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剎那的語言(修改稿)

【思考題】有人建議將中國龍音譯為Long來代替帶有「惡龍」等不良含意的Dragon,以消除西方國家可能產生的文化誤讀,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朱大可主編《文化批評》第142頁。)
即便是象形漢字發達的中國,表達事物仍離不開語言、聲音的描繪。學習文字學、訓詁學時,最常舉例「芋」字,《說文解字》釋曰:「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芌也。从艸亏聲。」我們可以想像,古人看到一個不知何物的生物,因為形狀「駭人」,發出一「亏」聲音,這一剎那的印象,成為所指這項生物的發音,近而產生文字用以表達。時至今日,閩南語的「ōo」、「ōo-á」仍保留其中趣味。
…詳全文(共3040字)

同舟共濟:赴同濟大學短期交流學習定期心得分享(05)

一、旁聽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生大班課程,由吳志強副校長主講「城市發展規劃理論」,瞭解城市形成的一些原因及要素,並聽取其理論在中國發展現況的一些實際問題,頗為實用有趣,應可對人文學科有更多啟發。

↑旁聽城規學院吳志強副校長的研究生大班課。(吳志強,同濟大學副校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請看《維基百科》介紹。)
…詳全文(共1704字)

也談老粗文化

暑假到大陸自助旅遊19日,經歷過目前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博覽會,頗有感觸,但未沉澱則很難用言語表達,沒想到在自金門返臺中的小客機上,翻閱《中國時報》,看到一篇報導,從破除既有「老粗文化」檢視世博所帶來的效益,見解相當好,頗合我意。原文一時找不到,但之後《中國時報》尚有類似的表述:
…詳全文(共1741字)

在臺灣感受大陸經驗

感覺很巧合,最近收看央視、鳳凰衛視後,發現在大陸正進行的一些「政策」與「計畫」,我身處臺灣卻也趕上了。首先來談談「村官」。
大陸官方高層認為,中國那麼多大學生,都是高知識份子,只要每一村都有一位大學生擔任幹部或公務員,那想必可以提升整體行政效率及辦事能力。例如以下文章講到:
…詳全文(共1468字)

必然、革新、創造

前一陣子,有幸與某音樂學院的幾位老師吃飯。席間他們藉酒紓愁,言道:「為何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我們這些主流文化呢?」霎時間我才聽明白,原來還有滿腔熱血的藝術家認為正經藝術是「主流」。我指了指臺上的卡拉OK設備,說:「老師,對年輕人而言,那玩藝兒才是主流。」老師們笑了笑,也才「了悟」這世界的幽默。
…詳全文(共812字)

如此文化「綠」素養……

據悉,臺北市立國樂團明年初有一場音樂會,曲目包含了歌劇《洪湖赤衛隊》的選曲〈洪湖水浪打浪〉;這齣節目,被民進黨市議員抨擊為「統戰陰謀」。且看中央通訊社的報導:
臺北市立國樂團明年初將舉行公演,民進黨臺北市議員李建昌等人今天說,市國演奏曲目包含中國共產黨樣版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質疑統戰黑手伸入表演場域。市國表示,可重新編曲或換曲目,北市文化局則表示,只要好聽就好,文化局不會先審表演內容,否則就是退回戒嚴時代。(中央社:〈議員質疑演奏曲目搞統戰.北市府:好聽就好〉)
…詳全文(共1792字)

說一篇好故事

臺灣為什麼會亂呢?
粗口、打架、欺騙、色情,每日都有瘋狂且惡毒的事件發生在這座小島上,製造對立、衝突,已不是多麼罕見的事情了。若要說戒嚴政府、中共政府搞獨裁專制,還不如說今日的「民主政府」搞得是「納粹法西斯」;用簡單的口號煽動、非理性的漫罵咆哮,連錯的事情都可被認為是對的、正義的、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樣的社會還像是人住的嗎?
…詳全文(共843字)

如此言論、如此自由

前中共國臺辦發言人、廈門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來臺學術交流,原本是一件自然平淡的事情。孰知,某黨某市議員竟動用媒體,號召其黨支持者,製作抗議標語、海報,上演行動劇,要大肆「嗆聲」,說要讓張銘清「感受臺灣的言論自由」,並稱在臺灣「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並提出了兩點要求:
…詳全文(共717字)

冷眼旁觀「音樂節」

  臺灣真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家家戶戶安和樂利、夜夜笙歌……不是嗎?不然怎麼一天到晚、從南至北,有那麼多的「節」、「慶」、「季」(還有日式文字「祭」的錯誤用法)、「日」、「月」、「年」……我們身旁的活動真多、樂子真不少,但是,這麼「豐富」的活動,真的讓咱們快樂了嗎?
…詳全文(共214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