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北朝鮮──真是一個看不透的「水族館」

↑鴨綠江斷橋與中朝友誼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又稱北朝鮮、北韓,恐怕已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堅守所謂「共產主義」、「先軍政治」的國家。不過這麼說也已過時,國父金日成的孫子金正恩,在最近修改朝鮮勞動黨的章程時,寫入《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文字,明訂該國將由「白頭山血統」永遠執政,意即金家將代代世襲。
…詳全文(共4667字)

已不能用「詭異」一詞可以形容──電影《星海》觀後感

↑電影《星海》海報。
【應酬之作】
電影《星海》,是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十週年,所拍攝的電影。作曲家冼星海祖籍廣東番禺(現廣州市番禺區),一九0五年生於澳門,以這位作曲家的故事串聯澳門與紅色政權的關係,自然再合適不過。
…詳全文(共3307字)

買車票

剛剛在網上分享了朝鮮拌飯的照片,同學說「半熟的蛋,優秀!」無疑是認為這種半生不熟的狀態最為可口,確實,韓式拌飯就是這樣才好吃。同樣的,「半統不獨」的狀態,最為有趣,因為給臺灣人民帶來了一種很曖昧的特權。
…詳全文(共750字)

五線譜裡的情愫(三)

↑錢亦石先生像。
錢韻玲,是民初著名社會科學學者錢亦石的女兒。錢亦石是中共創黨元老,與冼星海有所來往,二人在政治意識形態上也較為接近。而二人另一相似之處,都是才子薄命,年壽不長,冼星海係一九0五年生、一九四五年卒,;而錢亦石是一八八九年生、一九三八年卒,享年四十九,正值中壯盛年卻不幸逝去,可見當時一代文人對於付出心血,還真是大方拋灑、毫無折扣,可以為點燃自己、照亮別人,將個體消耗殆盡。
…詳全文(共4874字)

五線譜裡的情愫(二)

↑「戰事工作幹部訓練團第一屆學員舉行畢業典禮時蔣中正親自給憑」相片(取自南京圖書館網頁)。
劉堅勵是何許人也?關於她的資料,我手頭上並不詳細,只知是冼星海於武漢主持的「救亡第二隊」一員,是一位聲音宏亮、認真教小孩子唱歌的宣傳員,可能還是一位攝影師,目前能查到署名劉堅勵拍攝的「戰事工作幹部訓練團第一屆學員舉行畢業典禮時蔣中正親自給憑」相片,且冼星海日記中也提到劉曾有赴某地「換軟片」之舉。但這似乎不大重要,她是冼星海現存日記中,第一位受冼星海愛慕的女士。早在一九三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冼星海留下一段話:
…詳全文(共4297字)

五線譜裡的情愫(一)

↑杭州青藤茶館。
暖春,杭州西湖邊的青藤茶館,我與冼妮娜女士展開第二天的對話,形式很輕鬆,邊吃著各種點心、喝茶,天南地北的聊著。忽然,她問我:「前幾年,有部電視劇《冼星海》,你看了嗎?」
「看了,但不是細看,挑幾個片段看,也買了劇本書。」我答。
…詳全文(共1165字)

北京手錶廠「89.6平息暴亂紀念錶」

↑「89.6平息暴亂紀念錶」全影。
【先說個故事】
在介紹這款特殊的手錶前,請容許我先就那鮮為人知的歷史背景,說一段小故事……
文革結束後,百廢待興,首當要務是啟迪民智、恢復教育。不可否認的,一九八零年代在第一次改革開放浪潮中,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改善,經濟情況相當活絡,更重要的是,中國成為世界一員,各種思潮交流通暢,那時的空氣格外自由。
…詳全文(共3482字)

我長大的地方

(本文以〈不得志的年代〉為題刊登於《萌芽》2013年6月號,總第595期。刊登版本略有修改,此為全文。)

//
前陣子,電視報導一則新聞,場景正是「我長大的地方」,但遺憾的是新聞內容並不光彩,卻同時驗證我腦中那塊地方不光彩的印象:
…詳全文(共47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