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

(本文刊登於《東方早報》2015年3月31日「上海經濟評論」,刊登標題為〈臺灣的文科博士畢業後能做什麼〉。)

//
很多人見我讀中文系,都好奇問:「中文系畢業能做什麼?當老師嗎?」我經常笑笑應和兩聲,教職確是中文系畢業生主要出路之一。還有些人見我讀到中文系博士班,更會好奇問:「博士畢業能幹什麼?進大學當老師嗎?」我只能轉回「呵呵」苦笑!理論上博士畢業應該是投入高等教育教學或研究,但這道門卻越來越窄了,幾乎縮成一道快透不進光的縫。
…詳全文(共2288字)

同舟共濟:赴同濟大學短期交流學習定期心得分享(04)

一、由於之前買的「上海牌手錶」有些故障,拿到四平路一家「上海手錶廠維修處」檢查。師傅是前上海手錶廠的工人,改革開放後「下崗」自行創業。經檢測後,認為這隻手錶是品相不好的拼裝貨,強烈建議我去原販賣處換一個。雖然擔心,但還是找到原本賣錶的店家,說明原委,老闆娘也挺豪爽,直允換貨,並換得經師傅推薦之「SS7」型號,後再檢測確認為正品貨,並調整準確度,較原廠更準些。(撰心得網誌一篇:http://blog.zty.cc/?p=1599)
…詳全文(共1620字)

同舟共濟:赴同濟大學短期交流學習定期心得分享(02)

一、學習從當地各種網站購物,在「京東商域」上選購書籍及影音光碟,分別是:《中國,少了一味藥》(慕容雪村,2010,中國和平出版社。此為作者親身經歷,喬裝混入「傳銷」集團中的故事,並且揭發「傳銷」是如何「格式化人腦」,並指出中國人缺少一味藥「常識」。)《中國音樂論辯》(梁茂春主編,2007,百花洲出版社。此書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各種關於思維、批評的理論書籍,對我的學位論文有一定幫助。)《崢嶸之光系列合唱音樂會》(五片DVD,均是合唱指揮名家的音樂會影像。)
…詳全文(共1265字)

同舟共濟:赴同濟大學短期交流學習定期心得分享(01)

依規定,赴大陸地區交流期間,約每十日要寫「定期心得分享」,除了讓母校知道我們在這兒幹了些啥以外,也是為了返校報告準備。既然要寫,我就順便定期發表在網誌上,既方便也有用些。
一、甫至同濟大學,由志願者王丹彤同學協助入住宿舍,隔日並向王宇丹老師、沈衛青老師報到及瞭解選課事宜。同濟研究生的選課模式與本科或臺灣習慣不同,由院主導,若進電腦選課則限制重重,且不能跨專業;後經由院之許可,不進系統選課,改採人工登記,得跨專業選課,唯成績單由院印發。
…詳全文(共1169字)

也談學術抄襲

接近傍晚時分,來自北京的一位老師與我網路聊起「學術抄襲」的現象,希望我就所見所聞,發表看法;尤其是在大陸地區學術抄襲現象嚴重的此時此刻,滿多人好奇究竟在臺灣島上,學術是怎麼運作的?說也奇特,關於「學術」這個玩意兒(對有些人確實是「玩意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它可能是人類文明精神的延續,也可能是升官發財的一種管道,雖然改變世界最大的是人文社會學科(如孔孟老莊諸子,甚至是馬恩列毛等政治理論),但今日的「學術」不但輕人文、重理工,且更多追求立即快速的「貢獻」與「成就」,不管人類文明長遠發展,這或許可證明:「咱們現今日子過太好了」。
…詳全文(共32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