總不能明明知道自己的作品「很重很嗆」,還要人家接受。與其這樣,還不如像學院的教授們喝幾杯小酒,大笑釋懷,繼續為自己的理想努力。
有些事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發展的必然。我們當然可以再造、創造,讓文化更好、讓歷史更有意義。有些事我本不想再提,但近日除了邪教外,連思維不清、頭腦頑冥的「愛臺灣人士」也上來鬼叫了。那些辯論手法或許高明,但卻改變不了什麼東西,充其量是蜀犬吠日、井蛙窺天罷了。我並不是特別擁護誰,也不是為了要翻案、唱反調,只是請各位想一想,在特定的時局、特定的地點、特定的人物,所發生的一切,難道還有別種可能嗎?(如果有,都只是你的馬後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