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音樂家》觀後感

(本文刊登於《澳門日報》2019年9月12日第C12演藝版。)

二0一九年是《黃河大合唱》問世八十週年,在《黃河》首演紀念日的四月十三號,北京國際電影節選擇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拍的電影《音樂家》(張遂遂、哈依夏.塔巴熱克編劇,西爾紮提.亞合甫導演),作為開幕式放映影片。《音樂家》以《黃河》作曲者冼星海流浪前蘇聯地區為敘事範圍,尤其集中刻劃冼氏在哈薩克斯坦生活、創作的事跡,展示大多群眾不甚瞭解的「人民音樂家」晚年面貌,相當珍貴。《音》片計畫自五月十七日起,於大陸地區各地影院公映,然在正式上映前,已有多地影院開始「點映」,於是我有幸趁此方便提前觀賞此部電影。
…詳全文(共2393字)

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16漫步經典閉幕/交響影院——李飈與俄羅斯的暗夜神話》觀後感

(本文刊登於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四海聲評」欄目,2016 年 8 月 4 日。)
【演出資訊】
演出節目:《2016漫步經典閉幕/交響影院——李飈與俄羅斯的暗夜神話》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詳全文(共1817字)

雜談《十年》

一部電影作品,卻在新聞媒體的社會、政治版塊(而不是文藝版塊)熱議,即便想刻意忽略,也難免略知一二。點開《十年》的預告片,驚覺那腦洞大開的想像力,確實夠吸引人們一探究竟。我還記得,三月初訪港時,與友人提到:「我超想看看《十年》!可惜短時間還沒辦法看到此片」,他回應道:「你對這也有興趣?」有,很有,更何況《十年》已吹皺社會一池春水,有什麼理由完全不感興趣呢?
…詳全文(共2493字)

與其是看電影,不如說是看些現象

昨晚去看了新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戲院看戲目的很簡單,就是想看看九把刀的本事有多少。我對這位網路作家沒有什麼喜惡之感,更何況本來就不可能全然的喜歡或排斥誰,但相較那些「書迷」起來,我的古板可能被設定在「討厭」他的光譜上,這點我是很保留的。畢竟,我並沒有太全面地接觸他的作品,純粹是以瞭解現象、從新認識的心態看戲。
…詳全文(共2680字)

電影《被出賣的臺灣》觀後感

電影《被出賣的臺灣》,如同《彈道》一樣,都是得依觀眾的意識型態不同,分別覺得好看、難看的電影。
理由相當簡單。假如我是民進黨支持者,我會願意看《彈道》這部諷刺陳水扁槍擊事件的電影嗎?又如果我是反對臺灣獨立的人士,還會靜得下心來看《被出賣的臺灣》嗎?從政治光譜看來,我是後者,但我選擇靜下心把這部電影看完了。
…詳全文(共1906字)

電影《鬼子來了》觀後感

這部大陸拍攝、在大陸禁播的電影,看得真叫人心驚膽顫的,雖然的確「很黃很暴力」(片段的床戲與日軍的屠殺),但最讓人省思的,則是《鬼子來了》的人性思想。多少年來,我們所受的教育是單線二元的,在某某戰爭中,正邪對立、敵我分明,然而只要樹立一種立場,就不容異議者侵入;正如同日本帝國主義者一直不認為自己是「被打敗」(是自己投降),也不認為自己輸給了中、英、法、蘇(而是被美國的原子彈轟下來),再龐大的情勢使然,令日軍「必然投降」,也都是「忍讓」出來的,否則日軍還想撐下去咧!這種阿Q想法,長久以來存在你、我、他周圍,也使我們面對「人性」時,總有些心虛、意外。
…詳全文(共3428字)

電影《十月圍城》觀後感

很偶然的機會進了清水的戲院看電影,看得正是最近熱播的《十月圍城》。有人說,看完此片,就渾身有了「革命衝勁」;香港某頻道的評論員也說,此片彷彿是「中華民國版的《建國大業》」。革命也好、建國也罷,此片打出孫中山旗號,以動作片形式表演「六小時保衛孫中山」的傳奇。
…詳全文(共1628字)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

很不容易,才能看到電影《建國大業》。在「國慶六十週年」之際,身為小島上的一份子,甭談慶祝,連看部「獻禮鉅片」也不是件輕鬆的事,當然也就不注重影片來源是否正當了。想當然爾,這部電影在臺灣大部分人的眼中,不是太吸引人,但是唯有深入瞭解後,才能體會箇中奧妙。
…詳全文(共67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