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好像是在同濟的課堂上聽到:「當你知道詳情越多,精神越容易感到危機。」雖然「價值」與「價格」不能相提並論,但當我知道上次購買「上海牌手錶」(詳情可見:〈好東西,還能再跑五十年!〉),付出的「價格」可能高於成本很多時,心裡還是糾結許久!雖說如此,那隻錶跑得還可以,我也就很珍惜地戴它了,只能從「文化附加值」的角度,提升錶本身的「價值」。無奈,有一天它的時針不對,我才心裡暗罵一聲:他媽的!還真的被坑了!
…詳全文(共2226字)
作者: 查太元
同舟共濟:赴同濟大學短期交流學習定期心得分享(03)
一、到東臺路古玩市場遊覽,看了許多有趣的小玩意兒,該處也販售不少「專門坑騙外國人的擬古玩意兒」。其中我挑選了一隻號稱1965年出產的「上海牌手錶」,頗為歡喜,並撰心得網誌文章一篇(http://blog.zty.cc/?p=1558)。
…詳全文(共1448字)
同舟共濟:赴同濟大學短期交流學習定期心得分享(02)
一、學習從當地各種網站購物,在「京東商域」上選購書籍及影音光碟,分別是:《中國,少了一味藥》(慕容雪村,2010,中國和平出版社。此為作者親身經歷,喬裝混入「傳銷」集團中的故事,並且揭發「傳銷」是如何「格式化人腦」,並指出中國人缺少一味藥「常識」。)《中國音樂論辯》(梁茂春主編,2007,百花洲出版社。此書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各種關於思維、批評的理論書籍,對我的學位論文有一定幫助。)《崢嶸之光系列合唱音樂會》(五片DVD,均是合唱指揮名家的音樂會影像。)
…詳全文(共1265字)
好東西,還能再跑五十年!
很早的時候,就聽聞過「上海牌手錶」,大概是與「海鷗牌相機」等產物一樣,屬於「神祕的陸產印象」。不過這幾年來,「上海牌手錶」紅了,或許是搭著懷舊風潮,也可能是想找回輝煌時期的上海、乃至全中國的記憶,這一塊塊樸素無奇、低調革命的手錶,又從沉睡中喚醒。
…詳全文(共2705字)
《中國,少了一味藥》讀後感
《中國,少了一味藥》
作者:慕容雪村(本名:郝群)
ISBN:9787513700665
出版社:中國和平出版社
…詳全文(共3411字)
同舟共濟:赴同濟大學短期交流學習定期心得分享(01)
依規定,赴大陸地區交流期間,約每十日要寫「定期心得分享」,除了讓母校知道我們在這兒幹了些啥以外,也是為了返校報告準備。既然要寫,我就順便定期發表在網誌上,既方便也有用些。
一、甫至同濟大學,由志願者王丹彤同學協助入住宿舍,隔日並向王宇丹老師、沈衛青老師報到及瞭解選課事宜。同濟研究生的選課模式與本科或臺灣習慣不同,由院主導,若進電腦選課則限制重重,且不能跨專業;後經由院之許可,不進系統選課,改採人工登記,得跨專業選課,唯成績單由院印發。
…詳全文(共1169字)
與其是看電影,不如說是看些現象
昨晚去看了新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戲院看戲目的很簡單,就是想看看九把刀的本事有多少。我對這位網路作家沒有什麼喜惡之感,更何況本來就不可能全然的喜歡或排斥誰,但相較那些「書迷」起來,我的古板可能被設定在「討厭」他的光譜上,這點我是很保留的。畢竟,我並沒有太全面地接觸他的作品,純粹是以瞭解現象、從新認識的心態看戲。
…詳全文(共2680字)
我與《黃河》之緣
我在微博上發出一個願望:「既然《黃河大合唱》的交響版總譜校勘出來了,雙鋼琴伴奏譜也修訂了好幾次,那麼我還是決定,希望繼續發揮死乞白賴的決心,能在明年三月前讓《黃河》原貌(至少是雙鋼琴伴奏版)重現世人眼前!希望有興趣者能頂力襄助!」當然這種舉動引發一個問題,我幹嘛那麼熱愛《黃河》?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黃河大合唱》讓我重新對音樂有興趣,且真真正正地鑽入研究,也讓我覺得自己能做些對整個文化發展歷程有意義的事。
…詳全文(共1741字)
一切都是印象
最近無比忙碌,理論上應當很疲憊,恨不得有沙發就躺、有床就睡,但奇也怪哉,這幾天卻又無比失眠,翻來覆去總是睡不著,腦子經常高速運轉。萬幸,在科技發達的時代,再怎麼樣的困境都不會無聊,下午到傍晚在學校用筆記型電腦處理公務,回到家用桌機弄雜事、上網到子夜,大半夜再用智能手機看看新聞,真到深夜還睡不著,就拿出潮物iPad瞎玩一番。原本即聽聞大陸知名作家同學怡微有鴻文在《上海壹周》發表,還期待下個月底即見到實物,想不到在平板上就能零距離同步了,正可一解長夜漫漫不知幹啥之悶。不過,原本預計看完電子雜誌即快快就寢的想法失敗了,除了因為網速沒法細細品味甚是遺憾以外,有更多感想讓我腦子轉得更快了。(在微博上我說:待天明時再細讀,想不到我是醒著等到天明。)
…詳全文(共2382字)
墓碑記
公元二0一一年農曆七月,重修家族墓地,聯繫兩岸血脈,立碑安葬先人,余特撰碑記一文,永以紀念。
拔勳字岳、號麟閣、名鴻,生於公元一九一五年農曆六月廿三日,年少之時喜至縣城探索新物,為使家族弟妹得以順利就學,隨政府徵召參加「保安團」,擔負鄉里治安;後因抗戰軍興,再度入伍,參與南京保衛戰等重大役事,卻踏上離家之路。勝利後,又因「國共內戰」,只得隨軍轉進臺灣;初到異鄉時生活清貧,甚至歸為「無職軍官」,受不平等待遇,最終定居苗栗汶水,娶當地傅氏,紮根繁衍,育二子一女。晚年時曾回故鄉一探,但滄海桑田、人事已非,在歷史現實刺激心理精神下,身體健康不若以往,於公元一九九二年農曆十月初十日逝世。
…詳全文(共87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