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機會進了清水的戲院看電影,看得正是最近熱播的《十月圍城》。有人說,看完此片,就渾身有了「革命衝勁」;香港某頻道的評論員也說,此片彷彿是「中華民國版的《建國大業》」。革命也好、建國也罷,此片打出孫中山旗號,以動作片形式表演「六小時保衛孫中山」的傳奇。
之所以說是傳奇,是因為片中大部分劇情是虛構的。也不知觀眾有沒有那麼好的史觀或常識,但很多人總是會對劇中情節半信半疑。事實上,想也知道那些打不死的「大內高手」,跟被亂刀捅過還能捨身救戰友的「各路英雄」,都過於誇張。比起《建國大業》忠於歷史,不如將《十月圍城》視為「純粹的動作片」,只是借用了孫中山革命的元素罷了。而且,若中華民國是這樣被創造的,那一本中華民國史可就比金庸武俠小說還精彩了!
但是,為什麼這部「歪曲歷史」的電影仍然好看呢?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屬於我們民族、國家的傳奇,被影像化地呈現出來。我曾經說過,一個城市、國家、社會、民族,沒有「故事」是很悲慘的!沒有共同記憶或共同傳奇,也是很空洞的。早年的臺灣為什麼團結樸實,就是因為有著現今民進黨所謂「死板洗腦」的故事。有些人說大陸的雷鋒是「虛構人物」(確有其人,只是沒那麼神),但多少人是受「雷鋒精神」所影響的?我們生長在這個國家,對這個國家的故事有沒有興趣呢?這些故事有沒有流傳呢?即使因為文學、戲劇或其他藝術形式的需要,有所誇大、變造,但仍不妨礙我們對一個經典精神的嚮往。
現在,有人說這種經典精神叫「洗腦」。或許沒錯,但國家的維持如同宗教一樣,總是要有一些英雄人物、神奇事績、光輝歷史。既然要「獨立思考」,為何要拜佛、禱告呢?不也是因為這些神祇有著獨特魅力,而凝聚信眾嗎?
廣州黃花崗、南京中山陵,在過去一年內我都跑過了。這兩處地方對我這位「民國遺民」而言,總是有很大感觸的。黃花崗最引人注意的不是主要石碑,而是旁邊一處處獨立的個人墓穴,也包括了我之前所提到的史堅如。他們死去了,我們才能活著,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難道不應該傳誦下去嗎?有些人說孫中山根本沒對革命有何貢獻,只知道起義成功了回來當大總統,那這樣的「投機份子」為何只乞一缶土,而全國人民卻為他建造了如此莊嚴的中山陵呢?(當時可還是軍閥政府,對孫先生可沒那麼「死忠愛護」,這些現象必有其因的。)
再回到電影上來。片中的犧牲者,除了孫中山的保鑣,也有清軍的士兵們,他們真的知道為什麼要死嗎?軍人們報效國家,是合理的事;革命黨人要推翻政權,建立心目中的國家,也有所本。但問題就出在於,軍人們不一定瞭解自己的國家,這些保鑣也不一定瞭解「革命」是何物。想想看,有多少人是真心瞭解而親上火線的?小四為了老闆拼命、方紅為報殺父之仇、「臭豆腐」愛打抱不平,劉公子更顯現不出明確意志,只知曾經在感情上受過傷害。而閻將軍的理論或許激進,武力也頗為冷血殘暴,但更反映出「革命派」及「立憲派」的政治路線之爭。就歷史資料所現,慈禧還是做很多政治改革,朝廷也預備立憲,而「攘外必先安內」也是一貫的手段,為何清朝仍會滅亡,甚至被人唾棄?
與《建國大業》一比就知道了。國民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選舉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間接選舉總統、副總統,應當進入現代化國家進程了,但它仍然敗亡。這就與清朝一樣,國氣已盡。當一個國家看不到未來,內憂外患並存,既得利益者又不肯改變,那麼必定走向歷史的漩渦當中。而且,歷史上永遠是後朝人說前朝的末期爛,不然怎麼顯得英明具合法、合理性呢?所以理所當然地,孫中山領導的中華民國在《十月圍城》中是中國的希望,而毛澤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建國大業》的偉大成就!
關於中國的近代史,是相當值得人們省思的一段過去,它記載著多少政治人物的雄才大略,也顯現出分分合合的歷史因素。但也別忘了,無論是民國的展開還是人民共和國的面貌,都有太多故事值得我們永遠記載,那是多少鮮血才鑄下的鋼鐵之銘。千萬別因為影片中的殺戮,或「我要打十個」的錯覺,一味地對歷史單純直線思考,那就失去看電影的意義了。
你好!
我从大陆来,提醒你《建國大業》除了一些生活,以古讽今之外,还是老一套的假话。我一代大陆人,没有受过去的苦,看到国家进步,所以很多人对老毛的看法放宽了;容易被教育片教育了。我在网上发了个宣传三民主义的帖子,与我期望相比,不太受欢迎。我了解了爷爷奶奶一辈人,他们知道百姓的历史,共产党的祸害。
我认识一些台湾朋友,了解到台湾没有我在大陆时想象的那么神,但还是比大陆强多了。对了,你说台湾好似文革,这笑谈了,台湾人常年被大陆武力威胁,也许产生一些现象。好在没有很多人自杀,变疯吗! 小时候有两个邻居(不是一家)很古怪,问为什么,大人说,文革时疯了。
敬奉上
您好:
若以小說《蝸居》說的,中國人是「愛之深責之切」,對自己的「國家」總是會抱怨,但是基於善心,對於外國人的「指責」卻也是會極力辨護的。因此,或許在一此一情形下,總是對自己現況不滿,進而投射到未待過的地方。
早年的臺灣也有許多您說的「老一套假話」,就連我這八零後末期才受教育的,也聽老師說過很多現在想起來很扯的話。但我想這並不妨礙我們長大之後的獨立思考,因為小時候聽得話,長大要不是忘了,要不就是改觀了,有誰的思考一直停留在小學時期呢?我覺得如《建國大業》一般的電影,優點在於傳承一個共同記憶,即使這種記憶是樣板的、宣政的、教條的,但確實是一個國家能夠走得下去的基礎,就如臺灣,現在什麼共同記憶也沒有,夠民主自由了吧!但是人心總凝聚不到一塊兒,也非好事。
至於我說臺灣好似文革,當然沒有文革那麼明確的形式或作為,但不可否認的,許多意識型態已經很恐佈了!想想看臺灣重點學府「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公然糟踏洪蘭教授、搞學運是為了露胳脂窩毛、男女合宿,學風何在?所謂「國會」裡成天搞「霸佔主席臺」,有真的「強」嗎?
當然,我們所看的都不全面,但我希望大家都是希望中國好,希望國家強大,所以「愛之深責之切」。